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7 毫秒
41.
进口水流条件及河道周界特征的改变是促使分汊河道主支汊交替的两大主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汊道对两者敏感性存在差异,辨析不同汊道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素是预测汊道演变的前提。以长江中游分汊河道为参考,通过调整进口水流动力轴线走向及两汊的长度比设置了30种概化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探讨上述两种因素对主支汊交替的影响。结论表明:两汊长度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汊长比低于此临界值时,进口主流动力轴线的偏移是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要动力因素;超过此临界值后,进口水流条件变化对汊道分流格局的影响将会明显减弱,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子将转换为汊道间的阻力对比关系;通过概化计算得到此临界值约为1.5。  相似文献   
42.
本文探讨了沙漠地区潜水中氟的分布、成因、迁移及演变,研究得出不同于砾漠和粘漠,氟是沙漠潜水的标型元素,是沙漠形成和上地沙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型。从后一个模型出发,把中国SARS疫情的发展规律归纳为5种传播模式,即异类病毒转移传播模式、家庭和社区接触传播模式、医院和门诊感染传播模式、市内随机扩散传播模式和飞点跳跃跨区传播模式。其中,跨区传播模式的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巨大、控制起来最艰巨、复  相似文献   
44.
报道了用HF—HNO3—HClO4分解样品,以^103Rh为内标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同时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镓、铟、铊的方法。方法检出限(6s)Ga、In、Tl分别为0.059、0.002、0.004μg/g,方法精密度(RSD,n=12)为2.6%—5.3%。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并于1999和2000年期间在各国有关刊物上正式发表的72个新矿物。其表格列举方式依次为:矿物的中、外文名称及化学式、晶系及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状及共生组合等。  相似文献   
46.
进口水流条件及河道周界特征的改变是促使分汊河道主支汊交替的两大主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汊道对两者敏感性存在差异,辨析不同汊道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素是预测汊道演变的前提。以长江中游分汊河道为参考,通过调整进口水流动力轴线走向及两汊的长度比设置了30种概化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探讨上述两种因素对主支汊交替的影响。结论表明:两汊长度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汊长比低于此临界值时,进口主流动力轴线的偏移是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要动力因素;超过此临界值后,进口水流条件变化对汊道分流格局的影响将会明显减弱,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子将转换为汊道间的阻力对比关系;通过概化计算得到此临界值约为1.5。  相似文献   
47.
涎流冰是川藏寒区道路工程常见病害,严重威胁道路建设及运营安全。防止地下水出露地表或者地下水位过高可减缓或消除涎流冰病害。野外调查和卫图判识表明川藏寒区涎流冰以溢流型为主。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采用含砾粗砂或卵石换填疏导地下水以及铺设防水土工布隔水对涎流冰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当冻结深度大于地下水位埋深时会逐渐形成涎流冰;采用含砾粗砂或卵石作为换填渗流层,加快地下水排泄,可有效减少孔隙水压力,相对于未处治边坡,涎流冰体积分别减少85.4%和93.9%,孔隙水压力分别减少46.2%和58.1%;采用防水土工布阻隔地下水,涎流冰面积减少97.5%,但孔隙压力会增加。考虑到川藏交通廊道区卵(碎)石材料充足,推荐采用渗透性良好的卵(碎)石作为换填层,加强地下水疏导,并在换填层上铺设防水土工布隔水。研究成果可为川藏地区交通道路涎流冰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基于58件标准物质的化学风化指标和硒的认定值,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的经验方程形式拟合得到表征全国范围内硒背景值的经验方程:lgc=0822×(12-WIG/100)-1061×lg(K2O/SiO2)-2704,式中c为Se的含量(单位为μg/g),风化指标WIG的变化范围为43~1116,风化指标K2O/SiO2变化范围为0020~0137。该方程所表征的是样品因风化程度不同所呈现出的硒地球化学背景值,风化程度强的样品总体上具有较高的Se地球化学背景值。将该经验方程式在广东河台和广东南昆山两个研究区进行应用,认为寻找富硒区应当优先将风化程度较强的地区视为备选区,依据全国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可以方便地确定风化程度较强的地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可以利用Se实测值确定足硒和富硒区,利用实测值扣除背景值获得的元素含量剩余值可以有效确定残积层土壤下伏的足硒和富硒岩石,即依据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可以有效地确定足硒和富硒地质体(残积层土壤及其下伏岩石)的分布区。广东南昆山岩体中西部的岩石应属于足硒和富硒地质体。  相似文献   
49.
二叠系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也是成因非常特殊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通过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显微测温等技术手段,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风城组盐类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确定盐类矿物成矿流体属中-低温度(51.2~125.7℃)、中-高盐度(13.72%~24.93%Na Cl)、中偏高密度(1.06~1.16g/cm3)的H2O-Na Cl体系、并含有CH4气体的高碱性热卤水;提出风城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与湖底热液喷流活动有关,推测下渗湖水与幔源岩浆水混合形成的深部高碱性热卤水失衡回返,萃取易溶盐类物质,最终通过湖底喷流口以热卤水形式喷发,与湖盆底部低浓度水混合"兑卤成盐",形成罕见、复杂盐类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