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9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之金属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型Cu-Au远景区,该带的德乌鲁岩体及其接触带是重要找矿潜力区。最新的野外调查发现,德乌鲁岩体东南缘接触带的石英闪长玢岩中发育大量含有多种金属矿物的椭圆形或近球形“珠滴构造”,且其矿物组合非常类似于临近的岗岔—克莫金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即“珠滴”内含有大量金属矿物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钛铁矿和辉砷钴矿等,此外还发育有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钾长石、钠长石、石英、绢云母、电气石、葡萄石、磷灰石、榍石和金红石等复杂的非金属矿物组合。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珠滴”与寄主岩石属同源产物。绿泥石温度计和二长石温度计显示“珠滴”形成温度范围在297~435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显示寄主岩石形成压力为1.02~2.28 kbar。因此推断,“珠滴”形成于深部富含金属的流体,金属物质依附气泡按照“浮选”机制随岩浆侵位上升。当载有金属物质的气泡随着岩浆侵位到浅部时便快速解耦,其流体相逃逸,“珠滴”则被冷凝固结在岩浆圈闭之中。依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携带金属物质的气泡把成矿元素运移至石英闪长玢岩体内,其中一些气泡把金属物质卸载到浅部,而大量的金属物质可能仍然留在深部石英闪长玢岩内。“珠滴构造”可能是深部成矿的重要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232.
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矿石品位较高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床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黝锡矿等,含银的矿物主要为银锑黝铜矿、黝锑银矿及深红银矿。此外,矿区还发现大量针硫锑铅矿,与其共生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黄铜矿、黝锑银矿等。针硫锑铅矿主要呈长柱状、针状、束状和不规则粒状等,粒度变化较大,一般为5~150 μm。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应的平均化学分子式为(Pb4.77Cu0.05Fe0.04Zn0.06)4.92Sb3.91S11.00,简写为Pb5Sb4S11。针硫锑铅矿一般是成矿晚期低温作用的产物,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中针硫锑铅矿的形成,与成矿温度较低、硫逸度升高以及还原作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3.
硅酸盐熔体体系中,锌主要赋存于熔体相,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铁、镁硅酸盐及铁的氧化物中;流体/熔体相分 离时,锌优先进入流体相;卤水/气相分离时,锌优先进入卤水相;成矿过程中,锌主要进入液相流体中迁移。在热液环境 下, ZnCl2 - nn (0≤n≤4) 络合物是迁移锌的最重要形式,其次游离Zn2+,Zn2+-SO2 -4 络合物,Zn2+OH-络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对锌的运移也非常重要,但能与锌络合的其它潜在无机配体,如HS-,CO32-,NH3,F-,Br-, S2 -x 及S2O2 - 3 等,则意义不大。富有机质低温(<200℃) 条件下,部分有机质对锌的迁移也具有重要作用,如,羧酸、氨基酸及腐殖酸,其中羧酸意义最大。在Zn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Zn矿床矿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岩浆房去气阶段,期后热液阶段,以及晚期岩浆房去气阶段。层控Zn矿床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矿化机制主要为伸展背景下的海底热液对流,或者挤压环境下,构造挤压与重力的联合驱动,促使流体向盆地边缘迁移成矿。锌矿物的沉淀主要受热液组成、温度、压力、pH以及Eh等因素控制,地质过程中,围岩蚀变、沸腾作用以及流体混合作用等宏观过程促使上述物理化学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制约着锌的沉淀。  相似文献   
234.
哈什吐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段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矿体产出于花岗岩体内,是一个与酸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内生金属矿床.矿床金属矿物组成主要为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等.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液体包裹体(Ia型)、气体包裹体(Ib型)、含子晶包裹体(Ic型)及熔融包裹体(II型)构成.不同类型包裹体共存产出表明这些包裹体大都经历了流体沸腾作用.包裹体均一测温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变化于250~500 ℃,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750~950 ℃.计算得到流体盐度、压力和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9% NaCl eqv、5~100 MPa、0.7~1.1 g/cm3.包裹体研究表明哈什吐钼矿床成矿流体为一种高温度、高盐度、高压力、中高密度且含一定量CO2的流体,该流体可归属为H2O-NaCl-CO2-SO42-体系.硫化物的δ34Sv-cdt(‰)变化范围为0.4‰~3.8‰,计算得到成矿流体的δ34SH2S(‰)变化范围为1.1‰~4.7‰,硫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作用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密切联系.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发生了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显著的减压沸腾作用是造成成矿体系发生大量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哈什吐钼矿床的发现对该区寻找岩浆热液型的内生多金属矿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该区找矿勘探应重视岩体与不同岩性岩石及构造带的接触部位以及岩体与构造断裂交汇的部位.   相似文献   
235.
内蒙古敖仑花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是西拉木伦河北岸一个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含矿岩体的成岩时代,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合花岗岩中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对该矿床成矿岩体物质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35.0±1.0 Ma,为燕山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锆石Th/U比值大于0.1,具明显的Ce正异常(Ce*为1.72~188.71)和Eu负异常(Eu*为0.05~0.57),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La和Pr含量很低,而Ce正异常,显示为壳源岩浆锆石的特征.纵观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时代和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敖仑花钼矿床形成于大兴安岭成矿带140 Ma左右的锡多金属成矿高峰期,矿床形成于由挤压造山向碰撞伸展过渡阶段的构造背景.通过与西拉木伦河北岸新发现的钼矿床对比分析,认为天山-林西为重要的钼成矿带,这对提高该类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隐伏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6.
