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A continuous 10-year simulation in Asia for the period of 1 July 1988 to 31 December 1998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 System (RIEMS) with NCEP Reanalysis II data as the driving fields. The model processes include surface physics state package (BATS 1e), a Holtslag explicit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formulation, a Grell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and a modified radiation package (CCM3). Model-produce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from 1001 meteorology stations distributed over Asia and with the 0.5 × 0.5 CRU gridded dataset.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 RIEMS reproduces well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he seasonal cycle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2) When regionally averaged, the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 biases are within 1–2C. For precipitation, the model tends to give better simulation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biases are mostly in the range of ?12%–50%; (3) Spa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observed and simulate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re higher in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an in the south and high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4) RIEMS can well reprodu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easonal mean sea level pressure. In winter, the model-simulated Siberian high is stronger than the observed. In summer, the simulated subtropical high is shifted northwestwards; (5)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rain belt, with steady phases separated by more rapid transitions, is reproduced.  相似文献   
92.
509道班西锂矿床是西昆仑造山带新近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作为区内典型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509道班西锂矿的成矿机制和伟晶岩演化过程对认识整个西昆仑成矿带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花岗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石英是追踪伟晶岩成矿作用过程的理想对象。509道班西矿床的花岗伟晶岩普遍发育强烈的糜棱岩化作用,具有典型的韧性变形特征,通过对糜棱岩化伟晶岩脉进行变形组构分析、石英包裹体测温和石英Ti温度计计算,揭示了与伟晶岩就位相关的大陆地壳变形过程中流体的热力学演化过程,并探讨了韧性变形对区域找矿的启示意义。糜棱岩化伟晶岩中锂辉石、斜长石等矿物主要以脆性破裂为主,具有刚体变形的特征;石英主要发育膨凸重结晶现象,细小的新晶体在较大的石英条带边部形成,可见石英残斑,并具有亚颗粒旋转现象,部分发育核幔构造;白云母普遍变形成云母鱼。石英包裹体、锂辉石和石英的变形特征等微观结构证据表明,糜棱岩化伟晶岩的变形温度为300~400℃,石英Ti温度计得出的变形温度为371~398℃和351~377℃。伟晶岩中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为260~283℃,可能记录了石英变形晚阶段的温度。研究表明,509...  相似文献   
93.
目前,山西地震台站运维方式基本以现场运维为主,缺乏远程监测及控制手段。该研究依托成熟的物联网产品,并将其引入地震监测台站,通过手机APP和电脑监控程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地震台站专业仪器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地震台站的维护成本。从技术上有力推进"有人看护、无人值守、远程维护、多维产出"的地震台站运维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4.
时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计量单位,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纪时制度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其中关于子时问题的界定尤为重要。古代西方天文学家认为子时的范围应该是0~2时,而中国古代历法学家则认为子时的范围是23~1时。故本文从纪时制度出发,梳理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脉络以及古代西方历法的规则和特点,从而论述子时的时间范围应为现代时间的23~1时。  相似文献   
95.
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位于东天山地区,是重塑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演化过程的关键断裂之一.在雅满苏南,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韧性变形强烈.野外观测和镜下观察表明,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糜棱岩化片岩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1.5±1.3)Ma,说明该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进一步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中天山...  相似文献   
96.
[研究目的]构造-流体与成矿的耦合关系属于目前矿床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造山型金矿作为典型受构造变形控制的热液矿床,是窥探构造-流体与成矿作用内在联系的理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是西南天山地区规模最大的造山型金矿,通过野外构造解析,流体包裹体和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矿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成...  相似文献   
97.
安徽省殿庵山地区绿松石属于新近发现的小规模开采的玉石资源。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一可见光谱仪等测试方法,重点就该地区绿松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等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绿松石的化学成分以贫Si、相对富Fe为特征,随着FeOT/CuO比值的递增,绿松石色调由蓝逐渐变绿。该类绿松石以结核状、细脉状产出,主要为微晶和鳞片状结构,部分为放射纤维状结构、团粒状结构及皮壳状结构。该类绿松石孔洞内微晶普遍发育,主要以毛发状、微针状、短柱状及板片状相互交织结晶生长,殿庵山绿松石整体显示风化淋滤型矿床所特有的特征。笔者对绿松石的颜色成因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
利用浙江省历史气温资料整理出1960—2010年倒春寒个例,对倒春寒天气的发生规律、区域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NC逐日平均高度场和温度场资料,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倒春寒前期500、700和850 hPa的环流特点,提出短期预报的参考指标,并对倒春寒天气的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相关规律,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防治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张鹏  袁晓玲  张青  阳珊 《安徽地质》2011,21(1):35-39
采用光、薄片观察、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和X粉晶衍射等分析手段,经过综合研究认为:安徽省青阳县高家塝钨、钼矿床矿石中主要有益元素为钨,次要为钼,其它元素皆不达综合利用含量,经选矿后有害成份可能不存在;主要含钨矿物为白钨矿,主要含钼矿物为2H1型辉钼矿;成矿温度在700~900。C间;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夕卡岩型和角岩型;矿石中白钨矿呈自形-半自形结构,粒径多为0.1~0.5mm,辉钼矿自形片状结构,粒径多为0.1~0.15mm;矿石的主要构造类型为浸染状,次要为细脉浸染状,主要嵌布类型为间隙充填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