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依据孟定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相对湿度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R/S分析、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孟定盆地48年来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8年来孟定盆地年相对湿度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倾向率为0.017%/10a,48年来增加了0.08%。各季节变化不同,春、夏季分别以0.94%/10a、0.03%/10a的倾向率呈增加趋势,秋、冬季相对湿度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2%/10a、-0.68%/10a;春季突变增加趋势显著,冬季突变减少趋势显著且5年的变化周期十分显著;相对湿度的增加与降水量的增加和蒸发量以及日照时数的减少有密切的关系;R/S分析法和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均表明2009~2013年相对湿度将仍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2.
在GPS测量中星历误差的影响及削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强  郭雁翔 《东北测绘》1999,22(2):12-12
本文探讨了GPS测量中卫星星历误差对相对定位的影响,介绍了消除削弱星历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探讨了GPS测量中卫星星历误差对相对定位的影响,介绍了消除削弱星历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4.
乔木侧根对土体的斜向牵引效应Ⅱ野外直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根据乔木侧根对土体的斜向率引效应原理和数学模型,以云南松林为例,进行了野外直接剪土测试。结果表明,在表层根际土中(0 ̄20cm)松树侧根能在相同的垂直截面上平均提供577.23N的斜向牵拉力,使根际土层的抗滑力提高了38.78%,把根际土层的抗张强度提高了5.77kPa。同时发同,侧根牵引效应的量值随根生物量大小的影响,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5.
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结构与属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的基底结构与属性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横跨准噶尔盆地北部,走向近东西的克拉玛依—喀姆斯特地震剖面提供了该盆地北部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与构造,特别是基底顶界面的速度.沿剖面发现了数条走向近南北的“H”型超壳断裂,它们没有明显的断差,断裂处反射系数明显降低,介质的Q值减小,推测具“开裂”性质;利用盆地内1:20万重磁数据完成了重磁联合反演,获得了沿剖面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二维密度结构与二维磁性结构.根据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介质的速度-密度-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盆地北部基底岩性分布.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基底多处为基性和超基性物质,推测为深部(上地幔)物质沿超壳断裂进入地壳内部并对地壳物质进行改造的结果.这一推断得到盆地内部高磁性、高重力异常的支持,也与盆地具有较高的地壳平均速度相一致.综合其他地球物理与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给出了综合地质解释剖面,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结构与属性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剖面、切片和属性解释,在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东方1-1地区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体。按照侧积复合体弯曲度大小可分为高弯度型和低弯度型两类,在地震剖面上均以叠瓦状强振幅反射为主要识别标志,不同之处是前者在平面上通常呈一组同心半环,后者则表现为带状展布。侧积复合体可能为重力流水道多期“下切-充填”并发生连续横向迁移而成,其下部由互相切叠的水道底部沉积组成,一般粒度较粗且横向连续性好,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而向上变为砂泥间互的岩性组合,连通性减弱、储集性能降低。侧积复合体的发现对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07.
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中砂砾质楔形体的定量统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一侏罗系沉积纪录可以看出,早中侏罗世以后整个盆地地层构型为一个板状特征,但在其近造山带一侧的盆地边缘又有大量的冲积粗碎屑存在,砂砾质粗碎屑楔形体在早中侏罗世主要位于龙门山前缘中北段,而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则明显地向南西方向迁移,盆地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成分的砂砾质粗碎屑楔形体的时空展布显示物源迁移明显,这是龙门山造山带走滑作用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地应力贯穿于煤层气生产整个过程,对煤层气的勘探选区和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滇东地应力特征,收集了滇东地区15口井(35层煤)注入/压降试井数据。研究发现:滇东煤层埋深介于497.12~1 234.31m(平均780.44m),破裂压裂介于10.26~22.31MPa(平均16.55MPa),闭合压力介于9.75~21.44MPa(平均15.52 MPa)。煤层的破裂压力与埋深、闭合压力均表现正相关性。滇东地区垂向地应力场可划分3部分,分别是走滑断层应力场(<700m)、过渡应力场(700~1 000m)和正断层应力场(>1 000m)。滇东地区煤储层渗透率为0.004 5~1.86mD(平均0.187 9mD),随着埋深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地应力场转化位置基本一致。煤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规律与现代地应力场垂直分布特征,共同控制滇东地区煤储层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109.
110.
徐煜明  包伯成  徐强 《海洋学报》2010,32(9):5959-5965
基于微控制器(MCU)设计了一个通用的四维混沌系统数字硬件实验电路,由此实现了9×7网格涡卷的混沌和超混沌吸引子的生成.本文基于由Colpitts振荡器模型延伸出的四维多涡卷超混沌系统,通过引入单位锯齿波函数替换原系统中的三角波函数,构建了一个便于MCU数字硬件实现的新的网格涡卷超混沌系统,并对新系统网格涡卷吸引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数值仿真.通过采用Euler算法对新系统进行离散化,在实验电路的有效动态范围内可以生成比原系统更多网格涡卷数量的吸引子.实验结果有效验证了本文基于MCU实现的网格涡卷超混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