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高次互感响应对瞬变电磁系统标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标定环与接收线圈之间互感模型,推导出互感响应的一般表达式,讨论了地面和航空瞬变电磁(TEM)标定系统中标定环与接收线圈之间高次互感响应对标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面TEM标定系统中一次场引起的高次互感响应TRLR较强,严重影响早期标定精度;航空TEM标定系统中标定环与接收线圈之间的高次互感响应较弱,对标定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的研究可为优化标定系统参数,抑制高次互感响应对TEM系统标定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提高瞬变电磁(TEM)系统的灵敏度,增大探测深度,对瞬变电磁传感器的噪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瞬变电磁传感器本底噪声模型,理论计算表明传感器本底噪声为带限白噪声,其谱密度在谐振频率点处最大,近似等于匹配电阻的热噪声.采用反向串联的小线圈替代TEM接收线圈以抑制环境噪声的影响,实现对本底噪声的测量,通过理论与实测的对比验证了本文噪声模型的正确.利用该噪声模型估算了自制TEM传感器的本底噪声为9.8 nV/m~2,分析了瞬态叠加和抽道叠加对本底噪声的改善,表明经瞬态叠加和抽道叠加后的本底噪声可达7.5 pV/m~2,远远低于环境噪声.通过建立屏蔽模型证明,对线圈进行屏蔽可以有效抑制环境噪声,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3.
松辽分水岭的隆起在松辽平原腹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隆起带状地貌单元,使松辽平原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景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基于地质地貌学原理,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首次根据隆起断裂带位置划定了松辽分水岭隆起带的范围,不仅对认识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在松辽平原的环境变化和松辽分水岭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鄂尔多斯市蒙语"12121"气象语音自动答询系统是在汉语"12121"气象语音自动答询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于2008年5月1日试运行,在运行期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农牧区朋友提供了科学的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海事组织(IMO)计划制定一套强制性船舶营运能效(碳排放强度)国际机制,与现有强制性船舶设计能效机制互为补充。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船舶营运能效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为相关国际机制的构建带来巨大挑战。文中通过构建带有年份虚拟变量的碳强度分位数回归模型,实现了对不同时期海运船队碳排放强度特征的量化,包括总体分布的位置、尺度与偏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国际海运船队碳排放强度目标为导向的船舶营运能效评级机制。实证分析表明,该评级机制能够引导国际海运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碳强度目标,同时对船舶个体营运能效表现的波动具有鲁棒性,为科学评价船舶营运能效水平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6.
针对水下目标跟踪非线性跟踪精度问题,假设目标机动模型为恒转速运动模型,贝叶斯框架下,因扩展卡尔曼滤波跟踪方法进行模型在估计点的泰勒展开,忽略一阶以上高阶项,存在模型误差,比较了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容积卡尔曼滤波在高斯噪声干扰下滤波误差均方根,以及3种方法运行时间。仿真证明,非线性系统下状态维度为5,容积卡尔曼滤波跟踪的精度高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该研究为海上目标非线性测量系统提供仿真实例,为进一步滤波算法改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7.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采集卡的可实现高同步精度的双相机高速立体摄影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Genlock同步锁相技术和模拟接口的XTAL工作模式,实现了在理论上快门速度高达1/200 000 s时具有纳秒级的同步工作精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  相似文献   
38.
文章采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下庄矿田335矿床的沥青铀矿开展了U-Pb微区定年工作.335矿床沥青铀矿的成分特征及微观形貌特征显示,本区沥青铀矿在初始形成之后受到过后期的一些地质事件的影响.本次获得沥青铀矿的最大年龄为(93.5±1.2) Ma.结合华南岩石圈伸展发生的时间、辉绿岩脉对铀矿的控制作用及矿区内辉绿...  相似文献   
39.
浙西银山震旦系包括蓝田组和皮园村组。蓝田组主要为一套硅质泥岩+含硅灰岩+硅质粉砂岩的组合地层,是银铅锌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皮园村组为一套浅海相的硅质岩沉积。为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对震旦系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蓝田组w(SiO2)较低(19.64%~69.43%),"REE较高(36.44×10-6~265.04×10-6),Al/(Al+Fe+Mn)值为0.50~0.67,富含As、Sb、Bi等热水元素;皮园村组w(SiO2)较高(90.12%~95.56%),"REE较低(5.3×10-6~28.29×10-6),Al/(Al+Fe+Mn)值为0.29~0.33,与典型的热水成因硅质岩相似。分析表明:蓝田组含硅沉积岩是碎屑沉积和热水活动的产物,而皮园村组硅质沉积岩主要是热水成因,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古环境的判别表明研究区在蓝田期以大陆边缘沉积为主,在皮园村期海平面上升,以浅海-半深海沉积为主,这种转变很好地解释了蓝田组与皮园村组的成因差异。最后对蓝田期的热水活动和矿化事件进行了探讨,认为银山地区在蓝田期可能存在着3期较强的热水事件,热水事件的发生引发了Cu、Pb、Zn等金属元素初步富集与矿化,对银铅锌矿床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0.
辽宁鞍本—抚顺地区太古宙变质层状岩系,前人分别建立了太古宙鞍山群井家沟组、石棚子组、通什村组、红透山组、樱桃园组、大峪沟组和茨沟组等地层单位,这些地层单位均呈规模大小不等的包体状、孤岛状等形态赋存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各组之间大部分孤立存在,无底无顶,相互间接触关系不清,是否属于同一时期形成的产物,长期一来存在着较多的争议。通过对各岩组原岩恢复、层序对比、含铁建造、变质作用等特点和以往及近期获得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研究,把辽宁鞍本—抚顺地区太古宙层状岩系厘定为新太古代井家沟岩组、红透山岩组、茨沟岩组和樱桃园岩组等四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形成时间在2725亿a左右,为新太古代中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