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印为数字音频的版权保护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然而,随着录用设备的普及,翻录攻击成为一种去除水印信息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水印算法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鲁棒的抗翻录攻击的数字语音水印算法。定义了离散余弦系数对数均值(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coefficients logarithm mean,DCT-CLM)的特征,分析了该特征对翻录攻击的鲁棒性,并给出了基于该特征的水印嵌入方法。帧号和水印一起作为嵌入在各语音帧的信息,通过量化DCT-CLM方法将帧号和水印一起嵌入在各语音帧中。帧号用来同步各语音帧的内容,从同步的含水印语音帧中提取水印信息,从而进行溯源追踪。和常见的语音水印算法相比,该算法除了对去同步攻击的鲁棒性之外,还能够抵抗对敏感语音内容的翻录攻击。  相似文献   
32.
蔡为民  张钰  张佰林  尹健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0):1806-1818
宅基地再利用类型的选择受村庄特征和宅基地利用特征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论文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构建基于“村—地”耦合视角的宅基地再利用类型选择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村庄特征、宅基地利用特征等测度模型,选取静海区56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从村庄特征和宅基地利用特征2个方面分类判定村庄宅基地再利用类型,为乡村空间治理提供思路。研究发现:① 村庄特征识别为产业主导型、资源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3类;② 宅基地利用特征以村庄为单位识别为单功能主导型和多功能主导型宅基地2类;③ 基于“村—地”特征构建关系函数将宅基地再利用类型识别为多元主体类、要素流动类和特色资源类3类。研究认为,利用多源数据基于“村—地”特征对宅基地再利用类型进行识别和选择是有效途径,可为宅基地再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3.
沙柳河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柴北缘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缘,区内印支期侵入岩分布广泛.通过对侵入岩物质成分、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从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侵入岩与钨锡矿成矿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岩体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S型花岗岩,具有酸度大、含碱量不高的特点,属弱碱性-过碱性硅铝过饱和类型花岗岩,其含副矿物种类较多.岩石中Pb、Zn、W、Sn元素含量均高于世界花岗岩平均值的1.5~3.3倍,为钨锡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利用花岗岩K+Na与Si相关图、SiO2-(CaO+MgO+FeO)-(Na2O+K2O+Al2O3)三相图、分异指数直方图等方法对区内的花岗岩进行分析,认为普查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在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物质成分及形成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国内外锡钨成矿岩体非常相似之处,属有利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3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并筛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通过多个数据库挖掘AR的相关靶点,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的潜在靶点取交集,获得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治疗AR的核心靶点,同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利用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中的67个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白细胞介素-17受体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低氧诱导因子受体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等多种受体通路治疗AR。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木犀草素与白细胞介素-6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可以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AR,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太湖自然渔业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渔业是太湖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对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从太湖渔业结构分析,目前太湖自然渔业整体捕捞强度过大、资源破坏严重,依据太湖多年渔获物捕捞结果,系统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演变动态,通过对太湖不同生态区域渔获物产量和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太湖自然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捕捞渔具规格和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调整放流鱼种结构和比例,合理发展湖泊渔业的思路,同时,依据太湖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潜力,提出太湖渔业发展要加强渔业环境建设、加强渔业对水环境改善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太湖微囊藻对几种枝角类种群影响的实验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钰  谷孝鸿  朱光敏  何俊 《湖泊科学》2007,19(5):566-571
微囊藻是形成蓝藻水华最普遍的一种,不同枝角类受微囊藻的影响不同.实验从太湖梅梁湾分离天然的微囊藻,研究了其对长刺溞、隆线溞、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四种枝角类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在微囊藻食物浓度为1×106 cells/ml,测得四种枝角类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长刺溞3.03 d、隆线溞3.79 d、短尾秀体溞8.48 d和角突网纹溞9.25 d,体长较小的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的半致死时间相对较长;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长刺溞和隆线溞有新生幼体,而短尾膊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在少数几天里产出了少量新生幼体.以不同浓度微囊藻(0.5×106-8×106 cells/ml)喂养枝角类,测得四种枝角类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0×106、4.78×106、6.21×106和7.77×106 cells/ml.参照以栅藻喂养的枝角类生长情况,可知太湖微囊藻对四种枝角类的存活和生殖有很强的负面作用,其中体长较大的长刺溞和隆线溞受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