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近日,为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好,哈尔滨市呼兰区政府向全区用地企业发放了《珍惜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倡议书》。  相似文献   
22.
甘肃黄土高原地表湿润状况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是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研究热点之一,现代气候变暖加速了黄土高原暖干化的进程。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13个气象站1961-2006年气象资料,利用Thornthwait公式计算该地区潜在蒸散及湿润指数,并分析了潜在蒸散值与蒸发量的相关关系、潜在蒸散及湿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潜在蒸散计算值与该地蒸发量的实测值相关性显著。在蒸发较盛的3~9月,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0.01的信度检验。1961-2006年潜在蒸散随时间呈二阶函数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潜在蒸散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1984年是变换的转折点,1984-2006年陇西黄土高原潜在蒸散以19.8 mm/10 a的速度上升,陇东黄土高原以31.1 mm/10 a的速度上升。一年之中,湿润指数的变化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湿润指数最低的季节为夏季,最高的季节为秋季。20世纪60年代以来,甘肃黄土高原的湿润状况逐渐变差,秋季变化最显著,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陇西黄土高原湿润指数下降了0.45,陇东黄土高原湿润指数下降了0.35。湿润状况最差的地区为环县;沿陇海铁路线"兰州-定西-天水"一线是湿润状况较差的地区;湿润状况较好的地区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的南部及陇西黄土高原的西侧。  相似文献   
23.
"2005.5.30"庆阳特大冰雹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5年5月30日庆阳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区域性冰雹是低涡底部切变线造成的,庆阳市区的特大冰雹并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动到当地产生的,而是飑线移动中在庆阳市区产生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24.
25.
1.前言关于平流层气溶胶的研究是以六十年代由Junge等人用气球和飞机进行的平流层气溶胶观测而正式开始的。他们的研究表明,构成平流层气溶胶层的气溶胶,主要是被称作大粒子(Large Particle)的粒子组成的,而且,在这些气溶胶的化学成分中以硫化合物居多。这两点对于考虑平流层气溶胶层的生成机制和维持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决定今后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不过,观测实例毕竟不是很充分的,留待今后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进入七十年代,世界各地建立激光雷达以后,已能探讨气溶胶层的全球变化了。1974年,Fuego火山喷发,世界各地的激光雷达站都监测到了随着喷发平流层气溶胶骤  相似文献   
26.
水口矿泉水勘查区位于长兴县北,面积约40km~2。区内发育有久负盛名的金沙泉,远在唐朝初期,就有官府用特制银壶盛金沙泉水,专程送往“长安”的记载。相传宋代苏东坡隐居宜兴丁山,品茶用“金沙泉”,以此沸泉沏紫笋茶,茶叶如茵,香气扑鼻,啜之甘咧,沁人肺腑。故有“紫笋茶、金沙泉”之称。  相似文献   
27.
28.
一次低涡强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大气环流背景及物理量客观诊断和西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深厚低涡造成的甘肃环县短时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强暴雨前天气雷达强度回波反射率因子大于等于50 dBz,随高度无明显"跃增",回波强中心在0℃层附近;径向速度回波的水平辐合和大于等于±20 m/s的速度中心对在2~7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跃升"变化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监测预警短时强暴雨天气和实施人影防雹作业,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2008年4月12日受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桂东南出现了入汛后首次暴雨天气的特点和发生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30.
桂东南2000年夏秋严重干旱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林、贵港两市2000年夏季到秋季严重干旱的成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得出2000年夏秋由于欧亚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侵广西,造成锋面降水减少;副高持续偏弱,主体位置偏东偏北,导致台风(热带气旋)路径偏东,对桂东南未造成直接影响,使桂东南的雨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