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3 南津关地区的岩溶发育特征 三峡出口段的石牌至南津关地区,曾是三峡工程的两个比较坝区之一。主要由于岩溶发育,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而被放弃。在50年代末期进行的南津关地区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成果,不但成为南津关坝区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对于整个鄂西地区的岩溶发育规律也有典型意义。故作一简要回顾,也权作落实当年周总理指示:对南津关(的岩溶)也要再作些工作,以便说服萨凡奇的补自。 由石牌至南津关,长约10 km的江谷及两岸地区,全由震旦系至奥陶系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局  相似文献   
22.
大陆褶皱造山运动的星地碰撞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陆褶皱造山运动具有突发性、全球同步性,以水平运动为主,主要表现在地壳上部且具有上强下弱等特征,除水平运动一项外,与基于地幔对流的板块构造理论缺少共同之处.想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遍布大陆地块内部的褶皱构造,在形位特征与动力机制上都有难以解决的矛盾.基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地质力学理论,对之所做的定性解释颇为合理,但因其只靠地球收缩及潮汐引力等缓变力作为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动力来源,力量强度太小,不足以引发强大的褶皱造山运动,且有被海水运动取代的难题.揭示了星地碰撞可以为大陆造山运动提供足够强大的突发性动力来源,并简要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可以解决地质力学所遇到的力源不足和被海水运动取代的两大难题,从而为大陆构造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23.
24.
25.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文中着重论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性质和意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合理应用及其实施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其中关于地质灾害的形成步骤、防治途径、防治方案选择及防治工程布置等阐述具有新意.  相似文献   
26.
以武汉市烽火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在对大量地质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岩溶地面塌陷坑的发育形态与其形成机理相结合,借助室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和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从分析砂层中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及其破坏方式入手,通过对单一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形态的分类,以及扰动带和土洞之间相互干扰和联合的分析,综合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岩溶地面塌陷分为小型塌陷和大型塌陷两大类,小型塌陷是单个扰动带和土洞发育的结果,大型塌陷是多个扰动带和土洞共同发育、相继失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关于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阐述了作者对有关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见解,包括;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科学涵义;环境地质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质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中的应有地位;地质灾害的形成步骤及其防治途径;环境地质学的亟待完善领域等。同时也涉及整个环境科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