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应用,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系统的基本功能,研究了空间数据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存储和互操作,及空间数据的符号化表示问题,简要介绍了ArcGIS Engine技术以及在系统中的应用,并阐述了系统建设对城市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气候因子和水体理化因子变化与蟹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泊  何建国 《海洋通报》2002,21(3):91-96
实验表明:在盐度为10和5的海水中,病蟹3d的死亡率分别为10%和30%,40%,在pH8.0和pH7.7的海水中,2d和3d的病蟹死亡率分别为7.1%和7.1%,14.3%。在风力为1-3级的东北风或北风时,病蟹2d内死亡率为31.3%。  相似文献   
33.
湛江徐闻西海岸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对湛江徐闻西海岸柳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采得柳珊瑚16种,分别属于7科14属;基本查清该海区柳珊瑚的分布状况。根据柳珊瑚群体颜色及骨针的形态学特征,系统阐述徐闻西海岸柳珊瑚的系统分类关系,第一次系统研究了徐闻柳珊瑚的资源状况。结合国际上最新的柳珊瑚分类系统,对国内原有的形态分类系统作出了更新和改进,这将有助于国际上认同和了解中国柳珊瑚资源情况。研究发现了1个新记录科、4个新记录属和1个新记录种。等柳珊瑚科Parisididae为新记录科,Parisis、Paraplexaura、Villogorgia、Dichotella为新记录属,鞭柳珊瑚Ellisella maculataStuder,1878,为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介绍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绿泥石化蚀变单矿物的诊断性光谱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并依据诊断性吸收峰发育状况的差异,把绿泥石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35.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_i(0.7044~0.7055)、正ε_(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36.
为实现煤矸石的高附加值化利用与大宗化利用的统一,通过采集华丰煤矿的不同类别煤矸石,利用XRD、XRF、SEM-EDS及工业分析法进行煤矸石理化特征及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丰煤矸石的水分较低,洗矸的挥发分和热值均比其余矸石矸高,热值达3 575 kJ/kg;洗矸、存矸和红矸的矿物组成以石英、黏土矿物为主,大矸的方解石含量占比高,存矸的矿物组成最复杂;洗矸和大矸呈层状和块状结构,存矸和红矸呈土状结构,化学成分主要以SiO2、Al2O3及Fe2O3为主,酸碱比为3.9~6.1,Se和Ga在煤矸石中高度富集;通过三级破碎筛分,粗煤、石和“土”的产率分别为9.65%、65.64%和24.70%,分离出精煤1.75%、机制砂65.64%、高岭土15.59%和尾渣17.02%,实现煤矸石的分级分质全组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7.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对研究区地壳稳定性进行分析,选出相对稳定的"安全岛"地区,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阿奇山花岗岩体为大型岩基,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上,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表现出比较相似的特征,因此它们很可能是同一期岩浆作用多次脉动形成的。结合锆石U-Pb测年及岩石矿物学证据,该岩体应为海西晚期(晚二叠世)板内伸展作用阶段形成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9.
凡纳滨对虾的选育与家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对虾阶段式种群选育与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三个不同来源的14个凡纳滨对虾(Lito 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为基础进行个体选育、家系选育和家系内选育。共建立了206个不同的凡纳滨对虾家系,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指标,逐渐淘汰了126个生长、抗逆性状较差的群体,在80个家系养殖到150日龄的商品虾期,对各家系的生长状况和畸形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在相同或相近的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畸形率差别较大,150日龄对虾的体质量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最终保留了40个生物学性状较好的群体进行F2代的繁育。创造性地进行了对虾的家系选育和个体选育,并首次将对虾的畸形率作为选育的指标之一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对虾的家系选育体系,为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对虾健康养殖提供了潜在的良种。  相似文献   
40.
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种聚乙烯塑料核型为珠核,正常壳形与二壳隆起的畸形企鹅珍珠贝为手术贝,培育附壳珍珠。养殖6个月,结果表明:壳形正常的育珠贝成活率为73.3%~93.8%,成珠率55.0%~82.0%;畸形贝成活率为60%,成珠率53.3%。统计分析表明:珠核高度是影响育珠贝成活率和成珠率的主要因素,珠核越高,育珠贝成活率和成珠率越低。畸形贝与正常壳形贝成活率和成珠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畸形贝不宜用作手术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