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城市地质工作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经济区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内容。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有所差异。城市地质工作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地域的独特性、工作的持久性、方法的多样性等一系列特点。城市地质工作拟在基础地质调查、主题填图、综合评价研究3个层面上展开。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涵盖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灾害评估和信息集成四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的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它控制了熊耳群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北界;造成了断裂带及其南北两侧岩石变形变质的差异;控制了熊耳山地区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岩脉和热液蚀变沿断裂带发育,并使改造型花山-五丈山等花岗岩和同熔型斑岩-角砾岩在断裂带上盘或北侧由近到远分布,矿床分布显东西成带、北东成行  相似文献   
13.
刘红樱  陈衍景 《地质论评》1998,44(3):233-242
华北地台南缘华山-熊耳山地块早前寒武纪绿岩带中存在有晚太古代第一期绿岩和古元古代早期第二期绿岩。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第一期绿岩为一套大洋型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科马提岩类夹少量典型太古宙深海沉积建造,形成于硅镁质地壳拉开背景下的洋中脊环境,代表当时的洋壳;第二期绿岩为一套岛弧型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下部的太古宙型沉积岩和上部的后太古宙型沉积岩,形成于第一期绿岩硅铝化而成的岛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土壤质量评价及产地适宜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对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及统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级法、累积频率法和综合判定法,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对长江经济带土壤重金属污染、酸碱度、有益元素丰缺和绿色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清洁土壤面积34.84万km2,其重金属含量继承了自然背景特征; 三级及以下土壤面积6.94万km2,呈斑块及星点状分布于赣东北、赣南、湖南长沙—郴州一带、沿江及贵阳、昆明等地,其重金属为自然富集或受矿业开发、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及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酸性土壤面积33.56万km2,分布于江西、湖南、宁波—台州沿海和金华衢州盆地,碱性土壤面积15.69万km2,分布于苏北平原、环洞庭湖、成都平原以及沿长江一线,其土壤酸碱度与土壤类型有关。土壤有益元素丰缺与第四系沉积物成土母质有关,土壤有益元素适量及以上区域面积34.44万km2,分布于四川阿坝、成都盆地、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安徽沿江、苏北沿海和杭嘉湖平原; 土壤有益元素缺乏区面积13.89万km2,分布于赣南、江淮、鄂东北以及云南玉溪等地。绿色农产品产地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2.49万km2、18.78万km2和18.28万km2。依据区内绿色农产品产地适宜性、土壤环境质量和立地条件划分出7片永久农田保护建议区。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壳厚度、地壳沉降、地热分布、地震活动等资料,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认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和次稳定区,区域地壳稳定性活动程度中等,次稳定区主体在地质构造区划上属于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及三角洲沿海区域,次稳定区范围之外的相对隆起地带为稳定区。  相似文献   
16.
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熊耳山南坡的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的特点,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匀性,一般在断裂带内发育且强度大,断裂带北侧变质程度低,强度小,马超营断裂带对区内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一般区域变质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河南元岭金矿黄铁矿和方铅矿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元岭金矿含金单矿物黄铁矿和方铅矿的一般特点和微量元素及其变化规律,并发现:黄铁矿和方铝矿微量元素含量由早至晚的变化显示出亲石元素→亲石铁族元素→亲硫铁族元素→高温亲硫元素→低温亲硫元素逐次富集的过程,这与围岩蚀变和成矿溶液的变化惊人地相似,热液演化在岩石和矿物中的表现一致,金富集发生在铁族和亲硫元素交代之间或亲硫元素交代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金矿带的剥蚀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樱  周顺之  胡受奚 《矿床地质》1998,17(Z2):291-294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主要处于挤压上升的状态,产于其中的康山-元岭-红庄-南坪-潭头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带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据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各金矿床本身的特征指示,马超营断裂带由东向西挤压上升幅度加大,金矿带剥蚀程度自东至西总体是增强的:东部金矿遭受一定程庋剥蚀,甚至部分矿体仅残留尾晕,但深部有主要矿体存在,且原生矿床上部发育氧化带和次生富集作用;西部金矿剥蚀较强,出露了主要的原生矿体,甚至形成于深部钾化带中的矿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燕山期俯冲走滑体制及其对成矿定位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中国东部180-90Ma前地质构造演化与北美西部155-0Ma间地质构造演化的对比,说明中国东部燕山期由活动大陆边缘向陆内过渡的构造属性,进一步阐明中国东部燕山期金属成矿大爆发的地球动力背景-伊泽奔流岐海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低角度斜向俯冲和NNE向左行平移剪切运动。活动大陆缘地壳缩短增厚和伸展减薄两个阶段产出有不同的岩石组全和金属成矿组合。NNE向平移剪切带切割先成断裂体系形成控矿断裂网络分级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和实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熊耳群山火岩系是在1800 ̄1400Ma的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带形成的,具低金背景的特征,并指出其金成矿背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