利用岩芯、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综合分析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和火山岩蚀变控制因素。依据化学蚀变指数(CIA)、黏土矿物测试和岩石矿物特征,将蚀变程度划分为弱蚀变(CIA50)、中蚀变(50CIA60)、强蚀变(CIA60)三种。与蚀变作用有关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脱玻化作用、溶蚀作用及充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蚀变程度提升,基质脱玻化作用和岩石黏土矿化作用越强,次生孔隙越发育;脱玻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具明显改善储层物性特征,充填作用虽然降低储层物性,但黏土矿物充填物中存在晶间微孔,仍具有一定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37.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西南天山的萨瓦亚尔顿金矿床,赋存于中-上石炭统浊积岩系中.矿化受构造破碎带控制,以含矿的石英细(网)脉和含矿的石英-碳酸盐细(网)脉形式产出.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矿石类型复杂,矿石中金与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等硫化物密切共生,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铅、硅、硫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较老的地层和岩石.氢、氧、碳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作用乃通过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渗入深部,经加热循环并溶滤围岩中的矿质,迁移到减压空间和有利岩性层中而成矿.成矿时代属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238.
自然界中的辉锑矿-硒锑矿矿物系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界中的辉锑矿-硒锑矿系列发现于西秦岭寒武系拉尔玛、邛莫金矿床中。与其密切共生的矿物有硒汞矿、硒铅矿、硒质块硫锑铜矿、硒镍矿、自然金以及石英、重晶石等。辉锑矿–硒锑矿系列的显微压力硬度为101.26~103 kg/mm2。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Sb 43.78%~73.81%,S 0.00%~28.76%,Se 0.00%~49.72%(但缺乏30.59%~43.04%之间的数据)。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中Se/(S+Se)比值(原子比),可将所测矿物系列划分为(含硒质)辉锑矿、硒质辉锑矿、硫质硒锑矿和(含硫质)硒锑矿。矿物系列代表性的反射率(%):(470 nm)Rg’=42.62~47.62,Rp’=30.83~40.55;(550 nm)Rg’=41.84~46.75,Rp’=31.48~38.85;(590 nm)Rg’=42.25~46.63,Rp’=30.73~39.46;(650 nm)Rg’=43.30~46.48,Rp’=30.01~41.56。两个含Se量为3%~5%含硒质辉锑矿的晶胞参数值为:a=1.120 9~1.121 2 nm,b=1.1299~1.130 3 nm,c=0.384 7~0.384 9 nm;而硫质硒锑矿、硒锑矿的晶胞参数值分别为:a=1.159 1~1.159 3 nm;b=1.172 4~1.174 7 nm;c=0.394 1~0.398 4 nm。晶胞参数的变化与矿物中硫、硒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9.
阿扎哈达石英脉型铜铋矿床位于二连—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铜铋热液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辉铋矿-自然铋-萤石阶段(Ⅱ)和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Ⅲ)。铜铋矿化主要产于Ⅱ阶段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阶段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24~427 ℃,盐度(w(NaCleq)为16.0%~22.4%;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9~410 ℃,盐度为9.2%~22.2%。Ⅱ阶段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5~343 ℃,盐度为17.8%~20.5%;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361 ℃,盐度为10.5%~21.3%。Ⅲ阶段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2~262 ℃,盐度为3.4%~19.4%。成矿热液整体上属于中温、中等盐度流体。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气液相成分主要是H2O,含少量CH4,指示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CH4体系。C-O同位素数据(δ13CV-PDB值范围为-6.7‰~-1.4‰,δ18OV-SMOW值为-2.4‰~+11.5‰)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混入。黄铁矿S同位素组成(1.3‰~9.5‰)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有部分地层物质加入。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8.081~38.229、15.561~15.602和18.270~18.383,所有数据点均落在造山带铅范围内,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侵位的花岗岩,同时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结合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文章认为温度下降及水岩反应是导致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0.
拉尔玛-邛莫金矿床产于西秦岭南亚带寒武系硅岩建造中,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十分明显.但与其它层控金矿床相比较,该矿床不仅含矿主岩特殊,而且矿石矿物和元素组合十分复杂.矿床中除Au外,Cu、U、Mo、Sb、V、Zn等元素在局部地段亦可圈出独立矿体.同时,矿床中存在铂族元素(PGE)、铟的高异常以及硒的矿化富集体,从而构成了Au-Cu-U-Mo-Se-PGE建造矿床.研究表明,金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喷流沉积和地下水热液活动改造两个成矿期.前者表现为硅岩建造中出现了众多成矿元素的高异常和黄铁矿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的形成,显示出矿质的初步聚集;后者则促使矿质富集层中的成矿物质组分发生活化、迁移和再聚集,并最终导致工业矿床的形成.矿床属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喷流型层控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