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何明友  金景福 《矿物学报》1996,16(2):158-164
本文分析了若尔盖铀矿床含铀热液中∑CO2,碳酸盐岩脱碳化成因的CO2,热解有机碳形成的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并与岩浆源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上对比,结果表明,含铀热液中∑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源碳同位素组成接近,说明含矿热液中∑CO2来源于岩浆,而不是地层岩石。  相似文献   
42.
哀牢山金矿带深源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源流体是一种源于深部的高温高压流体,它富含Cl^-、CO2、S^2-等矿化剂。金档的形成过程是:深源流体从深部沿高渗透断裂带向上运移过程中,从含金岩体中活化出金而形成含金流体。在含金热流体中,Au主要以AuCl2^-、AuCl4^-、AuS2^-、AuSO3^3-等形式迁移。当含金流体进入有利的成矿环境中,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作用。在交代过程中,金的络合物分解,从而导致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何明友 《矿床地质》1997,16(2):181-188
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西秦岭铀矿床含矿热液中铀的迁移形式。结果表明,从含矿热液早阶段到主成矿作用发生之前,热液中的铀主要以「UO2(CO3)^0」形式迁移;在晚阶段残余热液中,铀的迁移形式改变为「UO2(SO4)^0」为主。铀迁移形式改变的原因与大气降水中SO^2-4离子的大量带入有关,表明含矿热液来自深部而非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44.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共生分离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金砷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金砷共生分离的概念初步分析了导致金坤共生分离的原因,其中包括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差异,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液体中气液不混溶性及成矿热液中金砷总活度变化。  相似文献   
45.
哀牢山金矿带矿化剂对金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确定出哀牢山金矿带成矿流体中的硫是金成矿的主要矿化剂的基础上 ,对成矿流体的硫、氦、氩同位素以及与金成矿有关的地质事件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哀牢山金矿带各金矿床的成矿流体 ,是富硫的深源高温流体与贫硫的大气成因低温地下水二端元混合的产物 ;富硫深源流体上升加入地壳浅层贫硫流体的过程 ,受喜山早期地壳拉张作用控制 ;哀牢山金矿带金成矿之所以集中在喜山早期 ,主要是通过喜山早期富硫的深源流体上升 ,加入原在该地区浅层断裂中循环的大气成因贫硫流体中 ,从而使这种贫硫的流体转化成富含足够硫进而能够大规模浸取金的成矿流体来实现的 .  相似文献   
46.
选择川北江油滚柴坡和广元上寺、杨家湾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子活化法分析了粘土岩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组成。通过对稀土元素丰度、标准配分模式和特征参数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自然环境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剖面的δEu、δce、∑LREE/∑HREE-∑REE、Eu/∑REE-∑LREE/∑H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图解和La—Th—Sc三元图解一致反映了界线事件的存在及界线时期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突变的关系。同时,通过对3条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研究,认为P/T(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事件时期环境不仅受中酸性火山作用的影响,还可能受(碱性)基性-超基性或地外溅射物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灾变事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