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运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测绘的数字地形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图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陆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城市三维建模还是传统城镇测量,都需要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支持。高效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成果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硬性要求。笔者着手尝试利用INPHO与MapMatrix相结合,以满足大比例尺DOM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2.
标准化患者(SP)教学模式已在中医院校的教学中以多种形式开展,且中医标准化患者(SPCM)的规范化培训和应用已成为目前教学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在他人经验基础上,结合本校自身特点,提出“SPCM是一名中医化的合格标准化患者”的培训目标,从制定培训方案、组建培训师资团队、撰写培训资料、SP公开招募、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规范的设置和实施。经考核合格的SPCM已应用于《中医内科临床能力训练》《中医内科夜间开放课》以及中医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等实训课程教学和考试。  相似文献   
23.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新玉  刘杰  史本林  张怡 《地理研究》2012,31(8):1479-1489
通过构建冬小麦光照、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探讨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温度、光照、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均值分别为0.54、0.64、0.37及0.50;冬小麦对光照适宜性较好,降水是限制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温度和降水适宜度以0.001·a-1线性趋势下降,光照适宜度以0.002·a-1线性趋势下降,气候因子匹配效果变差对冬小麦的生长不利。冬前生长阶段温度、光照和降水适宜性较弱,各气候因子匹配效果较差。出苗-拔节期降水适宜性较强,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较差;拔节-抽穗期和抽穗-乳熟期温度与光照适宜性较强,水分胁迫较大,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趋好。乳熟-成熟期光照和降水适宜性较强,综合气候适宜性变差。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在全生育期的中后期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商丘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1991~2010商丘市气候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与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与极端温度为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蒸发量过大及极端低温对冬小麦生产不利。商丘地区"暖湿型"气候有利于冬小麦生产力的提高,"冷干型"气候对冬小麦生产最为不利;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可能将向"暖湿型"变化,对商丘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提升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5.
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3日河南东部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与形成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维持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豫东飑线发生提供了触发机...  相似文献   
26.
利用LiDARMATCH软件,对机载激光雷达提取点云数据以及对飞机的航空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完成基础测绘1:10000 DOM数据的制作.这种方法既可以减少布设外业像控点的工作量,也可以节约工作成本,是生产DOM成果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7.
为探明黄淮海典型农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发生规律,以商丘为例,利用1963-2012年历年冬小麦生长后期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近50年冬小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干热风发生次数与冬小麦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商丘地区冬小麦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60年代干热风危害最严重,20世纪80年代和最近10年干热风危害较轻。1972年干热风发生期日最高气温呈现递增突变(P0.05),14时风速在1984年前后出现了显著的减小突变(P0.05),14时相对湿度显著增加,在1981年出现了一次显著的递增突变(P0.05)。日最高气温、14时风速和14时相对湿度三个气候要素综合作用决定了商丘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整体上呈递减趋势,其中风速的显著减小对干热风灾害减弱起主要作用。商丘地区干热风的年均发生日数与冬小麦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8.
目前,ADS100数据愈来愈普及,利用ADS100数据生产正射影像的流程也十分常见,如何使得生成的正射影像精度更佳、效果更好一直是测绘人员追求的方向。本文尝试利用激光点云处理软件TerraSolid制作高精度的DEM,以便纠正出精确的DOM。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海南岛三亚地区铁炉港海湾TLG01钻孔沉积物的AMS 14C和OSL测年,以及对地层岩性特征、亮度、粒度、海生贝壳、有孔虫丰度等进行研究,发现全新世海相层较薄,以砂质潮坪相沉积为主;而下伏晚更新世海相层厚度超过38 m,OSL测年结果显示为MIS-5e及MIS-5d沉积。晚更新世海进―海退系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质潮坪―潮下带―泥质潮坪―砂质潮坪,其中可见较深水的软体动物。MIS-5e细粒的粉砂黏土体积分数先陡增、后缓降,结合粒度及有孔虫丰度、亮度L*等指标,判断MIS-5e初期为最高海平面时期,水深较大,其后海平面逐渐降低;沉积物中陆源粗砂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显示进入了MIS-5d相对低海面时期。MIS-1及MIS-5沉积物粒度三角图,分别与湛江海岛潮间带及不同深度南海表层沉积物同类沉积环境有较好的对照,指示2类不同水深的海相环境。  相似文献   
30.
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l化,丹东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丹东市地名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共七章三十二条,对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及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它的发布施行,使该市地名管理法制化工作又向前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丹东市地名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张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