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其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面积约6000 hm2.2011年11月,在白洋淀马堡村苇地采集了土壤和芦苇根状茎样品;依据等级结构等指标,将芦苇根状茎分为3个年龄组;对不同年龄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别计算了氮磷比率和生物富集系数.结果表明,0~1 a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700%~1.297%和0.054%~0.122%; 2~3 a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718%~0.911%和0.063%~0.084%; >3 a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460%~0.663%和0.025%~0.069%.对比年龄为0~1 a、2~3 a和>3a的白洋淀马堡村芦苇根状茎氮和磷含量发现,总体上,随着芦苇根状茎年龄的增加,其氮和磷含量在减少.在0~100 cm土壤深度中,各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氮含量与磷含量显著相关(p<0.05).与磷元素相比,氮元素是白洋淀马堡村芦苇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白洋淀马堡村芦苇根状茎中的氮和磷元素的富集系数大体上随着根状茎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这可能与不同年龄芦苇根状茎的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2.
提出一种基于分层自适应部分模型(HAPM,hierarchical adaptive part-based model)的目标检测方法,用于遥感图像的飞机目标检测。针对目前目标检测方法在子类型数目确定、模型多分辨率结构关系方面存在的不足,构造如下算法:首先构建一个扩展的Part-based Model模型;其次,分别从子类型的自适应选择、子类型的多层次建模和检测阶段加权距离变换的形变优化等方面对其进行改进;最后,HAPM算法充分考虑了模型的形变,同时结合多层次的建模思想使得目标的检测精度和算法适用性大大增强。用收集的10大国际机场的真实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研究其降水来源对我国水安全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意义。采用诊断分析和拉格朗日模式模拟的方法,对高原涡引起的一次那曲强降水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那曲地区的水汽来源并进一步量化了水汽源区对研究区夏季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那曲上空上升运动强烈,且具备良好的水汽条件。有多次多个强对流云团相继生成,形成短时强降水。影响降水的绝大多数目标气块来自目标区域以南的相对较低的大气层,可追溯到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此外,青藏高原以西路径有一小部分目标气块来自中、低层大气。高层水汽主要为南亚高压反气旋输送。少数气块来自中国东部和南海。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输送为本次那曲强降水的主要来源,水汽源区主要为印度洋、阿拉伯海、印度、孟加拉湾、新疆和中亚。来自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水汽对降水区起到了关键的水汽贡献,局地水汽贡献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4.
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资料估算黄河源区蒸散发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蓉  文军  王欣  田辉  张宇 《水科学进展》2012,23(5):609-615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年9月该区域的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D)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研究区域的逐时陆面蒸散发量。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利用陆表能量平衡系统模型求出蒸散发量的大小;在阴天条件下,利用FY-2D云顶反照率资料,根据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过程,得出地表太阳辐射收支,进而求出蒸散发量的大小。卫星遥感估算的逐时蒸散发量与地面观测值相比,平均相对误差15.2%,估算误差在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为实现陆面蒸散发量的业务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利用2005年"绿洲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野外观测实验(JTEX)资料,分析了夏季不同天气背景下的金塔绿洲小气候特征、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天气和土壤湿度背景下的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有较大差异.观测中发现有较大的能量不平衡差额,晴天时的能量亏损大于阴天的.  相似文献   
96.
黄河源区陆面过程观测和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面过程对黄河源区水资源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探索黄河源区陆面过程和水分循环特征的关联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述了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背景和陆面过程的基本特征,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黄河源区开展的一系列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及相关研究主题和研究进展;进一步给出了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同化应用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97.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永平  张宇硕  李慧 《干旱区地理》2011,34(6):1009-1016
基于2000和2008年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手段,对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呈东西分异和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特征,经济发达、较发达县域零星散布在甘肃黄河谷地和青海河湟谷地,而经济不发达、欠发达县域分别集中在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  相似文献   
98.
夏季晴空金塔绿洲温度场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2004年6~8月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的野外观测试验(JTEX)”的温度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温度场结构。结果表明:绿洲在白天(夜晚)相比周围环境是冷(暖)中心。沙漠和绿洲的相互影响同沙漠与绿洲的边缘和形状有关。由于各观测点所处的位置和站点的土壤特性不同,地表温度的量值有较大差别,但总体来说,绿洲的地表温度比沙漠的低;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一直可活跃到大约20 cm深处,40 cm深土壤温度基本无日变化,不同层间的土壤温度在一天内有两次相交。深度越深,出现的时间越靠后,沙漠上出现不同深度间温度交叉的时间比绿洲靠后。沙漠上各层的温度都始终高于绿洲上的,沙漠的日变化也大于绿洲上的。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对长春净月地震台TJ-ⅡC型体应变仪观测资料(从安装初期到正常工作及记录到大量应变地震波)的分析,针对台站观测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漂移、突跳、阶跃、地震异常及干扰),对各种现象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如何正确理解这些丰富的信息,是准确识别震前异常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将干扰因素与地震前兆异常进行区分,将其从观测资料中剔除,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台站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妈祖·海流海洋数值模式(MaCOM)构建了一个水平分辨率为1/48°的西太平洋数值模拟系统,使用该系统开展了3个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有无潮汐、更换大气驱动场对黑潮流系上7个关键断面热输送数值模拟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潮汐对于黑潮热输运的影响力约是更换大气强迫场的两倍。台风对所经过的黑潮断面热输运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仅局限于中心附近海域和台风经过期间,未发现类似近惯性振荡波在时空上的延续。在高纬和浅海区域,体积输运的演变规律和热输运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热输运的季节变化略平缓。MaCOM模拟的黑潮主流热输运年均值与季节变化趋势和再分析数据以及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