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大麦地锡矿区出露的云岭花岗闪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岩石中Si02含量变化范围为60.25%~ 66.44%,平均值64.41%;K20含量为0.37%~ 4.39%,平均值3.07%;全碱(wK2o +wNa2o)为3.44% ~ 11.47%,平均值5.92%;岩石铝指数(ACNK)平均值为2.62.大麦地锡矿区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属于富硅、铝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全碱含量较高,Nb、Ta、Sr、P、Zr和Hf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显示一定程度的负铕异常,岩石处于挤压碰撞的构造环境中.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这一结论与云岭岩体所处位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52.
内蒙古东升庙矿床火山作用新证据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床狼山群二组含矿地层中,除已发现的变质石英角斑岩之外,又找到具有变余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钠质斜长石,另有少量辉石和角闪石)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变质凝灰岩夹层以及火山岩屑与晶屑。这既直接证实本矿在成岩成矿期有明显的间歇性火山喷发活动、成矿与火山喷发作用有关,又可为研究本矿床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成岩成矿历史,进而判别矿区古火山口的位置,进行区域对比与确认同生断层等问题提供岩石学的基本素材。此外,它们还可作为本区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3.
研究发现, 炭窑口一带狼山群容矿第2组中的灰色-浅褐灰色钾长浅粒岩与变粒岩夹层具有如下特征: 其外观致密均一、分不出矿物晶粒; 具有变余斑状或聚斑状结构, 变余斑晶由具有波状消光的石英和遭受明显蚀变与变形的钠长石组成; 有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熔浆快速冷凝成岩特征的放射状、纤维状丛生的变余显微球粒结构和燕尾状分叉以及变余中空骸晶结构; 其SiO2 = 70.80%~76.00%, K2O(4.83%~6.22%)>Na2O(2.78%~3.87%), K2O+Na2O = 8.63%~9.00%; 多种岩石化学图解结果一致表明其具火山岩特征, 从而可恢复其原岩是同沉积期形成的钾质石英角斑岩. 再根据它与钾质细碧岩夹层(SiO2 = 46.12%~50.68%, K2O(4.23%~5.93%) > Na2O(2.15%~3.14%), K2O+Na2O = 6.51%~8.08%)有共层产出的组合特征, 可以确认它们是钾质“双峰式”火山岩夹层. 炭窑口矿床容矿岩组中“双峰式”火山岩夹层的发现, 加上部分凝灰岩中有矿石矿物产出、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分布特征和黄铁矿的Co/Ni比值>1以及内生成矿作用迹象明显等特征, 可证实它是形成于中元古代华北古陆北缘裂陷槽内张性断陷盆地的非典型SEDEX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和同沉积期火山喷发活动及热水喷流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与火山岩具有同源性(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 再结合在霍各乞、东升庙矿床已找到的变质(“双峰式”)火山岩夹层和容矿建造的总体组合特征, 还可以进一步证实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经历过明显不均一的拉张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中国区域成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翟裕生  邓军  彭润民 《矿床地质》1999,18(4):323-332
本文以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岩石圈组成为基础,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成矿域:天山-兴蒙成矿域,塔里木-华北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扬子成矿域,华南成矿域,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并描述了它们的基本下,按照不同地质时代,简述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与主要矿床过程,并从中国近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成矿演化历史出发,探讨了中国区域成矿特色,初步提出8点;(1)大陆边缘成矿显著;(2)发育叠加复合成矿作用;(3)壳  相似文献   
55.
关于成矿参数临界转换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成矿过程中,普遍存在矿参数的临界转换现象。在制约成临界转换的参数和多种形式中,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焦家、阜山等矿床为例,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又以火山爆发和地震为例,说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伴随的成矿作用。在说明构造动力转换的多重尺度后,重点论述了整体构造背景下的局部转换(例如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总体拉张盆地中的局部封闭)是一常见的矿源-运输-汇聚结构。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带动下,多种参数的联动转换是形成大型矿床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56.
菱铁矿层产生在中元古界狼山群二组三段(Pt_2ls_2~3),独立成层,其顶、底板多是块状白云石大理岩,亦有块状硫铁矿体。其FeO 含量为26.25%~41.20%。经不同测试手段测定矿石矿物为镁菱铁矿。根据区域成矿背景、矿体赋存部位、矿床地质特征及某些地化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菱铁矿属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而成。它与硫、铅、锌、铜矿有互为消长的关系,矿区东部(尤其是三贵口一带)菱铁矿层更有远景。  相似文献   
57.
<正> 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狼山一带的主要矿床之一,赋存于中元古界狼山群(Pt_2ls),因其矿种多、储量大而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瞩目。自1958年发现该矿后,对于其成因,先后提出过“中温热液”、“沉积变质”、“沉积变质、热液叠加”等观点。近年来李兆龙(1986)、刘仁福等(1986)认为该矿与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等矿床一样,是“海底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矿床,”吴智慧(1987)也对东升庙矿床提出“海底远源喷气沉积变质”的成因观点,但综观涉及东升庙矿床含矿岩系狼山群岩性组成的诸多研究报道与资料,却还未见矿区狼山群中有可作为“海底火山喷发”直接证据的变质“海相火山岩类”。因此,在东升庙一带的狼山群中搞清是否存在变质海相火山岩,进而确定其类型归属,具有  相似文献   
58.
<正> 由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内蒙古地质勘探大队提交的《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地质勘探报告》,于1992年10月25~29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审查会议,会议由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化工部地质矿山局、地质勘探公司、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及内蒙古自治区计委、化工厅、储委办、巴彦淖尔盟计委以及有关化工地质队与矿山等单位的代表。与会专家和代表们对《勘探报告》评审后认为:该报告阐明了地层层序与成矿地质环  相似文献   
59.
内蒙东升庙矿区狼山群中石英角斑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润民 《矿床地质》1993,12(3):273-283,286
一系列证据表明,东升庙一带狼山群(Pt_2ls)中的石英钠长浅粒岩、百英钠长变粒岩和(绢云)石英钠长片岩的原岩是石英角斑岩。该类岩石多呈层稳定出现在块状白云石大理岩中,含有变余(钠长石和石英)斑晶;Na_2O=3.64%~5.31%、K_2O=1.62%~2.66%;具有与上下正常沉积地层相同的多期次构造特征。石英角斑岩的发现,既可直接佐证东升庙矿床形成于海底火山喷发的环境,也可为区域成岩成矿的研究对比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60.
经研究确认,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属于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该矿床类型的首次确认,为华北陆块北缘寻找古生代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提供了例证。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赋矿地层(即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其上为条带状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结晶灰岩。含矿岩系中存在硅质岩、含铁硅质岩、碧玉岩及萤石重晶石矿层。硫化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岩层中,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床含矿岩系具有"火山碎屑岩、硫化物矿体、碧玉岩"的"三位一体"特征。矿石具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矿石中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有益元素为Au,S,Pb,Zn,铜矿石品位较高,属富铜矿。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其属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是,在海相酸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之间,地表存在与硅质岩共存的黄钾铁矾、铁帽型硫化物氧化带;具有以铜为主的铜、锌组合的化探异常;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物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