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南秦岭正河金矿区控矿剪切带特征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河金矿是在秦岭泥盆系成矿带板沙矿田中新近发现的一个前景可观的金矿勘查基地.对该矿的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对控矿剪切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对剪切-流体-金矿化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矿区的成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12.
南秦岭正河金矿区控矿剪切带特征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河金矿是在秦岭泥盆系成矿带板沙矿田中新近发现的一个前景可观的金矿勘查基地。对该矿的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对控矿剪叨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对剪切-流体-金矿化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矿区的成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13.
就目前认识,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所有基底和盖层岩石都卷入到了格林威尔期和泛非期高级变质和变形作用。泛非期高峰变质的时代大致在550—530 Ma,其造山晚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遍及全区。我们观察到,中山站区石榴黑 云斜长片麻岩固相变质作用过程,主要是对早期锆石的重启、改造,例如,对早期岩浆锆石环带的模糊化,对锆石棱、角的溶蚀,甚至同位素体系的重启等,难以形成变质锆石(边),退变或重启年龄平均值为522.7±6.6 Ma。峰期变质 之后侵位的花岗岩结晶年龄为545±9 Ma,意味着峰期变质应不晚于该年龄。泛非期的变形、变质作用及花岗岩可对早期“干”岩石进行某种程度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变质作用及有关的花岗岩活动似乎缘于陆块内部的活化,而不是不同陆块间的碰撞所致。  相似文献   
214.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化石较为缺乏,极大限制了对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闽北2个海湾内的第四纪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孔虫化石以及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Sr/Ba、Mn/Fe)分析,结合三沙湾表层沉积物相应指标,探讨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指示海侵地层的可行性。结果显示,2个海湾钻孔的晚第四纪地层中均发育3套疑似海相深灰色黏土层,其中开放海湾霞浦湾钻孔底部黏土层中缺失有孔虫,半封闭海湾三沙湾钻孔中有孔虫仅出现于顶部黏土层中。这3层黏土层的Sr/ Ba值远大于1,和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相近,且出现的海相沟鞭藻和自生黄铁矿为典型的海相地层特征。基于已有的OSL和AMS14C年龄框架,这3层海侵层分别对应于MIS5、MIS3和MIS1期,Sr/Ba和Mn/Fe均值从MIS5到MIS1期不断增大,结合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指标,表明从MIS5到MIS1期海侵强度的增加。由此可见,沉积成因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可以有效辨识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15.
DEM生成中面状河流区域DEM格网点高程应与所在水域面高程保持一致,这一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根据地形图中等高线与河流水域面特殊空间关系特性,提出了基于高差分块的河流区域DEM格网点高程自动赋值方法。该方法采用河流水域面裁剪等高线,然后对分块多边形自动构面,自动提取分块区域高程,最后对分块区域DEM格网点高程自动赋值。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后的DEM数据比未经处理的DEM更符合河流水域面地表形态,精度更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6.
阿巴拉契亚盆地下志留系区域性油气聚集主要分布在低渗透性的砂岩中,总共约117000km^2,可采天然气的资源量约30tcf.储层主要为“克林顿”和“麦迪纳”组砂岩。相当于塔斯卡罗拉时期的地层砂岩给整个下志留系区域性储量增加了另外的78000km^2储量。自从1880年开始大约有8.7tcf天然气和400百万桶油产自克林顿/麦迪纳储层。 LSRA东部主要含气层为盆地中心气聚集,而西部为具有盆地中心气混合特征的常规性油气聚集。盆地中心气聚积具有渗透性含气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并且通常有较低的流体压力。作为对比,常规混源的油气具有较低的渗透性油气饱和度、较高的重力水饱和度,同时具有正常和异常低流体压力。 常规混源储层中的高自由活动水饱和度构成了上倾圈闭,盆地中心气产生了一个几十英里宽的过渡带,这过渡带中具有两种端元聚积类型的特征。尽管盆地中心气聚积的塔斯卡罗拉砂岩部分主要为可渗透性饱和气,但是大多数砂层组成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塔斯卡罗拉砂岩中商业性气田主要形成于天然的裂缝和断背斜中。 LSRA的来源有:(1)奥陶纪黑色页岩的油气生成;(2)通过上覆305m厚的奥陶纪页岩的垂直运移;(3)油生成气时产生的异常高的流体压力;(4)自由孔隙水被超压气的上倾驱替;(5)盆地中心的渗透性气体圈闭;(6)造山期后的抬升与剥蚀,导致气体的漏失和流体压力的显著减少。 克林顿/麦迪纳砂岩的未来天然气产量主要期望来自盆地中心储量。塔斯卡罗拉砂岩能增加部分天然气资源,但主要为低孔和低渗、并且可能具有较低的能量,从而减少了对其勘探的动机。  相似文献   
217.
