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据2001年7、10月2个航次对厦门西港水产养殖海区沉积物中16种优先监测的多环芳烃含量及3种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进行研究,并与厦门西港及其邦近海战非养殖区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养殖区沉积物中能检测出的多环芳烃以4~6环的为主,并且含量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在养殖海区的沉积物中检测出的苯并(b)焚蒽、吲哚芘和苯并(ghi)苝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将直接威胁养殖水质和生物的安全.3种多环芳烃(菲、焚蒽、苝)降解菌数量的最低值都出现在养殖海区,而这3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最高值也均出现在养殖海区.在非养殖区的3个站位的沉积物中,这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其降解菌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作者针对沿芹海域水产养殖区多环芳烃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生物修复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海洋拮抗菌的生态分布、种类组成及其抗 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海水中桔抗菌占总异养菌数的1.2~9.4%,沉积物中 则占4.3~15.6%;拮抗菌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桔抗菌的丰度大于其 他季节,属的组成也较复杂多样。在所分离的桔抗菌中,有6株桔抗菌对多种试验 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孤菌属(Vibro)、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作者讨论了海洋桔抗菌的 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在海洋环境自净中的作用,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 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3.
若干新技术研究海洋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双雅  郑天凌  胡忠 《台湾海峡》2002,21(4):504-515
综述了降解多环芳烃的海洋微生物种类及其降解途径的若干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中所应用到的16SrDNA、PCR、DNA-DNA杂交、变性凝胶梯度电泳、转座子诱变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在海洋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研究中极具潜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技术、发光酶基因标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从27份深海沉积物中筛选到30株产淀粉酶细菌,并对其中的W7菌株的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对W7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能适应pH值7~13和盐度0~100的环境条件。该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但只在淀粉存在的条件下产酶,可利用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但有机氮源更能促进淀粉酶的产生。产酶的最适条件为:25℃,pH10,接种量2%,盐度50,150r/min摇床培养36~48h。粗酶液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10。该菌具有反硝化和氨化活性。  相似文献   
25.
海洋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海域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出以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海洋微生物,以ST4富集培养的混合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该海洋混合菌株能利用菲(Phe)、芘(Pyr)、荧蒽(Fla)等多种多环芳烃;在不同浓度的芘的降解中,当芘的浓度为50mg/dm^3时,其生长水平和降解速率最高;当芘的浓度为200mg/dm^3时,其生长受到抑制,芘几乎不能被降解。外加营养盐酵母浸出液和葡萄糖促进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降解速率。研究表明了海洋微生物在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MICROTOX法在监测生物毒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鄢庆枇  郑天凌 《台湾海峡》1998,17(2):190-194
本文用MICROTOX法测定了甲胺磷、乐果、甲基异柳磷等三种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毒性,分析了厦门近岸海域水体生物毒性及甲胺磷降解过程中的毒性变化。测定结果表明:1)甲基异柳磷对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的抑制作用最强,乐果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的作用最弱;2)黄厝海滩与胡里册海滩终年各月份水样发光细菌的相对发光度都在80%以上,属于低毒或无毒水平;3)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毒性逐渐减小,其毒性下降幅度为:降解菌株1〉降  相似文献   
27.
提取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总DNA,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rDNA文库,通过RFLP酶切分型与序列测定,进行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获得的125条序列归属于10个细菌类群,包括占据优势地位的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49.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8%),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6%)、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5.6%)、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4%)、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2.4%)、绿弯菌门(Chloroflexi,1.6%)、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0.8%)、螺旋体(Spirochaetes,0.8%)。此外,还有一部分分类地位尚不明确的细菌(2.4%)。而在变形细菌中,δ、γ亚群为其中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28.
深海微生物生态分布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在深海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方式陆续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1)在深海热液喷口处取水样,用0.2μm的核孔滤膜过滤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许多微生物细胞。用落射式荧光显微镜对此区域的水样进行细菌计数,发现水中的细菌数量可达10^5~10^9cell/mL。用ATP测定法同样也发现,  相似文献   
29.
细菌胞外酶的生态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微生物食物环”的概念由Azam,F.等1983年,HagstrOm,A.等1988年提出以来,众多学者把研究热点集中于异养微生物类群以及它们有效利用有机物的方式上。因此水体中有机物与异养微生物类群的相互作用关系,成为海洋生态研究的关键问题。海水中的有机物总量颇丰,但只有一小部分的溶解有机物(DOM)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被异养微生物所利用,这远远无法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约80%~90%的DOM以高聚物的形式存在,但无法被直接吸收利用,只有通过胞外酶的解聚作用才能使它们转变为小分子有机物,而被异养…  相似文献   
30.
从漳江口红树林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菌株BS01 Brevibacterium sp.,其胞外活性产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具有明显的溶藻作用.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BS01产溶藻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装液量为40%、起始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28℃、转速为150r·min-1、振荡培养时间为48h的条件时,BS01发酵产物的杀藻活性最强.通过均匀设计进行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结果为:可溶性淀粉为20g·L-1,硝酸钠为0.5g·L-1,pH为7.7,温度为27.2℃.研究结果为杀藻活性物质高效提取及杀藻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