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613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479篇
地球物理   293篇
地质学   1124篇
海洋学   325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253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撰山子金矿床位于内蒙古台隆东段北缘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于家北沟组灰岩、中二叠世流纹岩和中三叠世花岗斑岩中,被晚三叠世闪长岩所截切。本文在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各成矿阶段热液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查明了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演化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成矿阶段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可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石英-萤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激光拉曼实验表明,热液矿物中原生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水型包裹体(Ⅰ型)、二氧化碳水三相型包裹体(Ⅱ型)、含子矿物三相型包裹体(Ⅲ型)、纯气相二氧化碳型包裹体(Ⅳ型)、纯气相水型包裹体(Ⅴ型)和纯液相水型包裹体(Ⅵ型)6种类型。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从早阶段至晚阶段逐渐降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中低密度的CO2-NaCl-H2O体系。主成矿阶段气液两相盐水和CO2-H2O三相包裹体限定的成矿压力范围分别为15.7~28.6、59.0~88.7 MPa,整体成矿深度范围在1.6~3.3 km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矿床的形成与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引起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是区内典型的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2.
奥陶系盐下白云岩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基于钻井岩心、微观薄片、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应用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方法,对奥陶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与分布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盐下主要发育颗粒滩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储层,其中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岩性为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由溶蚀孔洞、粒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组成,平均孔隙度为6.04%;微生物白云岩储层岩性为凝块石白云岩,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5.64%。②奥陶系盐下白云岩储层孔隙来源于对颗粒滩和微生物丘中原生孔隙的继承,并经受了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以及膏盐矿物、石英、细—中晶白云石与方解石等充填作用的改造。③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中央古隆起、横山隆起及乌审旗坳陷中的低凸起带上。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双波段图像的玉米长势自动观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龙首山西段发现科马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109.
本文概略地阐述了地震区城市工程地质工作的特点,根据作者实践工作的体会提出了地震区城市工程地质工作应着重补充工作的要点,以及当前应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冷却年龄理论和大别造山带变质岩K-Ar表面年龄的平面分布,指出这些年龄既不代表岩石形成事件,也不简单地反映后期热事件,而代表岩石经剥蚀隆起温度下降到该矿物封度温度以来的时间,即反映地区的构造隆起历史。现有资料说明大别造山带整体在印支期开始隆起,但中部罗田—英山一带则隆起较快或地热增温率高,因而表现出年轻(燕山期)的表面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