沉积有机质是古沉积环境的一种潜在指示.本文研究了位于日本中部的niigata和akita弧后盆地中新世到更新世沉积岩中干酪根(有机不溶物)成分、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文中主要的分析工具是一张包含有以木-煤有机质、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以及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图表,把不同地区、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干酪根组分投入到三角图表中,此中的沉积环境包括河流相、河口湾、前三角洲、大陆架、大陆斜坡、盆地的海底扇以及远物源的洋底沉积。结果表明,河流、河口湾沉积高含木-煤有机质和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而蜡质未定型有机质较少,那是因为孢粉主要沉积在河口湾;因为三角洲分流提供了大量粗颗粒的陆源有机质,所以前三角洲沉积具有高的木-煤质有机质比例;陆架沉积的干酪根组成与大陆斜坡、海底扇沉积类似。在三角图中,干酪根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而较少量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那是因为孢粉主要沉积在河口湾。因为三角洲分流提供了大量的粗粒陆源有机质,所以前三角洲沉积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陆架沉积的干酪根与大陆斜坡近岸扇的一样,在三角图中,干酪根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和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而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较少。这些表明陆源沉积物中存在过浊流作用,远物源的洋盆沉积中含有较高的未定型有机质(AOM)。 三角图中的每一种类型反映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离物源的距离以及陆源有机物的供应状况。三个顶点由WFA、NFA+FA以及藻类体组成的亚三角图进一步表明了AOM的来源。陆架沉积中的NFA与远物源洋盆沉积中的WFA分别代表着陆源高等植物和海相有机质的来源。NFA中干酪根高δ^13C值(-24.6~ -27.3‰)表明了陆源植物来源,而WFA中δ^13C(-20.0~123.6‰)则表明了海相浮游生物来源。这些同位素值与次三角图中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这可以从三角图成分的变化中得出,就像其它已经使用过的图标一样,三角图将为以后干酪根、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18.
219.
我们知道,变质热液一般可分为区域变质热液和花岗岩化(即混合岩化)热液.这两类热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花岗岩化作用通常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经常在同一次构造运动中进行.但因受力强弱、热流值高低等的不同,从而导致变质作用的方式有所差异,即两者又有区别.区域变质热液指的是岩石变质时没有外加组分参与,岩石在没有或极少有熔融的情况下,即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热液;而花岗岩化热液则是在岩石变质时有外来组分加入,并且部分组分可能在呈熔融状态的条件下,即在超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热液.由于有这种区别,它们中金的来源机制也就略有不同,所以,我们将其分开讨论.  相似文献   
220.
导言复杂铅铋硫盐矿物过去研究不够,报导很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对这类矿物的发现颇多,其重要性也超出人们原来的预料。据新的资料,它们产出在矽卡岩型矿床(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型多金属、铁矿床)、气成高温热液矿床(云英岩型钨、锡、铋矿床)、火山热液矿床(近地表浅成金-锡矿床)等。铅铋硫盐类新矿物还在不断地被发现。其光学性质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它们多半在矿床形成的较晚阶段沉淀,在高温时可与方铅矿混溶形成固溶体(如辉铅铋矿与方铅矿),在低温时出溶在方铅矿中沿其解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