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初论变异性不整合--以滇西北中甸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滇西北中甸地区1:5万地质填图,并结合地质构造综合研究,首次提出了下三叠统布伦组与下伏上古生界为变异性不整合的新看法,它是在大陆引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层接触关系,主要识别标志是:区域性强烈起伏的不整合面;下伏基盘伸 引张环境玄武岩的发育;上覆沉积厚度显著变化、相变急剧;不整合表现形式多样,以及“基质”+“岩块”的图面效应,它的识别对地质填图、地质构造演化以及构造运动的时空论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具有  相似文献   
62.
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3.
热忱地庆贺著名古生物学家、古地理学家、地质教育家和《古地理学报》荣誉编委刘本培教授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教育事业60年!刘本培教授193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1950年3月以同等学力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1952年夏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从事地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年曾受聘担任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  相似文献   
64.
浙西志棠剖面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岩系孔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西地区志棠剖面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观察、对比了不同岩性样品中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特征。以孔隙形态和成因为基础,将这些孔隙划分为9类:①有机质孔;②沥青孔;③生物孔;④絮凝成因孔;⑤黏土矿间孔;⑥草莓状黄铁矿晶间孔;⑦粒屑孔;⑧矿物溶孔;⑨微裂缝。总结和探讨了孔隙发育特征与岩性的对应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志棠剖面荷塘组地层的页岩气地质意义,硅质页岩中孔隙类型多,孔隙发育,在页岩气地质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5.
贵州安顺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剖面二叠系磁化率整体偏低(平均6.4×10-8 m3/kg),界线之上磁化率快速增加并相对稳定在1.3×10-7 m3/kg附近,与华南其他二叠系-三叠系剖面磁化率变化趋势相同;与陆源孢粉丰度、TiO2曲线的同步变化趋势表明,新民剖面磁化率主要来自陆源物质。结合磁化率、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将源区P-T之交古气候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1 2层中部)为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的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阶段Ⅱ(2层上部 P-T界线)整体处于较强化学风化作用条件下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变化较为频繁,表现为温润/湿热交替;阶段Ⅲ(P-T界线之上)物理风化加强,化学风化明显减弱,经短暂“过渡段”,气候总体转变为干热的条件。  相似文献   
66.
古海洋生产力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反映古海洋生产力变化的指标是古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量元素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相关的同位素指标已成为追溯古海洋生产力演化的有力工具.从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的示踪原理和应用的角度,综述了主量元素(A1、Fe、P),微量元素(Ba、Cu、Zn、Ni、Cd、Sr/Ca、Mo),同位素(碳、氮同位素)等在古生产力研...  相似文献   
67.
在泰国西北部Mae Hong Son-Mae Sariang地区层状燧石中发现早石炭世、晚二叠世和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 据此并结合已发表的该地区放射虫生物地层学资料可以认为, 研究区在晚古生代和三叠纪存在远洋盆地. 该盆地与泰国北部Chiang Dao地区洋盆及昌宁-孟连构造带洋盆相连, 代表了古特提斯多岛洋的主支洋盆. 该主支洋盆位于“掸泰地块”内部. 所以, “掸泰地块”在古特提斯构造阶段不是单一的地块, 而是由古特提斯主洋盆分割的、亲冈瓦纳和华夏构造域的陆壳地体组成.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影响,在云南星云湖水深8.2m处采集1支85cm长的柱状沉积岩心,对沉积岩心中的植硅体分析结果表明,植硅体种类丰富,呈有规律变化,其组合揭示了近160a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植物种类之间存在不同的比例关系,而且留下了人为扰动的明显印记。在整个沉积物柱的植硅体组合中,松等大型乔木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越到上部比例越大,除了受滇中地区气候地理因素的影响外,可能还有人为的原因。星云湖地区近160a来的气候有明显的波动,由温凉湿润到湿热再到温热的趋势,在20世纪20年代与40年代是高温期,而40年代是最湿热的,这与传统中提到的80年代温室效应说法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69.
桂西南柳桥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为厚约84m的浅灰—灰白色块状海绵蓝藻生物灰岩(生物礁),之上为浅灰绿色—暗灰色薄层状含远洋浮游生物硅质岩、含泥质硅质岩、硅质泥岩(大隆组),这套深水相的沉积岩夹有大量浅灰白色的粘土岩。上覆的三叠系罗楼组底部为黄色泥岩,夹多层灰白色粘土岩,往上渐变为灰色薄层状含大量双壳类、菊石化石的钙质泥岩、泥灰岩。柳桥地区晚二叠世末期沉积岩和中基性火山岩的特征显示其是在地壳裂解、快速沉降、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过程中迅速淹没台地边缘的生物礁而形成的深水相海盆,造成深水盆地与浅水台地并存,具有多岛洋的地理分布格局。东攀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的露头完整,对剖面的岩石学特征、生物化石组合特征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显示,该地区一直处于连续沉积的深水环境中,没有发生沉积间断,界线上下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组合特征较清楚。  相似文献   
70.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后初级生产力是升高还是降低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华南两个深水剖面(峡口和新民剖面)的研究发现,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初级生产力是逐步降低的,而且从Clarkina changxingensis-C.deflecta带到Hindeodus parvus-Isarcicella isarcica带经历了升高-降低-恢复-衰退-萧条5个演化阶段.从C.meishanensis带底部开始,初级生产力开始大幅度衰退,但由于环境的恶化,海洋表层生物群发生了转变,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疑源类和蓝细菌(灾难种)反而繁盛.而后初级生产者在H.parvus-I.isarcica带出现大的萧条.通过对华南2个剖面晚二叠世大隆组黑色岩系初级生产力的定量计算发现,大隆组黑色岩系的初级生产力相当于现代海洋上升流区域生产力的平均值,这套地层是潜在的优质烃源岩.大隆组出现这种高生产力的现象可能与当时华南板块处于赤道上升流附近有关,但不同剖面因受氧化还原和后期改造作用的影响,保存下来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