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分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中存在欺骗干扰的场景下调零抗干扰天线的反欺骗性能,推导出在快拍数有限的情况下,功率倒置(PI)算法利用调零天线处理后输出真实信号和欺骗信号功率的理论公式. 详细分析了欺骗信号到达天线阵口面的功率对真实信号和欺骗信号输出功率的影响,通过欺骗抑制比这一指标来衡量PI自适应调零天线的反欺骗性能. 分析得出:即使欺骗信号功率在噪声水平之下,使用PI算法的自适应调零抗干扰接收机依然能对欺骗干扰进行抑制,在欺骗信噪比高时,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平台实测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2.
软土地基连续强夯置换碎石墩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体损伤力学,考虑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失效机制,建立了基于ABAQUS软件的连续强夯碎石墩形成过程的大变形非线性轴对称有限元方法。根据室内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考虑了每一次冲击荷载下土体失效区域大小对下一击碎石进入土体的影响,得到了每次强夯作用下碎石墩性状和土体变形过程,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如不同夯击能、垫层厚度以及锤径条件下夯击次数与碎石墩高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结果对强夯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3.
提出一种新的古滑坡变形预测方法。首先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奇异值分解(SVD)对古滑坡变形数据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分项组合神经网络预测古滑坡复活区的变形,最后利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进行古滑坡多标度趋势评价。以王家坡滑坡为例分析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组合分解模型EEMD-SVD较单项分解模型具有更强的数据分解能力,可有效实现滑坡变形数据的信息分解;基于神经网络的分项组合预测模型适用于滑坡变形预测,所得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在2%左右,预测精度较高,且外推预测显示滑坡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增加速率为1.23~1.36 mm/周期;MF-DFA模型的多标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滑坡变形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变形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与预测结果较为一致,可佐证前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4.
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 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35.
我国极区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我国在挪威Troms进行的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临界频率大于泵波频率的O波加热事件扰动效应明显,电子温度存在60%~120%的增强,扰动范围从150 km一直延伸到400 km,电子密度扰动不显著,最大可以观察到12%的密度衰减.受加热影响,离子声波频率有1~2 kHz的增加,离子线谱峰谷比增加,有时伴随有高阶谐振线出现.离子线和等离子线功率存在过冲现象,等离子线的功率剖面存在单峰、双峰和三峰结构,等离子线的功率增强幅度随频率负指数衰减.  相似文献   
36.
离子分布函数的20矩近似在非相干散射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Grad理论,以麦克斯韦分布函数为基,将离子分布函数展成20矩近似的形式,讨论了黏滞张量项与热流项对离子分布函数的影响.在电场比较弱的情况下,沿着E×B和E的方向上,热流矢量项和黏滞张量项是可以分别忽略掉的.离子温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分布函数的不对称性是由黏滞项和热流项引起的.利用Sheffield理论计算得到了非相干散射谱,并对13矩近似和20矩近似得到的非相干散射谱进行了对比.在电场比较弱的情况下,这两种近似基本一致,而当电场增强时,热流张量项的贡献变得很明显,温度各向异性的特征加剧.此时与13矩近似相比较,20矩近似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以温度各向异性为特性的非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37.
吴健  徐彤  胡艳莉 《地震学报》2016,38(3):345-355
地震电离层异常现象已被大量观测所证实,地震电离层异常的特征分析及其物理机理研究对开展地震监测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利用国家电波观测站网长期积累的电离层垂测数据,开展了震例分析及其机理研究,初步获得了震前电离层的异常特征,并建立了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电场耦合物理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8.
电离层加热实验中超强电子密度增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11月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协会(EISCAT)的大功率加热设备和诊断设施开展了挪威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加热实验. 在此次加热实验中, UHF雷达探测到了十分明显的电子密度增强现象, 反射高度附近电子密度最大增幅可达269.3%, 而在远离谐振区的300~500 km及以上高度的增幅也可达30%~50%. 通过对加热前后离子线谱和数据残差的对比分析, 表明300~500 km的电子密度增强是真实可信的, 在如此大的空间范围出现增幅如此大的电子密度增强特征实属罕见. 另外通过对等离子体线谱的分析, 得到了等离子体线双谐振峰结构, 本文利用电子的速度分布函数和等离子体线谱之间的关系, 对加热实验中观测到的等离子体线谱进行了仿真, 提出了超热电子是引起本次电子密度增强的可能机制. 并利用仿真中所使用的超热电子速度参数对超热电子的电离能力、横向和纵向自由程进行了计算, 最终验证了所提出的物理机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9.
正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工作中,其优点在于能够全面地表现场点周边所有可能的地震对于场点的地震动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地震概念的缺失,简单说就是没有一个地震能够产生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得到的反应谱。这导致一些需要考虑与地震相关地震动特性的工作难以开展。因此,需要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理论框架下和具体的地震构造环境中,识别出能够体现区域地震  相似文献   
40.
为解决摩擦摆隔震支座抗拔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优化其隔震性能,将传统的摩擦摆支座(FPB)和半主动控制思想相结合,提出一种自适应磁悬浮抗拔摩擦摆隔震支座(AMFPB)。基于磁路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U型电磁铁的电磁力公式,以及AMFPB刚度、周期和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对U型电磁铁进行位移-电磁力试验分析,建立AMFPB有限元模型,并对不同位移幅值、不同电磁铁匝数和输入电流下支座的滞回特性和抗拔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型电磁铁的位移-电磁力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度较好,计算得到的AMFPB滞回曲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AMFPB随滑动位移的增加可调节自身的刚度及耗能,有利于支座位移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