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两年先后发现了多个中型油田和含油构造,短短两年时间里从一个沉寂了近四十年的勘探新区成为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主力含油层段韩江组下段和珠江组上段储层物性良好,以中高孔、中高渗储层为主,油气产量高。这些油田的发现对珠江口盆地的新区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良好的烃源发育背景是新区突破的前提:阳江凹陷东段恩平20洼和恩平21洼文昌组沉积期以盆内物源为主,强烈的断陷活动和相对小的物源供给形成欠补偿环境,半深湖相烃源岩继承性发育、连片展布,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提供充足的油气源。(2)大型海相三角洲为大中型油气田提供优质储集条件:受古珠江三角洲影响,阳江凹陷珠江组上段和韩江组下段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提供了优质储集体。(3)断裂差异性控制油气富集层系和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断裂通源能力控制油气富集层段,长期活动断裂系统是阳江凹陷最优质的油源断裂,能够将油气运移至浅层韩江组;断裂封闭能力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 NW向张扭断裂侧向封堵能力强,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富集。  相似文献   
123.
断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体现在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断层输导油气和封堵油气的双重作用。究竟起哪种作用主要取决于断层不同部位、不同层段封堵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差异性。本文基于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大量断层圈闭油藏的实际钻井资料,从断层活动速率、生长指数、泥岩涂抹因子(SSF)、断层泥比率(SGR)等角度建立了油气"穿断运移"模式和定量评价方法。指出对于恩平凹陷新近系圈闭而言,当控圈断层粤海组沉积期的活动速率<10m/Ma或生长指数<1.1、SSF>1.8~2.1或SGR<0.35~0.42时,油气能够横穿断层运移。基于这项研究,预测了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带A1、A3、A4和南部隆起带A20等构造控圈断层的侧向开启部位和层段,推动了多个构造的钻探和3个商业油田的发现,证实了油气"穿断运移"模式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对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4.
恩平凹陷隆起带远离洼陷生烃中心,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基于浅层断裂埋藏浅、活动晚、封闭性弱的特征,提出穿断成藏模式成功地指导了隆起带勘探,发现一批商业性油田。对恩平凹陷南、北隆起带浅层主要油田成藏特征进行剖析,阐述了浅层油气穿越未成岩断裂运移富集成藏模式及其成因机制。断层岩弱成岩导致有限油柱封闭高度与油气强充注是其形成机制,弱成岩是关键。断裂-输导砂体-构造脊构成多次穿断运移的地层格架,油气充注强度与圈闭汇聚能力的平衡控制穿断运移路径上圈闭的富集程度,断-储排替压差控制穿断过程中油气垂向侧向分流。穿断运移成藏模式对浅层油气成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5.
牛蹄塘组页岩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场发射扫描电镜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微米级-纳米级尺度上观测南方下古生界牛蹄塘组(包括相当层位)页岩的主要组成矿物。通过揭示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生长发育形貌特征,从而获得判断矿物成因的直观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矿物的成因类型有陆源碎屑成因、自生成因(包括蚀变成因、生物成因等)、后生成因、热液成因、表生成因等,其中以陆源碎屑和自生成因为主。不同成因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地质指示意义,对页岩储层物性也有不同的影响。生物成因石英(包括硅质)与有机质的交互共生关系指示页岩气勘探的甜点层位。   相似文献   
126.
以南方早古生代海相页岩和华北石炭-二叠纪陆相(包括海陆交互相)页岩为研究对象,以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观观测和相关物化测试结果为基础资料,重点对页岩的矿物成因、显微组分、有机质孔隙、岩石力学性质等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有异有同;海相页岩的基本特征是自生矿物多于陆源碎屑,自生石英含量丰富且与有机质同源分异,交互共生,显微组分是以低等生物为原始质料的沥青质体,且纳米级孔隙发育较好;陆相页岩的基本特征是陆源碎屑和泥质为主,自生矿物含量少,显微组分主要是以高等植物为原始质料的各种有机碎屑体,有机质纳米孔隙不发育。这些基本特征导致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的生烃潜力、储层物性、岩石可压裂性等均有明显差异,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勘探开发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7.
滇西普洱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VHMS型矿床。侵入于含矿火山岩系中的花岗闪长斑岩岩体规模较大,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岩体的产出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年代学开展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体与火山岩呈典型的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属钙碱性岩系过钙性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特征;岩体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401.0±1.7 Ma,相当于志留纪末—泥盆纪初,说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体并非印支期产物。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时证实,矿区含矿火山岩及其中的火山喷流沉积矿床的形成时代应属中晚志留世,而非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28.
地层岩相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的不同体系域。为了有效地进行储层发育、烃源岩分布的预测,文中提出层序构型的明确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及其意义。层序构型是指三级层序内不同体系域地层单元时间-空间组成配置关系,其类型可分为L型、T型、TH型、H型(E-H型和L-H型)4种,其中,L型层序主要为富砂层序,储层相对发育;T型层序为富泥层序,烃源岩最为发育;TH型层序为富泥层序,烃源岩相对发育;E-H型层序为富泥层序,烃源岩发育程度次于TH型层序;L-H型层序主要为富砂层序,储层相对发育。珠江口盆地富烃的惠州凹陷文昌组层序构型实例分析表明,惠州凹陷南缘主要为T型层序,烃源岩相对发育,北缘主要为H型层序,储层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129.
榆神府矿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地表覆盖较厚的松散层,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矿区煤层埋藏浅,开采厚度大,上覆基岩厚度较薄。在这种条件下开采容易导致较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地质环境单一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利用GIS空间量化,可视化成图和分析功能.评价了研究区地形地貌、沙层厚度、潜水位埋深、煤层厚度和基岩厚度五个单因素的现状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了开采单因素空间变化区域。将综合地质环境分为五类,认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原来处于Ⅰ和Ⅱ类型区域影响比对Ⅲ、Ⅳ和Ⅴ类型的区域影响更大些。  相似文献   
130.
滇西地区的九顶山铜钼矿、北衙金矿和姚安铜矿是与喜马拉雅期斑岩有关的矿床.九顶山、北衙和姚安矿区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十分相似:各矿床的δ(34S)组成分布范围比较窄,在-2.4×10^-3~4.5×10^-3之间,平均值为0.64×10^-3,具有明显的塔式分布,说明硫主要为深部岩浆来源;各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N(206 Pb) /N(204 Pb),N(207 Pb)/N(204 Pb),N(208 Pb)/N(204 Pb))相似,都比较稳定,依据构造模式判别及成因分类综合分析,铅具有深源性,主要来源于地幔和下地壳,显示造山带铅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与喜马拉雅期斑岩有关的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资来源,主要成矿物质都来自深部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