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质学   9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北祁连山石居里一带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岩矿石物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通过对石居里一带岩矿石物性测量,可知块状矿石视极化率最高,视电阻率最小,为明显低阻高极化显示。碳质板岩、网脉状矿石、含矿碧玉岩视极化率次之,视极化率6%~9%,视电阻率较高。其余硅质岩、碧玉岩、细碧岩、凝灰质砂岩为高阻低极化,视极化率一般在1%~3%。由物性参数看出,该区实施激电测量,寻找铜硫化物矿产的物性前提是具备的。碧玉岩磁化率为最高,变化值在1030×4π×10-6SI~17515×4π×10-6SI,平均值达4521×4π×10-6SI,次为细碧岩、凝灰质砂岩,磁化率平均为1000×4π×10-6SI,~2000×4π×10-6SI左右,其余碳质板岩、硅质岩、次生石英岩、不纯碧玉岩、矿石均为弱磁性,在几十至几百之间变化。由于矿体与碧玉岩紧密相关,且高纯度的碧玉岩更是比其他岩性见矿率高,故对于以碧玉岩为标志,以磁性寻找碧玉岩以达到间接找矿,物性前提是具备的。  相似文献   
92.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该矿床成矿环境及成因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查明了区内风火山群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及含矿层位,建立了构造格架及构造变形序列。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对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风火山铜矿床属于砂岩型铜矿床,构成砂岩型铜矿的各铜矿化带,均呈夹层产于风火山群砂泥岩中,含矿层岩性均为浅灰—灰绿色厚—中厚层状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碳质泥岩。整个风火山成矿带上各矿化带的形态、矿化体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层状产出。  相似文献   
93.
宋忠宝 《矿床地质》2014,33(4):885-886
正由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宋忠宝研究员与长安大学姜常义教授主持完成的地质调查专项——"青海省岩浆岩时空分布与成矿作用研究",历时3年,于2013年正式结题。该项目在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硫化铜镍矿床的认识上有了大的突破。项目总结出青海省境内柴达木地块周缘的硫化物岩浆矿床和部分氧化物岩浆矿床的直接围岩均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明确了有利找矿的地质单元,从而缩小了今后寻找同类矿床的地域范围,增强了工作部署的针对性;结合长期的野外调研,明确了柴北缘高压_超高压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94.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成岩时代分别为236.0±2.3 Ma和229.9±2.0 Ma。二者均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分别属于Ⅰ型和A型;二者稀土元素配分表现为富LREE、贫HREE以及中等Eu负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Th、U、K、Zr、Hf相对富集和Nb、Ta、Ti、Sr、Ba相对亏损的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转化阶段,与区域上的大规模幔源岩浆底侵及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从形成花岗闪长斑岩到二长花岗斑岩过程中地壳具有由厚减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是一套基性—中酸性、由钾质粗面玄武岩、橄榄玄粗岩、歪长粗面岩、安粗岩和粗面岩等组成的橄榄玄粗岩系。岩石化学上,既具有钙碱性火山岩的FeO*MgO演化趋势,又具有较低的铁含量、较高的Al2O3含量和Fe2O3/FeO、K2O/Na2O值。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他们产于岛弧的构造环境,是北祁连山西段在奥陶纪发育具成熟岛弧特征的沟弧盆体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96.
枕状熔岩是海相火山岩的一种特有产出形式,在海相中基性火山岩中普遍发育。基性枕状熔岩往往构成蛇绿岩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但在中酸性火山岩中的枕状熔岩则极为罕见,目前仅在我国的白银厂产出有角斑质岩枕(彭礼贵等,1995;LiZhipeietal,1996).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北祁连山西段首次发现的英安质枕状熔岩的产出状态和岩石学特征,并在岩石化学方面与白银厂角斑岩进行对比。认为北祁连山西段英安质枕状熔岩,是海底火山作用发展到岩浆房中的岩浆过剩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发生溢流作用(Woods,W.A.,1995)而喷出的岩浆流所形成.对于英安质岩枕中的富硅包裹体-硅质岩提出的三种可能成因即外来硅质岩团块、杏仁体和岩浆喷发后因物理化学条件的突变所造成的岩浆不混熔液珠,尚需更多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