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1.
花刺参(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是中国热带海参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可食用海参之一。本文以花刺参幼参为实验对象,主要研究其摄食器官触手的形态特征与消化器官肠道不同区段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花刺参的口周围共有20个等长的触手,每个触手由柄部和楯状触手组成。楯状触手向外张开呈掌状,从掌心中央向外形成5~6个主要分支。主要分支上又形成了2~3级的分支,分支的腹面分布多个乳突,2~3个乳突多聚集在一起形成乳突簇。单个乳突的直径为69.99±20.97μm,每簇乳突的直径为104.99±24.15μm,适宜摄食细小的沉积物颗粒。花刺参的前肠和中肠黏膜层较厚,分别为127.42±102.09μm和114.10±35.47μm,均显著高于后肠(18.18±8.38μm)。后肠黏膜下层厚度则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肌层和浆膜层厚度在肠道的三个不同区段无明显差异。前肠和中肠的绒毛长度和密度均显著高于后肠,而后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前肠和中肠。上述结果表明花刺参的消化吸收主要发生在前肠和中肠,后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但分泌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地震作用下高烈度区连续刚构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玥  薛磊  陈帅  周敉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311-317
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参数变化对其地震响应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研究地震作用下刚构桥各参数变化对桥梁内力的影响,以一连续刚构桥为例,采用正交数值试验的方法,以主梁跨中横桥向弯矩、墩顶顺桥向弯矩、墩底顺桥向弯矩及墩底横桥向弯矩为考核指标,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参数(边中跨比、梁底幂次、墩高比)的变化对桥梁内力的影响规律及其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跨中横桥向弯矩,墩高比对其影响较大,墩高比的增加可使弯矩值最大增加28%;对于墩顶顺桥向弯矩、墩底顺桥向弯矩以及墩底横桥向弯矩,边中跨比对其影响较大,边中跨比的增加可使弯矩值最大分别增加51%、55%和52%。高烈度区的桥梁设计应重视边中跨比及墩高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钱塘江引水范围内多个湖区水体和底泥中铝盐含量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工程絮凝剂余铝对西湖水体、底泥铝盐及沉水植物附着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水工程输入的絮凝剂残余铝盐导致各湖区入水口水中铝离子含量普遍高于湖心,高出7.86%~288.55%不等,但底泥中Al_2O_3含量在整个湖区分布较为均匀;(2)约0.04~0.20 m/s流速下,沉水植物很容易成为残余铝盐絮凝物的附着受体;(3)秋、冬季水体中铝离子浓度较高,对西湖水生生物存在更大的生物潜在危害,有必要重视秋、冬季的沉水植物恢复工作.引水工程对西湖水体的影响是长久且难以预见的,在引水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可减少絮凝剂的使用或选择环保型絮凝剂,并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 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方斑东风螺死亡率越高;500mg/L氨氮处理组于24h便出现(20.3±2.1)%死亡率,并且96h后存活率降为0。而相同条件下,随试验时间的延长,方斑东风螺死亡率也越高。氨氮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力有显著的影响(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AT和AKP活性均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 ACP和T-SOD活性表现出"抑制-诱导"的趋势, CSH-PX活性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趋势,而氨氮对处理个体POD活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可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会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从生态现象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个体的致毒特性,将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实用意义,同时丰富了氨氮对贝类毒理实验免疫性能层面的基础数据,并为其他贝类氨氮胁迫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算法,计算各站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而计算各站及全省四季和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5 a,吉林省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876 mm,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 <0. 01);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由东南向西北逐级递增,56%的站点呈显著下降趋势(p <0. 05)。参考作物蒸散量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且均呈下降趋势,但只有春季的下降趋势显著(p <0. 01);春、夏、秋、冬季与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但气候倾向率为负值以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数依次减少。全省四季和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均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风速、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年、春、夏、秋季与气温日较差以及春、夏、秋季与平均气温也呈显著正相关;冬季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典型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各季节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略有差异,各气象因子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岩体结构信息的采集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体结构理论指出,结构面是岩体的构成因素之一,它的空间展布信息是进行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岩体质量评价所需的最基础的资料。当前最为广泛采用的结构面空间分布信息采集方法是人工猜测法,应用该法室外工作量大,而且工作环境对采集数据的精度、效率影响很大。论文介绍了依据计算机视觉理论,针对金沙江下游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滩地结构面信息采集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岩体结构信息采集及处理程序,以数码摄像机快速高效的拍摄滩地,在室内解析岩体数码图像的信息,并应用已开发的可沿任意方向进行结构面切割的程序处理结构面信息,获得结构面间距、迹长、单位面积裂隙总条数等岩体结构类型划分指标。经现场实测、比对,应用该法不但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而且大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所得结果较为可信,为坝基岩体质量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CAD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工程应用技术的业界标准。CAD技术在地质工程领域的应用多基于二次开发,通过程序计算剖面线及剖面上的各种界线,再以线、面作为基本图元成图,这样计算相对复杂,特别是作三维分析不但数据量大、计算复杂,而且三维图形展示的效果通常不佳,本文结合大型水电工程应用实践,针对以往地下厂房边墙稳定性分析中长大结构面所控制块体组合的搜索、三维图形的分析、展示中的一些不足,探讨以实体来描述地质体的一种应用方法,通过数学建模,建立研究目标的CAD真三维实体模型,不但能得到良好的三维图形展示效果,而且能直接由图获取三维数据,为地下洞室边墙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选择川北江油滚柴坡和广元上寺、杨家湾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子活化法分析了粘土岩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组成。通过对稀土元素丰度、标准配分模式和特征参数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自然环境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剖面的δEu、δce、∑LREE/∑HREE-∑REE、Eu/∑REE-∑LREE/∑H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图解和La—Th—Sc三元图解一致反映了界线事件的存在及界线时期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突变的关系。同时,通过对3条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研究,认为P/T(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事件时期环境不仅受中酸性火山作用的影响,还可能受(碱性)基性-超基性或地外溅射物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灾变事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