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52.
针对目前矿山开发遥感调查多是依赖国外影像且监管手段滞后的问题,本文在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基础上,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红格钒钛磁铁矿区为例,基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研究了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利用C#语言,研发了矿山开发动态监测系统,提高了矿山开发遥感调查的实时性与可靠性,提升了矿山开发监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53.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内容要求3.5"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落脚在"碳减排"的"国际合作"行为.此条内容要求的科学逻辑是:"碳排放—碳循环—温室效应—环境影响(全球变暖)—国家安全风险—碳减排—国际合作",体现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空间内发展是人地和谐的自然基础这一基本思想;在整个逻辑链条中,"国家安全风险"环节的内容是理解"碳减排"和"国际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问题是现实的全球尺度人地关系问题,此条内容要求覆盖了人影响地、地影响人、人对影响的反馈等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研制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应用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于虚拟四又树技术的海量空间数据组织技术,同时给出了一些实际使用效果,指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为抗震救灾各类需要提供服务,能够为山区遥感影像的解译提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5.
56.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害遥感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回顾了中国应用遥感技术调查评估地震灾害的历史及其进展,经过综合论证,给出了汶川地震5种震害的分类划分标准和灾害遥感调查评估总体技术流程,总结了灾害遥感调查评估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遥感信息源和不同遥感技术方法识别不同震害的效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震害遥感调查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决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和有效地满足气象信息共享、等级保护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分析现有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从人员思想意识、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思路。结果表明:可从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方面以安全等级划分作为首要切入点,建立安全域,解决办公网、业务网和互联网三网关联问题。将安全检查评估和加固贯穿到信息系统整个周期,采用网络安全联防机制安全准入方案,解决VPN接入导致的网络边界模糊问题。可根据信息系统属性和损害客体及损害程度划分信息系统等级。此研究思路,对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的进一步发展有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控制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预测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情况,对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使用CurveExpert 1.3软件作为辅助工具,选取了4种模型(Logistic模型、Richards模型、Compertz模型、MMF模型)拟合了副溶血性弧菌在冻熟虾中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0℃、18℃和30℃下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通过标准差和相关系数比较,10℃、18℃和30℃下冻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最适的生长模型为Richards模型。  相似文献   
59.
李惠  梁杏  刘延锋  刘亚磊  鲜阳 《地球科学》2017,42(5):843-852
棉花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研究干旱区棉花的水分利用来源对合理制定灌溉制度、实现农业节水灌溉和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基于水文监测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确定棉花不同生育期及灌溉后的水分利用来源,并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定量计算了棉花对不同深度土壤水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在蕾期、花期、铃期和吐絮期主要的水分利用来源及利用率分别为0~30 cm(78.2%)、30~60 cm(31.9%)、60~110 cm(32%)、110~220 cm(47.3%),整个生育期内水分利用来源存在由浅变深的规律.膜下滴灌后,棉花调整其水分利用来源,显著增加了0~30 cm浅层土壤水的利用率.综合试验结果表明低额高频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棉花对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0.
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利用雷达径向速度、风暴相对径向速度和风廓线产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和雨量资料,分析了临沂2008年汛期中最大也是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发生机制。结果发现: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下,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是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原因。分析还表明:低空西南气流的稳定维持利于降水过程持续,而高空气流的短波波动则造成降水强度的强弱波动变化;当高空气流由偏西风转为西南风,中低空西南气流和中高空西南气流同向叠加时,对流层中层西南急流建立并且向超低空传递,高空冷空气的加入和低层西南气流加强促使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导致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