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在矿产资源形成中存在普遍、意义重要,有机油气煤和无机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矿)的深层原因即为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本文在Ⅲ型低熟烃源岩中加入碳酸铀酰溶液的条件下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以探讨油气生成过程中无机铀所产生的影响.生烃实验结果揭示,铀的参与,可使烃源岩中烃气产出率有所提高,总气量增加,产出的总烃量(重量或体积)增加;并可降低烃源岩生烃门限温度,在相对较低温阶段生成液态烃.铀可使产物中饱和烃增多,促使低分子量烃类产生,从而使CH4的产出量提高,生成的烃类的干气化程度增加.铀可能是未熟-低熟油气生成可能的无机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2.
石炭系是宁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层系。石炭纪宁南地区位于北祁连-河西走廊沉积域的东南部,与北部巴彦浩特盆地及东部鄂尔多斯盆地联系紧密,后两者石炭系已作为其重要烃源岩。宁南地区沉积了近千米厚的石炭系,暗色泥岩和煤层发育,值得进一步开展油气远景调查。研究区经历的多期逆冲推覆运动使石炭系大规模出露,在逆冲推覆带后缘形成多个新生代凹陷盆地,是油气勘探重点。根据露头区地层展布、剖面岩性分析、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及与邻区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的对比来分析宁南地区石炭系沉积演化、凹陷区不同层系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与对比表明,宁南地区石炭系在凹陷区保存较好,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和良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63.
古构造应力场恢复和区域断裂封堵性评价一直是盆地构造研究中的难题.本文将多轴电阻应变计测量工程构件变形量的原理应用到地质实体,通过沉积地层的形变率来反推造成该形变的古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并根据古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与断裂平面展布之间的关系判断区域断裂的封堵性能,该方法在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大型气田的发现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根据阿尔金山前东坪一牛中-牛东鼻状构造带三个构造古应力场方向的恢复结果,认为在关键成藏期北西向油源断裂开启,北东东向遮挡断裂封闭,从而指出该鼻状构造带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改变了以往阿尔金山前带烃源岩缺乏,勘探价值不大的传统认识,后经钻探证实,发现了东坪-牛中-牛东大气田.  相似文献   
64.
鄂尔多斯盆地铀富集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主要富集于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地层,天然气主要为下古生界气藏,煤主要赋存于石炭系至侏罗系诸多地层。收集到的地质、测井资料和岩芯分析资料表明铀赋存于盆地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地层,铀在盆地深部和浅部地层赋存特征不同,深部地层的高自然伽马异常与铀丰度相关性显著。断裂构造存在证据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断裂构造发育,且对铀元素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盆地历经的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变迁决定了多种矿产的赋存特征,盆地中油、气、煤对铀富集分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盆地内有机质丰度与铀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5.
【研究目的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扫描电镜裂缝识别和流体包裹体、断裂活动、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展开了古峰庄地区延长组天然裂缝特征和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 】延长组各段天然裂缝均发育,以长7段最为发育,其次为长8、长6段;裂缝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面可见方解石充填和明显过油痕迹。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裂缝形成时期具有多期性,主要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结论 】延长组天然裂缝的发育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孔渗能力和储集空间,为低渗透油藏运移、储集和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发育程度与形成时期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成藏和产能。  相似文献   
6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以含众多凝灰岩夹层为显著特点,其中长7段底部长73层凝灰岩最为发育。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及火山物质来源,对探讨延长期湖盆优质烃源岩形成、富烃凹陷发育及周邻同期构造-岩浆事件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盆地南部铜川何家坊剖面长73层凝灰岩夹层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主微量元素等方法,明确了该区凝灰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对凝灰岩夹层及其间的砂岩层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区凝灰岩蚀变强烈,但仍具凝灰岩结构及中酸性火山岩特点;获得的两个凝灰岩样品主组分加权平均年龄分别是(226.5±1.6)Ma(n=24)和(229.7±2.2)Ma(n=21),同期砂岩碎屑锆石最年轻组分为235~243 Ma(n=7,加权平均年龄239.3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认为长73层凝灰岩形成年龄约在230 Ma±,代表了长7期开始的时间,也是延长期湖盆进入鼎盛发育和盆地坳陷型富烃凹陷形成的时期。依据延长期凝灰岩特征,盆地腹地及秦岭造山带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指出延长组长7期凝灰岩的火山物质主要来自秦岭造山带,与勉略洋壳向南秦岭板块下俯冲形成的岛弧火山等联系密切,并将秦岭造山带与延长期湖盆之间的耦合响应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本文对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演化过程及长7期湖盆属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7.
河西走廊东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西走廊东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从形成、稳定发展到收缩消亡的过程,反映了泥盆纪是主要成盆期,奠定了盆地的基本格架;石炭纪是盆地稳定发育阶段,也是盆地内煤、油气的主要形成期;自二叠纪至三叠纪,前陆盆地应变停止,应力粘弹性松驰,被重力作用下的山前盆地所取代。  相似文献   
68.
笔者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野外砂岩墙和岩心砂岩脉的特征,初步阐明了砂岩墙(脉)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早期沉积的未固结细粒砂岩在后期地震诱发下液化,同时砂体内压力迅速增加,在围岩层的裂隙处闪电般贯入,形成砂岩墙(脉)。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砂岩墙具有构造指示意义,同时对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世界主要能源矿产生产、需求和供求关系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欣卫  刘池洋 《中国地质》2007,34(3):536-542
根据多家国际能源评价机构的最新资料,对世界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铀的总资源量、总生产量和总需求量进行综合统计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供求关系平衡系数S来评价能源矿产供求的平衡及稳定状态,S绝对值越小,供求越平衡,但不代表供求稳定;只有在S为较小正值且在时间轴上波动不大时,才达到供求关系相对平衡而稳定状态。笔者综合各家多种资料,依据类比和趋势分析法,展望世界能源矿产供求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7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目标层灰绿色砂岩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产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直罗组灰绿色砂岩与灰色砂岩之间的过渡带中.该矿床目标层中出现的灰绿色砂岩具有独特的特征,不同于一般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从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较系统地研究了灰绿色砂岩的特征和成因,指出它是古氧化作用后经油气二次还原的产物.灰绿色砂岩之绿色主要是由覆盖于砂岩颗粒表面的针叶状绿泥石引起.鉴别铀成矿目标层灰绿色砂岩的成因、识别古氧化带不仅对查明该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机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同类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