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极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南北极大陆及其毗邻海域的沉积物(岩)中,与广泛分布的永久冻土带密切相关,资源潜力巨大。极地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类型主要为富砂沉积物储层,能提供天然气水合物高浓度聚集所需的储集渗透性,最可能实现远景勘探和商业利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和航道开通,北极地区蕴藏的丰富资源都将从潜在利益变成现实利益,各国的权益纷争也将愈演愈烈。本文综述了极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现状和相关国家的水合物开发政策,依据中国海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参与极地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开发的思路和途径,为中国极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内蒙古赤峰地区泥盆纪晚期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浩  张拴宏  赵越  刘建民  何哲峰 《地质通报》2014,33(9):1274-1283
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赤峰莲花山地区朝吐沟组2件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366Ma±2Ma和364Ma±2Ma。测年结果表明,莲花山朝吐沟组火山岩形成于泥盆纪晚期,而不是早石炭世。同时,这一结果也将赤峰地区朝吐沟组的时代限定为泥盆纪晚期,而非早石炭世。莲花山泥盆纪晚期火山岩总体上以富硅、碱、铝,贫铁、镁、钙、钛及过铝质为特征,与本区晚石炭世—二叠纪钙碱性火山岩(如青凤山组或大石寨组火山岩)的特征明显不同。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晚期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早古生代末期—晚古生代初期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有关。这一构造环境与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碱性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侵位背景相似。  相似文献   
93.
湖南枞树板铅锌矿区构造特征及控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枞树板铅锌矿处于EW向山河复背斜和SN向西山复背斜复合部位。围岩为震旦系浅变质碎屑岩。NE向压扭性断裂是铅锌矿体的控矿及赋矿构造,富矿体产在控矿断裂较宽大且较破碎的部位,受构造透镜体控制;富矿体长轴向SW侧伏,侧伏角50°-60°,长宽比为2:1,出露标高向SW次第降低呈斜列之势;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千里山花岗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155-170Ma),成矿温度168-244℃,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是千里山岩体岩浆成矿系列(东坡矿田)的组成部分。花岗斑岩脉晚于铅锌矿脉侵位于NE向断裂中,局部穿切并破坏矿脉。区域上成矿、找矿有利部位是燕山早期小岩体周围或地下3-5km处并有隐伏岩体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94.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含矿构造带主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背坞金矿床处于大背坞-洋乐桥NE向韧性剪切带形变、相变最强烈的西南段。含矿构造带内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显示:构造岩的形变相变过程及其相互叠加与金矿化富集过程是同步的;成矿指示元素主要地球化学参数沿含矿构造带的变化,表明深部可能存在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5.
96.
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发现了广泛的地震成因假玄武玻璃,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呈简单脉状沿NE-SW向走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后者大多与郯庐断裂带平行并穿切了包括白垩纪花岗岩在内的地质体。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由暗色石英条纹构成的糜棱质条带。本文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详细研究对比了不同断裂带内部发育的假玄武玻璃及其围岩在显微构造特征上的差异及联系。根据岩石的组构特征,证实所发现的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是由母岩的超碎裂岩化形成的,但在点1发育的假玄武玻璃基质的扫描电镜影象特征上,沿某些残斑矿物(钾长石、斜长石、黄铁矿)的边缘可以看到些许代表摩擦熔融成因的熔蚀状港湾结构,说明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中曾经发生了程度较低的局部熔融作用。肉眼所见到的糜棱质石英条纹在显微镜下证实为早期的糜棱面理。同时,岩石组构的叠加显示,含假玄武玻璃的断裂带及假玄武玻璃本身普遍具有多期性,且晚期构造产物(或假玄武玻璃)总是较早期产物(或假玄武玻璃)碎裂岩化作用更加强烈,说明先期存在的构造软化带在控制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构造带抬升过程中伴随的多期构造及细粒化是形成假玄武玻璃的基础。岩石的变形序列总体上显示为韧性-韧脆性-脆性的演化过程,从而证实了这些假玄武玻璃总体上形成于造山带抬升过程,而不是早期的俯冲过程。  相似文献   
97.
新民堡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新民堡断裂属于河西走廊西段酒西盆地内断裂系的组成部分,位于嘉峪关以西40km的新民堡一带。新民堡断裂呈北西西向延伸,长8.0km,走向299°,倾向南西,倾角20°~35°。断裂下部主要发育在新近系红色泥岩中,地表穿切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变形性质以蠕滑变形为主,活动方式属于逆冲推覆;新民堡断裂在距今69.3ka与35.4ka之间、距今28.3ka左右,距今4.4ka左右发生过新构造活动。断裂位移速率为0.54~0.90mm/a,其中垂直位移速率为0.26~0.50mm/a。同时,以新民堡断裂为代表的低角度逆冲推覆断裂是造成酒西盆地及河西走廊横向压缩的重要因素和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