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接收了渐新世以来数千米厚的海相沉积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对深水区LS33a钻井岩芯的取样和化石鉴定,识别出21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N22带~P19带)和1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NN19带~NP24带)。通过与大洋钻探(ODP)在南海实施的184航次的钻探结果和“国际年代地层表(2012)”等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化石事件的地质年代意义,构建了LS33a钻井生物年代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更新统与上新统、上上新统与下上新统、上新统与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下中新统、中新统与渐新统、上渐新统与下渐新统之间地层界线位置以及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黄流组、莺歌海组和乐东组地层的时代归属,建立了适用于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2.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以矿床类型、金属种类丰富多样为特征,以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是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此成矿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不断有新的突破,2013年在该成矿带东侧克停哈尔地区又新发现一典型斑岩型铜钼矿。矿区地层以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为主,岩性为片麻岩、大理岩等变质岩,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广泛侵入,后者为赋矿岩石,岩体内有隐伏的小斑岩体及隐爆角砾岩,矿区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发育,有多个物化探异常分布。本区找矿突破是在全面认识分析以上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类比已知典型铜钼矿床基础上,初步建立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并据此思路开展勘查工作,最终取得了找矿突破,进而总结出克停哈尔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思路方法,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为区域上开展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3.
利用南沙气象探测基地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南沙的高温日进行了统计,并对2012年7-8月的高温天气过程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沙高温日数和持续高温出现最多的是2009年,持续高温以2d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为3d;南沙高温主要在6-9月出现,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下旬,高温日出现最多的是8月;高温一般出现在15:00前后.2012年高温出现时副高一般断裂成块状或者脊线比较偏北,受热带气旋的影响较大;所有的高温日都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当热带气旋位于南沙区偏东时,出现高温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过程最高气温也较高.高温日当天08:00气温高、云量偏少、地面风速低、以西到西北风为主,湿度偏低.  相似文献   
84.
焦家断裂带与三山岛断裂带,是胶东西jE部著名的金矿成矿带。利用综合物探资料,对三山岛断裂与焦家断裂带之间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中生代花岗岩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利用高磁、重力、大地电磁(MT)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综合研究剖面,研究探索焦家断裂与三山岛断裂带深部断裂构造的分布关系及成矿模式。系统总结了两带金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提出了6处深部成矿靶区。其中Au4预测靶区,深孔验证见到厚大金矿体,取得了良好的地质科研效果,为胶西北地区深部地质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5.
胶东邓格庄金矿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格庄金矿床是胶东东部牟平—乳山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矿体产于荆山群和昆嵛山岩体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地带,赋矿主岩为昆嵛山二长花岗岩,近矿围岩蚀变类型多样,分带明显,成矿阶段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受与金牛山断裂带呈"入"字型的NNE向次级断裂控制。根据"三位一体"找矿模式,提出了与成矿同期的侵入岩和早白垩世岩浆岩二级成矿地质体概念。荆山群变质岩是金成矿的催化剂,胶东群提供了部分金等成矿物质;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和成矿热液;断裂构造提供导矿和容矿空间,在断裂构造转折处,产状急剧变化处和分支复合的部位,以及不同断裂交汇处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聚集。结合矿体金品位和厚度等参数填图结果,探讨了矿化富集规律,推测Ⅰ2-2矿体94线北东向深部-400~-1 100 m标高可能存在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6.
灵山县花岗岩风化壳表层土中的细粒部分(粉粒、粘粒)和粗粒部分(砾砂、粗砂)含量较多,而中粒部分(中砂、细砂)含量较少。其表层土的渗水试验结果表明,该表层土的渗透系数普遍偏高,在滑坡地段更甚。此外,滑坡地段的渗透曲线(渗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还呈较大幅度的震荡现象,这与稳定地段的渗水曲线有明显的区别。分析认为:稳定斜坡段渗透系数的普遍偏高不仅与花岗岩风化壳表层土的颗粒级配有关,也与斜坡卸荷产生的拉张裂隙、降雨冲刷等多重因素有关;而滑坡地段渗透曲线呈现的剧变震荡则反映了在渗水试验过程中,表土中的大空隙不时地被冲刷下来的细粒短暂地堵塞,后又因细粒软化被冲蚀下坠,渗水通道再次疏通的反复过程。  相似文献   
87.
碳约束下中国县域尺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揭懋汕  郭洁  陈罗烨  雪燕  薛领 《地理研究》2016,35(5):898-908
基于2183个县级单元,利用SFA方法对1992-2011年碳约束下中国县域农业生态TFP及其分解项进行研究,并与不考虑碳排放的传统TF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态TFP年平均增长4.47%,低于传统TFP,但两者差距有缩小的趋势,2011年前者超过后者。第二,农业生态TFP贡献了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的54.9%,比传统TFP的份额低了3.6%,要素投入贡献为45.1%。第三,分解项上,前沿技术进步率是农业生态TFP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生态TFP与传统TFP差距缩小的动因。第四,空间分布上,生态TFP大于传统TFP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的地区;西部由于生态TFP和传统FTP都较低,呈现出“双重恶化”现象;除了嵊泗县以外,农业生态TE和TEC均低于传统TE和TEC,生态FTP也整体低于传统FTP。  相似文献   
88.
著名的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中有许多成因相似的铜镍矿床,本文在野外调查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探针成分测试,对香山铜镍矿床矿石矿物成分做了详细研究,将矿石矿物划分为Fe-S系列、Fe-Cu-S系列、Fe-Co-Ni-S系列、Fe-Co-Ni-As系列、Fe-Co-Ni-As-S系列和碲化物。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将成矿过程划分为岩浆熔离成矿期、岩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风化期;通过矿物成分晶体化学式计算,阐述了矿物的赋存状态和成因。香山岩体锆石U-Pb年龄(285±1.2)Ma髴,镍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298±7.1)Ma[1],成岩、成矿年龄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9.
夕卡岩是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众多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夕卡岩的产状特征和矿物组成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化学和微观结构、构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原岩恢复。认为该类夕卡岩的原岩中含有大量中-基性火山岩,其形成过程与海相火山活动有关。滇东南地区寒武纪为大陆边缘拗陷盆地构造环境,含矿夕卡岩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火山弧玄武岩类似,推测研究区在早加里东期区域拉张作用背景下,盆地地壳变薄导了混杂作用,最终在拗陷盆地中心形成海相中-基性火山喷发及成矿作用。研究区中、下寒武统均有火山喷流沉积岩分布,反映了该区海相火山活动的多期次性。该套含矿夕卡岩为火山喷流沉积岩与其它正常海相沉积物混杂后,经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90.
夜间灯光数据驱动的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成过程重建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4月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正式确定了成渝城市群的内涵和具体边界,重建成渝城市群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并合理优化与调整其发展过程。在重建技术方面,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传统的不变目标区域校正法加以改进,将成渝城市群2013年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全部像元加入校正模型的拟合中,设计了统计数据的校正规则,再通过二分比较法较好地恢复了成渝城市群内各城市建成区的时序空间信息。提取面积与统计面积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0.38%,利用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图像验证的建成区提取准确率达到98.29%,相比其他研究结果,经方法改进后的提取结果精度高且稳定。在结果分析方面,基于提取结果展开对城市群建成区重心转移过程与城市聚合过程的深层次研究,剖析了城市群的内部格局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成渝城市群的聚合情况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高度吻合,城市群已进入快速发育阶段,随着区域差异的持续扩大,成都、重庆都市圈的核心地位逐渐形成,而重庆的发展态势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