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离子交换纸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规X—荧光光谱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但检测限受到限制。不适合痕量元素分析。如果和简单的化学富集方法相结合,即化学—x-荧光光谱法,就可以免除上述这些羁绊,从而扩展了x-荧光光谱分析范围。 离子交换纸的应用就是重要方法之一。 1966.W.J.Campbell等人发表“x-荧光与离子交换纸联用分析痕量金属”一文,认为在诸如沉淀、电沉积及离子交换等预富集方法中,以离子交换膜(或纸)是最有前途的、普遍的分析方法。提出使用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52.
桩底持力层与桩身倾斜度测试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桩底持力层与桩身倾斜度测试原理及方法,列举了倾斜情况下的标准件试验及倾斜模型桩试验结果与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3.
20 0 1年 ,经过 5个多月的野外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承担的西藏地区 1∶2 5万江孜县幅、亚东县 (中国部分 )幅区调项目 ,在完成填图面积、实测剖面等大量实际工作的基础上 ,又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和进展。(1)分布在亚东及帕里一带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 ,可划分为两部分 :上部主要为变质表壳岩组合 ,相当于聂拉木地区的“曲乡岩组”和“江东岩组” ;下部以各类混合岩、片麻岩为主 (作者称之为“亚东岩群”) ,其中含有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变质变形侵入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在亚东地区首次发现了高压麻粒岩 ,这对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  相似文献   
54.
55.
阐述了应力波的频率域特征及谐和振动特征,通过多个模型桩及工程桩检测实例说明,基桩倾斜方向及倾斜度大小可通过频率域作出较准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新世晚期孢粉记录干旱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中新统通古尔组和上覆地层宝格达乌拉组的40个孢粉样品的分析表明通古尔期晚期形成环境较早期温湿,在通古尔期向宝格达乌拉期过渡期间,灌木和草本植物花粉由19·7%增加到46%,而乔木植物花粉总数由69·5%下降为34·7%,松蒿比(A/C)由4突降为0·64,标志着干旱事件的开始。将该地区的古地磁、哺乳类化石和孢粉资料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旱事件发生在晚中新世约8·5Ma,这一事件在华北具有广泛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57.
临河 -集宁深断裂是一条具长期活动历史的复杂断裂带 ,以往对其早期演化研究甚少 .在 1∶5万区调工作基础上 ,测制了 5条 1∶2 0 0 0构造剖面 ,室内进行了大量的显微构造观察和组构测量 .研究表明 ,该断裂太古宙末表现为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高温韧性剪切带 ,古元古代地壳在伸展体制下抬升之后又叠加有浅层次的绿片岩相低温韧性剪切活动 .中元古代之后转化为脆性断层活动 ,控制着不同时期的沉积和岩浆建造 .  相似文献   
58.
高德臻  魏荣珠 《地球科学》2000,25(3):247-252
通过区调填图对内蒙古固阳一带渣尔泰山群褶皱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地质演化过程中, 渣尔泰山群主要经历了3期褶皱变形, 即早期的层内褶皱, 主期同斜倒转褶皱与晚期叠加褶皱.早期褶皱形成于中元古代, 系由层间的剪切滑动所至, 主要发育于阿古鲁沟组; 主期褶皱形成于中元古代, 晚期褶皱形成于早古生代; 主期与晚期褶皱均形成于纵弯褶皱机制.由于晚期褶皱对主期褶皱的改造, 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叠加构造网络.   相似文献   
59.
苏尼特左旗地区海西末——印支期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NNE向褶皱的形态、褶皱成生时承受的轴向载荷、压缩量乃至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态和变形域进行了对比研究,划分了变形序次。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存在印支运动的构造形迹,且该形迹是在海西末期形成的构造形迹的基础上,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持续作用下递进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60.
通化矿业(集团)公司道清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且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煤体采动所形成的矿压对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为预测该矿北斜井南平峒煤层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程度,对其煤层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在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下水平应力、垂直应力、XY剪切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得出应力集中区出现在F3号逆掩断层与煤层交汇处,即此处冲击地压危险性程度相对较大,开采时应注意防范,确保矿井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