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藻白云岩"术语的提出已有五十年历史,震旦系藻白云岩以其巨大的厚度,精美的原生结构、构造,以及丰富的微生物化石和矿产资源而闻名,但至今其成因仍存在争议。以四川汉源-峨边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宏观的剖面、岩石学、原生构造特征,微观的白云石和微生物化石形态、原生结构特征,以及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灯影组藻白云岩为一套在潮坪和潟湖环境下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组合,以藻黏结型的叠层状、纹层状、葡萄状和均一状(藻)白云岩为主要的次级类型;藻白云岩中主要发育原生的隐晶状微生物白云石和次生的纤维状拟晶白云石,其形成与蓝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中度嗜盐好氧细菌和红藻等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密切相关:沉积-同生阶段,主要由微生物诱导矿化作用形成大量纳米似立方体粒状和(亚)微米级片状微生物白云石,同时共(伴)生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同生-准同生阶段,主要由微生物影响矿化作用形成纳米球粒状和微米级不规则状、球状和卵状微生物白云石,同时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因微生物催化矿化作用和拟晶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纤维状拟晶白云石;随后微生物白云石与拟晶白云石一起组成具纹层状、叠层状、均一状等构造的藻白云岩。对藻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矿物交互作用和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也为前寒武纪微生物矿化作用、微生物白云石和拟晶白云石研究提供了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2.
早寒武世晚期,川东南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理面貌,清虚洞组普遍发育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厚约200 m,自下而上划分为清一段、清二段。综合沉积学、古构造及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证据认为,清虚洞组为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发育内缓坡相和浅缓坡相,进一步识别出潮坪、湖、浅滩及滩间海亚相,沉积相带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作用对储层演化的控制,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沉积相带是内缓坡浅滩亚相,其次是内缓坡湖亚相和浅缓坡浅滩亚相,浅缓坡滩间海亚相最差。砂屑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的储集性能较好,泥晶灰岩最差。关键词:沉积微相;控制因素;寒武系;清虚洞组;川东南  相似文献   
163.
??????????????????????????λ????????????????????24??1С????????????н???????????????????????????????λ??????????????????Ч??????????????С??????????ε??λ?????????????????????????????????????????????????????????Ч?????????????????λ?????  相似文献   
164.
三峡库区滑坡规模与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令  徐素宁  彭军还 《现代地质》2014,28(5):1077-1086
研究滑坡规模及发育特征对开展滑坡风险评价和解析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通过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滑坡面积、体积、厚度、发育密度等特征参数及发育规律,以及采用变维分形理论研究滑坡规模与地质环境因素的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岩质滑坡空间发育模式具有区域性和集群式特点,且不同类型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聚性和规模不均匀性。滑坡发育规模和时序变形速率均存在幂律规则,表明滑坡系统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发现滑坡规模具有变维分形特征,同时揭示出滑坡规模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敏感性关系。研究结果对认识三峡库区滑坡发育规律及实现滑坡风险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基于集合变分混合同化方法的双台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WRF模式的集合变分混合同化方法(Ens-3DVAR),对2013年双台风“菲特”和“丹娜丝”的路径、强度和降水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双台风路径和强度的模拟,无论是模拟效果还是稳定性,Ens-3DVAR方法72 h模拟效果最优;三种试验方法对降水都有一定的模拟能力,SAL评分表明无论是对降水结构、强度,还是降水位置的模拟,Ens-3DVAR方法模拟效果最好;从Ens-3DVAR和3DVAR方法得到的初始时刻的同化增量场来看,同化卫星资料后,两种方法均改变了初始场信息,但Ens-3DVAR试验与3DVAR试验的增量无论是大小还是分布范围明显不同,说明预报系统的局地信息改变对模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Ens-3DVAR方法采用集合背景场和流依赖性背景误差协方差,弥补了传统3DVAR中采用均匀、各向同性、准定常的背景误差协方差所带来的局限,提供了更接近实际大气的背景场;同时该方法采用了多个不同时刻的输入资料,说明Ens-3DVAR方法是数值预报中利用历史资料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6.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沉积类型丰富,地表露头良好,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时空格架示意图。  相似文献   
167.
湘西、桂北地区晚震旦世沉积了一大套层状硅岩。岩石由泥晶—微晶石英组成,几乎不含其他矿物。SiO_2含量介于92.64%~97.17%之间,平均95.29%,其他氧化物含量绝对值均很低,但Fe_2O_3、FeO、MnO含量相对富集,而Al_2O_3、TiO_2、MgO含量相对贫乏。岩石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其平均含量分别是地壳克拉克值的21.2、5.2、47.5、18.6、3.3倍,而其他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其地壳克拉克值。上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组成岩石的硅质矿物来源于热水。Fe/Ti、(Te+Mn)/Ti、Al(Al+Fe+Mn)及U/Th比值分别介于67~202、73~215、0.07~0.25、34.9~2.6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12、  相似文献   
168.
黔桂地区石炭纪I型层序界面沉积记录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桂地区石炭纪 10个层序中的S1、S3、S6、S9、S10 5个Ⅰ型层序底界面和S10 层序顶界面具有特征的沉积记录 ,表现为岩性岩相的突变 ,侵蚀平行不整合和上超不整合发育 ,风化残积硅铝、铁铝和铝土质粘土层、残积角砾岩、淡水成岩相及白云岩化广泛发育 ,生物化石组合的巨大变化和C、O、Sr同位素值的明显差异。这些Ⅰ型界面是由不同的成因事件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S1底界面对应的是构造事件 ,即柳江运动 ;S10 顶界面反映的构造事件是黔桂运动 ;S3、S6、S9、S10 底界面均是由海平面下降事件形成  相似文献   
169.
不等式约束M估计的均方误差矩阵和解的改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少精确先验时,不等式约束可改善参数估计。针对不等式约束M估计,利用巴哈杜尔线性化原理和凝聚函数方法导出参数估计、残差向量以及观测量平差量线性表达式,进一步导出相应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和均方误差矩阵。线性表达式说明不等式约束M估计通常情况下是有偏的;均方误差矩阵公式表明不等式约束M估计解有可能改善,条件是最大不等式绝对值小于所导出的阈值,阈值由M估计的第一、第二多余参数和与不等式约束有关的多余参数确定。针对正态分布和p范分布确定了Lp估计改善解的具体条件。所导出的公式和结论可用于统计分析和不等式设计。  相似文献   
170.
基于对数-主成分变换的EM算法用于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红磊  彭军还  李淑慧  师芸 《测绘学报》2010,39(4):378-382,403
提出对多光谱数据进行对数变换来凸显类型特征,然后进行主成分变换并根据主成分贡献率确定EM算法分类所需主成分数,消除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奇异性,同时削弱噪声;对数变换后的第一主成分直方图充分反映类型信息,由此确定的初始类别标签作为多个主成分EM分类算法所需初始值,避开随机选初值的敏感问题.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案分类精度优于普通EM方法和传统的K-means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