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针对山东半岛大沽河下游咸水体修复过程中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问题,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悬浮物质量浓度和粒径对咸水体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人工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的时空变化,定量分析和评价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机理和程度.结果表明:悬浮物质量浓度和粒径是影响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关键因素;在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200 mg·L—1的条件下,含水介质的等效渗透系数分别为其初始值的38%、20%0和10%;随着注入悬浮物质量浓度、注入时间的增加和入渗深度的减小,相对渗透系数不断减小;悬浮物的粒径越小,迁移距离越大,造成渗透系数下降区的厚度越大;随着悬浮物粒径的不断增大,粒径大的颗粒容易被截留在表层,造成表层渗透系数下降幅度增大,其余各层渗透系数下降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2.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83.
人工回灌过程中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柱渗流试验,模拟人工回灌过程中含水层的物理堵塞过程。通过测定回灌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系数的时-空变化,系统分析和评价回灌液悬浮物浓度和水动力条件对堵塞的影响,并探讨含水介质的物理堵塞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回灌液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大,悬浮物首先在含水介质的表层沉积,当悬浮物浓度为50、100、200mg/L时,回灌结束后砂柱表层介质的渗透系数分别降至初始的21%、13%和4%,表明表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悬浮物浓度的大小对深部介质的渗透性影响较弱。另外,当进-出水面的水头差△H较小(即水力坡度较小)时,物理堵塞主要发生在砂柱表层,当△H为19.25cm时,回灌结束后表层渗透系数降为初始的7%;随着△H的增大,物理堵塞深度和程度越大,当△H为48.64cm时,19~34cm深度砂层渗透系数变成初始的60%。  相似文献   
84.
刘斯宏  沈超敏  毛航宇  孙屹 《岩土力学》2019,40(8):2891-2898
堆石料的强度变形特性与初始孔隙及应力状态等因素相关。建立了能够预测不同初始孔隙与初始围压影响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在剑桥类本构模型框架内,模型能够反映随着孔隙与围压的增大,变形特性由剪胀趋于剪缩的规律。模型采用了基于颗粒体材料细观结构变化的屈服函数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提出了能够反映堆石料正常固结线不唯一的硬化参数。为了反映状态相关性,假定堆石料存在唯一的临界状态面,探讨了考虑状态相关性需要满足的数学条件,从而对剪胀方程与硬化参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型参数快速确定方法,将某筑坝堆石料不同初始孔隙比与围压条件下模型预测结果与三轴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5.
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巍重磁异常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航宇 《地质与勘探》2019,55(4):986-998
翠宏山铁矿是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地区最大的铁多金属矿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已在此处陆续探明铁多金属矿储量一亿多吨。翠巍重磁异常区位于翠宏山铁矿西南约10km处,1961年北京航空物探大队发现该区与翠宏山矿区有相同的高磁异常特征,因此翠巍能否成为第二个“翠宏山”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2.5D反演等方法对重磁资料进行了处理,从地层、构造、成矿条件以及重磁异常特征等方面,对比了翠巍与翠宏山-翠中矿区,得出引起翠巍异常因素与翠宏山-翠中矿区相同,均为矿化矽卡岩地层,该结论为矿田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6.
87.
论横向构造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8.
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岩多参数同时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根  单钰铭 《地学前缘》1998,5(2):332-332
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岩多参数同时测试技术刘树根单钰铭刘维国刘舜华(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油气储层在地层条件下不仅有较高的温度、较大的围压和上覆压力,而且有较大的不能忽视的孔隙压力。液体及孔隙压力对地球介...  相似文献   
89.
本文根据对唐山地区采矿和抽取地下水卸载作用的计算,坑道渗漏和采矿对断层弱化作用的分析,采矿对地壳整体结构破坏作用的讨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种新观点: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人类工程活动激发的。  相似文献   
90.
融合毫米波雷达与单目视觉的前车检测与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现有融合雷达与视觉的车辆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增加目标跟踪过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复杂环境下智能车前方车辆信息感知的准确性。首先,针对雷达数据处理,提出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雷达杂波剔除方法;其次,针对视觉数据处理,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景深的自适应车辆检测方法;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核相关滤波器(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KCF)-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组合滤波的目标跟踪方法,对车辆几何与运动信息进行了有效估计。通过在不同交通环境与天气状况下进行实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