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及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与下滑冷槽、地面气旋造成了前后2次强对流天气。更强的超低温、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更明显的非均匀结构以及更好的水汽条件,构成过程Ⅱ更强的对流条件。2次过程高低空的温度平流配置与冰雹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过程Ⅰ对应低层高能区强于过程Ⅱ,过程Ⅱ高层漏斗状θse向下伸展度更大、低层等θse线更密集,导致强天气的发展更加剧烈。飑线初生发展阶段,属低质心系统;飑线成熟阶段,为高质心结构。超级单体和强对流单体均造成了降雹,但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西部极端干旱地区的一个山间盆地,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荒漠生态典型,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植被生长与土壤含水率、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埋深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吐鲁番盆地艾丁湖周缘低湿地植被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生态水位为埋深2.5~3.5 m。总结了吐鲁番盆地天然绿洲区的植被随地下水变化的关系及其演替模式。  相似文献   
63.
富闪深成岩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闪深成岩是一套以角闪石为标志矿物的侵入杂岩,可由角闪石岩、角闪辉长岩、角闪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等不同酸度系列的岩石组成。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富闪深成岩可呈低钾拉斑质、钙碱性或钾玄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起源于经俯冲作用改造的岩石圈地幔或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基性母岩浆通过分离结晶、同化-混染,或与壳源岩浆混合,形成富闪深成岩系列中不同的岩性端元。高水含量作为富闪岩浆体系的基本特征不仅塑造了杂岩体的标志性角闪石矿物学特征,也主导了岩浆的钙碱性演化趋势。富闪杂岩形成环境相对特殊,通常产于板块会聚终末期的洋脊-海沟交互场景和后碰撞阶段,并受到同时期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基于野外产出上的共生性和地球化学的相似性,富闪深成岩与高Ba-Sr花岗岩、晚太古代赞岐岩类存在密切的成因关联,对其进行类比研究,不仅有助于富闪深成岩成因解析,也可为探讨大陆地壳生长-分异机制及地球早期构造体制提供崭新视角。最后,作为显生宙克拉通早期破坏过程的重要岩浆记录,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的多期晚古生代富闪深成杂岩有望为揭开富闪深成岩成因和地球动力学奥秘提供重要的野外实验室。  相似文献   
64.
南大西洋风场和海浪场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a的南大西洋船舶气象报资料,按1*1和5*5网格统计的风、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每月风、浪各要素的等值线分布图,得出南大西洋风场与海浪场季节变化特点不如北半球各大洋显著,但仍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只是季节性差异较小,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盛,相应的平均波高、大浪大涌频率也较大;盛行风向、风浪传播方向、涌浪传播方向基本一致,低纬地区常年盛行东南浪,高纬地区则盛行偏西向浪。本文为船舶远洋交通运输、远洋出访和科学试验等活动,提供了较为翔实的风场和浪场资料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5.
张晓  蔡煜琦  林双幸  宋继叶  王健菲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31-2022030031
铀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原料,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天然铀供需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以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为基础,总结了当前世界铀资源分布及其生产现状,结合世界及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和“两碳目标”下世界天然铀供需结构。目前,世界铀资源可保障核电产业中长期发展需求,但中国铀资源禀赋以及铀生产规模均无法满足当前国内核电发展需求,随着中国核电的快速发展,需依赖国外铀资源以及国际铀市场来补足,随之世界天然铀供需结构亦将发生变化。为了保障我国天然铀长期稳定供给,一方面需要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提高我国在世界铀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
在我国实现“两碳目标”新的发展格局下,核电将发挥重要作用,铀资源供给面临新的挑战。保障天然铀安全稳定供应,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实时充分掌握海外重要地区铀资源勘查开发动态与社会经济形势,从而为构建我国“四位一体”天然铀保障体系提供支撑。文章在系统调研、实时跟踪非洲铀资源最新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非洲地区最新铀资源分布格局、勘查开发进展、市场开发动态和经济社会形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认为:非洲铀资源丰富,在全球铀资源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非洲地区中低回收成本的已查明铀资源及在产的、计划的和潜在的矿山资源与产能,均可为未来全球核电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南部非洲矿业大有可为,目前该地区已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相似文献   
67.
潮滩沉积的物源一直是沉积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近30年长江入海泥沙量持续减少,致使长江入海泥沙对浙闽潮滩沉积的物质贡献降低。在此背景下,探究浙闽沿岸潮滩沉积的物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杭州湾至福州湾沿岸的泥质潮滩表层沉积开展了详细地磁学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的磁性主要受磁铁矿主导,但磁性矿物含量、磁畴和矫顽力等磁性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意味着沉积物受到多物源影响。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沉积物磁性特征受粒度效应影响有限,主要与物源差异有关。物源判别结果指示,浙闽泥质潮滩沉积的物源包括长江、海岸基岩和浙闽河流。杭州湾至福宁湾,沉积物普遍受到长江和浙江诸河混合物质的影响,且浙江诸河的物质贡献较大;隘顽湾和象山港沉积物还受到其附近海岸基岩的影响;福宁湾沉积物可能还受到闽江源物质和其附近海岸基岩的影响;罗源湾和福州湾沉积物的潜在物源是闽江和其附近海岸基岩,长江和浙江诸河的物质贡献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68.
伊犁盆地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在盆地南缘中西段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可地浸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但南缘东段(朗卡-达拉地一带)至今未有较大的突破,是否存在如蒙其古尔、洪海沟地区成矿规模的“第三个”铀成矿富集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文章以伊犁盆地南缘东段郎卡-达拉地地区的铀成矿条件分析与远景情况评述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收集钻孔、物探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以及室内分析和编图综合研究,系统分析研究区成矿构造、沉积及古水动力条件,进而论述研究区成矿潜力与远景,以期为实现该盆地的资源扩大提供勘查部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郎卡-乌尔坦倒转洼陷地区为现有重点勘查区及外围资源量扩大、拓展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的有利地段;库鲁斯台-达拉地复式向斜带及其以北地区成矿规模局限,但阿尔玛来和阿尔玛来-苏阿苏以北地区是值得进一步勘查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69.
非洲东南部晚更新世植被重建及对比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本研究依托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1航次科学任务所获取的U1477B海洋钻孔,对其上部4~37 m的沉积岩芯的79个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重建了30~5 ka B. P.的区域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钻孔岩芯整体以草本植物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花粉为主,平均约占75.5%;木本植物花粉较少,以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豆科(Fab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和红树科(Rhizophoraceae)等为主;孢粉组合记录了钻孔孢粉源区赞比西河流域的植被特征。在时间演化序列上,钻孔沉积物孢粉组合变化反映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全新世)的植被变化特征:末次冰期(30~17 ka B. P.)以禾本科、莎草科等草本花粉为主,平均约占82.2%,以草原/草甸植被占优势,推测在流域低海拔平原开阔草原广泛发育;罗汉松科为代表的山地森林在冰期也相对发育,指示了相对凉爽潮湿的气候环境;冰消期(17.0~10.5 ka B. P.)禾本科花粉保持稳定平均约...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