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利用1998~2011年《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的资料,统计分析了高原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4年共出现高原低涡561次,其中高原东部低涡466次,高原西部低涡95次;2000~2009年,高原低涡出现次数逐年升高;高原低涡主要出现在夏季,月变化明显,其中7月出现次数最多,2月出现最少;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包括低槽类和切变类,分别占28.8%,71.2%。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水汽、水汽输送相关研究进行了收集整理,重点回顾、归纳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水汽分布和源地、水汽输送特征以及该区域在我国水汽输送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总结了近几十年来高原及周边地区水汽、水汽输送变化特征及带来的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结论,最后在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气候变暖下四川气候响应及对紫茎泽兰入侵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貌复杂,是一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农业大省,山地和丘陵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0%。适宜的气候和广阔的农耕土地适宜于农耕,也为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生境。在四川主要农区的川西南山地和四川盆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以紫茎泽兰为代表的入侵性有毒杂草,通过大陆间外来物种的交换和迁徙,先由经云南侵入到攀西与之接壤处,继而快速扩散蔓延,在适宜的气候生态环境下,经短短的20多年时间形成了漫山遍野多处密集成片的单一优势群落,泛滥成灾。随着气候变暖波动变化的加快,紫茎泽兰在进入四川新环境的过程中,自身适应能力在增强,其强大的生长繁殖能力,几乎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能与之抗争构成制衡。进入21世纪以来,大举犯境四川盆地,大有横行霸道扩张之态势。关注气候变化与紫茎泽兰入侵发展危害的严峻形势,不仅是一个学术难题,更是关系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人类生活等国计民生安全的社会管理大事。   相似文献   
24.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a long-distance-relayed water vapor transport(LRWVT) east of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impa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August to October, east of Tibetan Plateau, there exists a unique LRWVT,and the water vapor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can affect the Sichuan Basin, Northwest China and other Chinese regions far from the tropical sea through this way. From August to October,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region east of the Plateau is closely linked both in the intra-annu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and the LRWVT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is an important connection mechanism.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of the LRWVT impacting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region east of the Plateau is as follows: At high levels,the South Asian High is generally stronger than normal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s with its northward advance and eastward extension over the region east of the Plateau. At mid-level, a broad low pressure trough is over Lake Balkhash and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is northward and westward located, and the western part of Sichuan Basin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re located in the west and northwest edge of WPSH.  相似文献   
25.
极端天气过程环流及影响分析是精细化防灾减灾服务的基础。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再分析数据及卫星资料分析2021年7月25日至8月9日四川盆地极端高温热浪特征、大气环流背景及其主要影响。此次高温热浪过程中,四川盆地有13站气温突破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值,6站高温日数多达14 d。高温热浪中心位于盆地中部、南部,过程强度8月初达到峰值,日最高气温极值(42.4℃)出现在宜宾兴文站。分析表明,本次高温热浪的大气环流背景与以往大多数高温热浪过程有所不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在本次过程中的直接作用不明显,而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阻碍了副高西伸,其外围气流有利于盆地上空反气旋系统维持,同时使南来水汽不易到达四川盆地,对高温热浪的发展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高温热浪过程中,成都市区域平均高温日数达8.36 d,热岛效应显著。高温热浪及城市热岛对成都此类人口密集超大型城市的影响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6.
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我国台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结论为:(1)1951-2004年来,盆西夏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盆东则呈增加趋势;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主要呈反位相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常见的两种雨型是西少东多、东西部一致偏少。(2)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是盆西多雨年的环流背景。(3)乌拉尔山、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地区的高脊偏强,贝加尔湖一线以南直到盆东附近地区上空为槽区,东亚中高纬地区以经向型环流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是盆东多雨年的环流背景。(4)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的显著不同,是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
基于我国160个测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盛夏川渝盆地(下称盆地)东、西部旱涝并存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1951-2007年该盆地西部盛夏降水总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而盆地东部有弱的增加趋势。盆地盛夏最主要的雨型是西少东多型、东西部一致偏少型,东西部一致偏多型出现频率最低。盆地西...  相似文献   
28.
利用四川省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日照时数资料,NCEP/NCAR逐日及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通过现代学统计方法研究了2017年秋季四川阴雨寡照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9—10月四川秋绵雨天气特征明显,呈现出雨日偏多、日照偏少、阴雨寡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9月对流层中层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地区上空为宽广倾斜的低压槽,有利于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四川,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冷暖空气交汇于四川上空,形成持续性降水。10月对流层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强和印缅槽加深共同作用,有利于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向四川输送,为四川带来持续性降水。进一步分析发现,9月Rossby波能量频散特征有利欧亚中高纬环流的持续和维持,能量频散是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地区上空低压槽稳定维持的重要原因。此外,9—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低,且不断加强发展,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和印缅槽偏深的重要外强迫源。因此,由海温外强迫和Rossby波能量频散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9—10月四川秋雨期阴雨寡照天气的持续。  相似文献   
29.
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从夏季型到冬季型水汽输送的转换特征表现为: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输送的显著减弱、消失直至转向,东亚南支偏西风水汽输送的逐渐建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加强西进。秋季亚洲季风区范围最大的强水汽源地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115~120°E,15~25°N)。  相似文献   
30.
1980-2009年西藏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嘎  罗布  周长艳 《冰川冻土》2012,34(4):783-794
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格点资料, 分析了近30 a来西藏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 1)西边界和南边界为水汽流入边界, 北边界和东边界为水汽流出边界; 夏季水汽总输入量最大, 冬季最小且季节差异显著; 春季水汽总输出量最大, 冬季最小且季节差异不明显; 春、 冬季为净水汽支出, 夏、 秋季为净水汽收入; 2)无论是年还是不同季节平均, 近30 a来西边界水汽输入量、 北边界水汽输出量基本呈现增加趋势或弱的减少趋势, 东边界水汽输出量、 南边界水汽输入量基本呈现减少趋势; 总水汽输入、 输出量均呈现减少趋势; 年、 夏季、 秋季净收入量呈现减少趋势, 春季、 冬季净支出量呈现增加趋势; 3)西藏地区冬、 春、 秋季的水汽主要来自中纬度西风带水汽输送, 夏季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 夏季南边界的水汽输送状况对西藏地区降水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