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玻璃油田”建设与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玻璃油田"与"数字油田"的关系,针对油田勘探开发及其信息化方法和技术的特殊性,详细阐述了"玻璃油田"建设的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深部探测技术、三维地震数据智能解释技术、四维"数字油藏"表征与分析技术、四维数字油气成藏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最后指出了"玻璃油田"建设将为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带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
该文利用物理量场分析,对2006-06-12夜间发生在贵州西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分析。指出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大气中层气流扰动的作用下,产生的强烈辐合上升运动。在充足的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下,形成直径约200Km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从而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23.
精密水准测量器具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精密(铟钢)水准尺、尺桩(台)、水准标志改进后的基本情况,叙述了精密水准测量器具改进后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24.
孙旭东  秦莹 《高原气象》1993,12(4):378-383
本文利用二维非定常数值模式,模拟了大气层状云降水发展,变化的微物理基本规律及播撒盐粉后增雨的落区,从而探讨了暖层云增雨的效果和催化方法,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杜晓玲  孙旭东 《贵州气象》2003,27(1):41-42,47
对8月8-18日在黔西南自治州出现的连续性暴雨过程从影响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一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杰  孙旭东 《贵州气象》2004,28(Z1):43-45
从物理量的变化入手,分析2004年7月4~5日我省今年入汛以来出现的第一次范围最广、降雨强度最大的暴雨过程的降水强度和落区.  相似文献   
27.
根据1961-2011年近51a黔西南州8县市测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利用M—K突变检测、小波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近51a黔西南州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黔西南州降雹受地形影响较大;降雹概率呈减少趋势,每10a减少1.2次,并在2005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雹灾突然减少;降雹主要集中在春季并存在4a与13a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8.
二维平流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采用二维非定常数值模式,模拟了大气边界层内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和在海陆交界处的平流辐射雾的形成、演变规律。研究了雾发展过程中湍流-辐射作用及风场、水汽平流和海陆风环流对雾发展影响的特点。模拟计算结果得出湍流-辐射作用是雾发展变化的主要物理因子。大气边界层风场及风场环流和水汽的平流输送对在不同地点,时刻雾的发展和强度变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NCEP\NCAR1°×1°资料、实况观测资料及黔西南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4月19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低层切变和地面辐合线是本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北部发生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中,0℃层高度满足冰雹发生的环境;偏北路径弱冷空气南下激发了地面辐合线锋生,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在多普勒雷达图上发生冰雹时出现了有界的弱回波及悬垂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30.
贵州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气候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3 2011年贵州81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9年贵州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探讨了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在降水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降水等级的上升,对应该等级的雨日迅速减少;贵州总雨日及小雨日呈西多东少的分布,而中雨日、大雨日及暴雨日则呈南多北少分布;近49年贵州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日整体上都呈减少趋势,而暴雨日却呈一定的增加趋势;小雨日与总雨日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后逐步减少,21世纪初期之后降幅更加明显,而中雨日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多波动,在21世纪初后迅速下降,大雨日和暴雨日均经历了两次较明显的波动;随着降水等级的上升,雨日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迅速增大,小雨日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差,暴雨日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降水偏多年各个等级的降水日数明显偏多,小雨日、中雨日及大雨日变化较为显著,暴雨日变化不显著,降水偏少年各个等级雨日则明显减少,中雨日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大雨日、暴雨日,小雨日变化不显著,因此,贵州地区总降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小雨日、中雨日、大雨日的增加引起的,降水量减少则主要是由于中雨日、大雨日及暴雨日的减少引起的,比较各个等级的降水日数,无论是在降水偏多年还是偏少年,中雨日和大雨日的变化都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