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激电测深一维反演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优化问题。本文基于改进的两步变异差分进化全局最优化算法实现了激电测深的一维反演。传统的差分进化算法包含变异、交叉和选择操作,变异为单步变异。本文提出的两步变异法分步将最优个体与随机选取的两个个体经变异后产生新个体。加强了最优个体的影响度,提高了全局寻优能力。通过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两步变异法比传统方法寻优能力更强。利用等效电阻率法加载极化率参数,通过数字滤波算法可快速正演计算层状模型表面激电测深电阻率曲线,在此基础上应用两步变异差分进化算法不断变异产生新个体,正演计算电阻率与观测值进行拟合,选择适应度值趋近于最大适应度值的个体作为反演结果。本文反演方法操作简便,计算速度快。通过对H型和KH型地电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本反演方法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2.
陆桂华  钟凌  吴志勇  何海 《地球科学》2014,39(10):1438-1444
山洪危险性区域划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是防洪减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GIS技术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山洪危险性评价模型;从山洪危险性定义出发,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降雨量和单位面积汇流时间等对山洪影响的敏感性,确定了合理的山洪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选择淮河上游息县流域进行了实证应用分析,对研究区域山洪危险性空间分布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汇流时间短、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是山洪危险性较大的区域,需要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的种群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庆  吴彦  何海  林波 《山地学报》2004,22(5):591-597
研究了川西米亚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70a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级段云杉种群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了与原始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人工云杉林有两个快速生长(平均高度和胸径)时期:一是20~30林龄人工林,年均高生长量达到0.428m,年均胸径增长量为0.57cm;二是50~70林龄人工林,年均高生长量达到0.364m,年均胸径增长量为0.431Cln。与天然原始林相比,人工林苗木的高度级宽幅(10/21)和胸径宽幅(20/36)都较小,下层更新苗木少。50林龄以前的人工林年龄均为同一龄级,70林龄后才有少量的更新幼苗,种群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说明人工云杉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