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从观测值奇异值、观测值分布及反演模型的先验信息3个方面入手,研究观测值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以观测点到微分断层的距离倒数为权,构建顾及观测值权值影响的反演模型。以位错理论为基础,结合遗传算法,对龙门山断裂带进行三维滑动速率反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奇异值剔除的数据应用于顾及观测值权值的反演模型,给定合理的“先验信息”,其结果比已知观测值直接参与反演模型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2.
在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和地电同台观测是较为常见的,地电测量时的供电干扰会引起同台地磁观测数据的变化,造成地磁观测精度下降.本文在分析产生地电供电干扰的机理及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噪声辅助的基于极值特征尺度的干扰辨识,对采用线性差值辨识出的干扰区间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填充.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成都、洛阳、徐庄子和蒙城四个磁电同台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电供电对地磁资料的干扰辨识精确度方面和干扰抑制损失上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辨识精确高,抑制损失相对与传统滤波器达到最小程度.在抑制地电供电干扰,提高地磁观测精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地磁观测中及时了解地磁场日变化的扰动情况,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数据的可靠性,识别观测中的异常.研究地磁静日变化的预测方法在地磁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具有应用意义. 地磁日变化主要包含了地球外部空间电离层和磁层电流体系的变化信息,有静日变化和扰日变化之分.通常情况下人们利用每月中的5天静日变化的平均作为当月的Sq变化的估计.  相似文献   
44.
地磁谐波振幅比Yzhx和Yzhy定义为:Yzhx=Z(ω)/Hx(ω)KYzhy=Z(ω)/Hy(ω)其中,Z(ω)、Hx(ω)和Hy(ω)分别是地磁场的垂直分量、南北向水平分量和东西向水平分量的振幅谱.对于简单的均匀分层介质,Yzhx和Yzhy与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户呈正比.因此,当Yzhx和Yzhy下降时,可能对应了地下介质的电阻率p的下降.  相似文献   
45.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报可以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AR模型可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报,且具有一定的精度。文章在曲线拟合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原始观测数据与拟合数据之间的残差序列,代替由差分法计算得到的残差序列,从而建立改进的AR模型,并通过地铁施工监测实例对AR模型与改进的AR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AR模型较AR模型预测结果精度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6.
FHD 磁力仪分量线圈装置误差对磁偏角观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FHD 磁力仪观测磁偏角的原理, 计算了分量线圈不水平导致的磁偏角观测值误差,发现分量线圈仅在EW 方向的倾斜对磁偏角观测产生误差。文中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由于分量线圈底座水平的长期漂移, 仪器的垂直分量及磁偏角观测误差也会发生长期漂移, 长期漂移变化的周期约2 ~ 4 个月, 对垂直分量其幅度约3.5~ 11.0nT, 而磁偏角的幅度约0.1′~ 1.0′, 因此认为在将该仪器观测值用作绝对观测值进行地震异常分析时, 应注意回避这种长期漂移变化。  相似文献   
47.
地电观测深井电缆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井下地电观测是在地电观测中规避地表环境干扰的手段之一。针对井下地电观测装置长期稳定性的迫切需求,本文介绍了适用于井下地电观测中室外线路的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可靠性检测结果等。本文所述型号的电缆能适用于开展井下数百米深度的地电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是今后发展井下地电观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8.
论述了水氡观测仪器在标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标定过程中,固体氡放射源与待标仪器的连接方式及吸源时间以多长为最佳的问题。报告建议为减少标准源的外在损失,提高K值的标定精度,在标定仪器时尽可能地采用图6的连接方式和严控或适当缩短吸源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