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基于图像特征的星载SAR图像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涛  王超  张红  张增祥 《遥感学报》2007,11(2):214-220
SAR图像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SAR系统的设计和验证、SAR图像的正射纠正、雷达图像解译和目标识别等。随着星载SAR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对星载SAR图像模拟的大量需求。本文首先从SAR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出发,探讨了SAR图像模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RD(Rang Doppler)模型,后向散射模型和斑噪模型。在传统RD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形特征(起伏地形和平坦地形)考虑不同的后向散射模型。特别强调了在平坦地形情况下,需要地物分类数据的参与,并利用Ulaby和Dobson的后向散射模型。另外,在SAR图像统计特征的基础上,进行SAR图像的乘性噪声模拟,可以满足更逼真的SAR场景需求。然后,给出了图像模拟的算法流程,并对关键步骤的算法做了分析。最后,在实现基于图像特征的星载SAR图像场景模拟算法的基础上,选择新疆窝依牙地区和天津地区分别进行起伏地形和平坦地形的模拟试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模拟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本文论述了空间实验室测量相机(MC)拍摄的彩色红外立体像对在中比例尺地形制图、正射影像地图以及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可能性,给出1:10万和1:20万比例尺的制图例证,表明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能满足1:10万比例尺地形图规范要求;1:10万比例尺影像图可以满足专题制图精度要求。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二种来源(MC,MSS)的遥感数据做数字匹配,并进行信息提取、组合、增强和分类等处理,其结果与原始图像比较表明有独特的优越性,与MSS原始数据相比,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各种类型界线更分明,可分辨类目增多;而与MC原始图像相比,其光谱特性获得改善且能保持原有的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类型解释精度与MSS和MC原始图像比较分别提高7—20%左右。  相似文献   
83.
张增祥 《遥感学报》2009,13(S1):130-137
基于长期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及其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的实际和遥感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其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回顾和归纳。同时, 针对全国土地利用遥感应用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可望为进一步开展国土资源和资源环境综合研究提供参考, 并使土地利用遥感应用研究能够逐步向着预测、预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4.
MODIS数据的水浇地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浇地是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依据水分亏缺指数(WDI)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 计算了监测时间内WDI的变化情况, 用降雨资料去除了由于降雨引起的WDI的变化, 进而提取了研究区的水浇地分布。结果表明:(1)提取出的水浇地在数量上与统计资料相比, 除山西省偏差相对较大外, 其余各省偏差均小于7%, 提取出的结果与统计资料具有可比性。(2)提取出的水浇地在空间上多成片出现在河流、湖泊、水库附近、灌区和绿洲上, 与已知的水浇地集中区一致。(3)利用TM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了初步判断, 其中山西省的正确率较低, 只有64%, 其余各省正确率均在70%以上, 新疆的正确率最高为92%。  相似文献   
85.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陆地卫星MSS影像、TM(或ETM+)影像、灾害监测星座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面积变化和土地利用影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年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净增加超过1000km2,2005年达到1209.97km2,相当于1973年的6.58倍,年均扩展32.07km2。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基本上呈现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方式,并未在某一方向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内的扩展速度差异非常明显。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面积中,54.34%来自于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43.57%来自于水田、旱地等耕地。人口增长对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而政策与制度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市发展和扩张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