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浅谈湖南省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湖南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能源、交通、水利建设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于是就有了较大面积的征地拆迁以及由此引发的拆迁安置补偿问题。征地拆迁是项目建设前期的基础工作,是否顺利关系到在建项目的速度和工期,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效益和信誉。但是征地拆迁工作复杂,牵涉  相似文献   
42.
冰架是南极冰盖物质损失的主要出口。南极冰架动态变化和物质平衡的研究对揭示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表面融化、冰流速、前缘崩解、底部融化和物质平衡五个方面入手,对近些年来南极冰架变化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综述了它们的观测方法、观测结果、机制分析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极地观测卫星和现场观测网络的发展、冰架多维度综合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的推进,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冰架变化因子之间的耦合作用及其演变机制,为全球增温影响南极冰盖/冰架的物理机制研究及其变化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3.
西藏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山带,构造活动强烈,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次研究在西藏阿里地区水热活动强烈的玛旁雍错地热田实地采集地表热泉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依据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评估研究区热储平衡状态与热储温度,分析地热水在深部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地热系统深部热源类型并阐明地热系统成因机制。通过此次研究表明:区内地热水主要为碱性Cl-Na型或HCO3-Cl-Na型水和酸性SO4-Na型水,地热水在深部已经与热储围岩达到完全平衡状态,通过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在200℃左右;地热地表显示、热水水化学组分特征、热储温度类型等分析揭示玛旁雍错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地表不同类型地热水是深部母地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经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44.
基于1km格网的空间数据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由全国1:10万比例尺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生成的1km格网土 利用/土地覆盖成分数据,分析了依据面积最大原则生成1km单一性值栅格数据与原始成分类型数据之间的误差分布,研究了按照面积最大和中心属性值法从1km栅格数据粗化为4,8和10km栅格数据过程中的误差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地貌特征对这种尺度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km单一生栅格数据压缩的城镇及居民点的实际面积(减少多于60%),而增加了林地和旱地的面积,对于单元栅格而言,各类的面积误差(成分面积与尺度转换后保留的单一类型面积之间的差值)与相应尺度栅格范围内的土 地利用复杂程度是对应的,由最大面积法的数据尺度转换引起的误差是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中心属性值法转换过程的误差呈现近似随机分布,应用面积最大法转换空间数据尺度中的误差分布受地貌类型的影响是显著的,水田与旱地面积在数据粗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在山地和丘陵区明显高于在其地貌类型上的误差,中心属性值法数据化受地貌类型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以CRT显示器的特征函数与特征矩阵来描述CRT显示器的输入/输出色度特性;建立了CRT显示器数字驱动输入值与其显示颜色三刺激值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6.
包气带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的吸附行为,直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采用浅层和深层包气带样品,利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样品对三氯乙烯(TCE)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包气带表层土壤比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可能存在竞争吸附的问题,说明该土壤的吸附行为是以矿物吸附为主、有机质吸附为辅的类型;表层土壤的吸附具有较好的线性行为,不存在饱和吸附量;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吸附为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47.
西藏搭格架高温热泉是我国大陆少有的大型间歇性喷泉,砷元素作为对人类威胁极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热泉之中,搭格架高温热泉中砷元素质量浓度最高已达到了9.75 mg/L,其对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不容忽视。硫代砷是富含硫化物热泉中砷的存在形态之一,鉴于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西藏搭格架地热区的热泉样品进行了水化学分析,并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开展了对热泉中砷元素存在形态的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西藏搭格架热泉中砷元素的存在形态有亚砷酸盐、砷酸盐和硫代砷,其中亚砷酸盐与砷酸盐是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且在pH影响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各种硫代砷按质量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一硫代砷酸盐、三硫代砷酸盐、二硫代砷酸盐、一硫代亚砷酸盐、四硫代砷酸盐;硫代砷形态占总砷浓度比例主要受热泉中硫化物质量浓度、Eh(氧化还原电位)和pH等因素的控制,在硫化物质量浓度总体偏低的情况下,硫化物质量浓度的上升可促进其他形态的砷向硫代砷形态转化,强还原性环境有利于硫代砷形态的存在;此外,在中性环境下,硫代砷占总砷浓度比例随pH上升亦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8.
人类社会从陆地生态系统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干扰形式改变着地气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陆地系统。如何深入理解这一系统的过程和机制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条件。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作为一种集成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但从输入数据到模型结构和过程等诸多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大气和地面生态观测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遥感等空间技术的不断强大,使陆地生态系统模型进一步发展和突破成为可能。新一代多因子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动态模型(DynamicL and Ecosystem Model,DLEM)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旨在介绍DLEM的主体框架、输入输出变量、关键过程、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49.
改革开放以来,梁园区农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农产品化肥、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农产晶食用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由于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及  相似文献   
50.
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分区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耕地变化机制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文中依据19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数据,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全国近期耕地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区研究. 研究发现, 各地区耕地减少和增加是在地理背景制约下,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变化共同驱动下发生的. 但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在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和推动起主导作用, 而在东部较发达地区, 社会经济、政策的驱动起主要作用. 耕地面积减少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其主导因素包括: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政策背景下的开发区建设、城市化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城镇扩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就业观念的改变、气候变化导致的耕种收益的下降、交通条件的改善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共同导致了中国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的局面. 耕地增加则主要由于农民集体或个人为增加收入, 并在气候条件允许下, 开垦林地、草地或未利用地. 对LUCC驱动机制的研究建立在耕地变化综合分区的基础上, 不仅考虑区域内部的自然与人文因素, 而且还充分考虑了区域外部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作用, 并以定量化的指标反应了各种不同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作用水平, 本研究可以为综合地理分区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