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一次降雨过程风廓线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用风廓线雷达监测降水天气,通过对2006年南京地区一次春季降雨过程的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探测数据与自动站雨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性统计,研究降水发生、维持和消亡期间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变化特征,分析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速度谱宽与降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降雨临近时,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廓线上的空洞逐渐消失,当降雨结束时空洞再次出现,且伴随着低空急流的出现降水明显增强。随着降雨的发生,风廓线雷达产品的垂直速度、速度谱宽和折射率结构常数值均明显增大。整个降水期间,550 m高度层以下的垂直速度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450—950 m高度层之间的速度谱宽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可见垂直速度、速度谱宽的变化与降水强度关系密切;当垂直负速度变小或速度谱宽变大时,降水增强的可能性增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速度谱宽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风廓线雷达应用于降雨天气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凌和稳  徐芬  黄亮  彭小燕 《气象科学》2007,27(Z1):147-151
本文分析 2005-08-10 苏中地区出现局部特大暴雨期间的南通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给出相似时段、相似天气条件下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 6 min 图像资料,做好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服务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63.
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PPI图散度分布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芬  夏文梅  吴蕾  吴林林 《气象》2007,33(11):21-27
根据大面积降水回波径向速度PPI图像产品辐合辐散特征,提出采用中值滤波法来剔除噪声污染和用逐点数据对称法来削弱回波缺失和距离折叠引起的误差。在考虑了降水粒子下落速度的情况下,采用模糊定位法来提取速度图中风速性散度特征,用直方图形式表征风向性散度特征。最后通过比较分析,说明了提取方法可较好的表征PPI速度图中的散度信息,计算散度所表征的动力学特征与大面积降水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4.
多普勒雷达非降水回波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上非降水回波(不包括地物回波)的空间结构,并对太原雷达站两年多以来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非降水回波”的速度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发现非降水回波的强度虽然很弱,但其速度回波显示出冷暖平流和大尺度风向、风速辐合(散)相结合的特征。统计结果表明,56次降水过程中,有52次降水发生前的非降水回波具有辐合特征,且非降水回波辐合特征的出现较本站降水发生均具有一定的提前量,为临近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5.
66.
地下水中稳定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是地下水中常见的一种变价重金属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应用广泛。将Cr(Ⅵ)还原为Cr(Ⅲ)是地下水铬污染防治中的主要策略。在Cr(Ⅵ)的非生物还原过程中存在铬同位素分馏现象,通过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情况可以定量地指示Cr(Ⅵ)的还原程度和速率。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发现,在地下水铬污染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铬与铬的来源、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的测定方法、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铬同位素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认为:微生物广泛参与地下水中铬的氧化与还原作用,并有可能产生显著的铬同位素分馏。地下水中被还原的Cr(Ⅵ)在微生物作用下有可能被活化,用非生物还原条件下的铬同位素分馏规律指示地下水中Cr(Ⅵ)还原程度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开展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特别是生物氧化Cr(Ⅲ)过程中的铬同位素分馏规律研究,对于更全面地认识铬同位素的指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南京地区低空急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京地区低空急流的活动特点,对两部风廓线雷达在2005—2008年收集的风廓线数据,分别从低空急流的月变化、日变化、急流中心特征以及伴随的天气情况等几方面开展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及日变化规律,春、夏季出现低空急流次数多于秋、冬季;凌晨和夜间是低空急流活动的活跃期,且午夜出现极大风速的概率最大;低空急流中心主要出现在1 400 m高度以下,且低空急流中心速度的增强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夏季低空急流的出现有利于暴雨的发生。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和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统计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部雷达都能够较好地连续监测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8.
结合贵州铜仁地区西部石阡、思南两县热矿水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其热矿水成因及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石阡、思南两县热矿水的形成类型为大断裂一深循环型,形成原因为上地幔顶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巨大热能沿松桃一榕江断裂上升,经由北东组走滑断束传输到地表构造。在碳酸盐岩处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并进入深部对流循环,再沿导水断裂补给背斜与断裂联合蓄水构造。  相似文献   
69.
闪电活动对于强龙卷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基于闪电定位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探空和ECMWF再分析资料对两次典型强龙卷风暴中地闪的时空演变、雷电流强度及正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闪主要发生在组合反射率因子≥30 dBZ的区域内,龙卷发生期间,地闪活动减弱且较为分散。不同龙卷风暴的地闪频次差异较大,这与风暴中上升气流的强度有关;当地闪频次从峰值降至最小值期间,龙卷及地,两次过程中地闪频次峰值分别提前龙卷发生约33 min和28 min。同时,龙卷及地之前,地闪会出现连续多次闪电跃增;龙卷等级越强,正地闪表现越活跃,特征越明显,在江苏盐城阜宁龙卷发生期间,还出现了地闪极性从正地闪主导向负地闪主导的反转;两次龙卷风暴雷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但均小于历史平均值,地闪发生愈频繁的龙卷风暴,对应的雷电流强度值愈小。   相似文献   
70.
研究雷达对海面的探测能力,并应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渤海湾海面,发现潮汐对海面回波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2004年4月1日(阴历二月十二)在距离雷达东南方向20~120 km处几乎全是海面回波,潮汐和风浪共同作用下的海面回波水平尺度为30~100 km,宽度5~10 km,回波强度30~35 dBz,回波带略左转;0 ?低仰角差分反射率产品ZDR一般维持较小正值或负值,负值可能是由于落潮过程中引潮力和重力作用导致粒子变形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