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收集了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基底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资料,以期对阜平杂岩早寒武纪演化历史进行初步总结.阜平新太古代早期~2.7 Ga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具有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锆石εHf(t)具有较高的正值(+5.44~+7.50),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 745~2 824 Ma,表明新太古代早期为阜平杂岩强烈的地壳生长时期.新太古代晚期片麻岩的时代集中于2 543~2 484 Ma,主要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同时区域内还存在二长花岗岩.TTG质片麻岩的εNd(t)值为-1.64~+0.96,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76~3.04 Ga;锆石εHf(t)值为-1.9~+7.91,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546~2 888 Ma和2 548~3 119 Ma.这些TTG岩石主要为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中太古代地壳物质参与.近于同期具有岛弧性质的辉长岩和变质作用暗示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晚期可能经历了俯冲和弧-陆或陆-陆碰撞.古元古代中期(2.1~2.0 Ga)阜平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强烈.该阶段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的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伸展的陆内裂谷环境中.阜平杂岩中基性麻粒岩包体记录的变质作用时代为1.89~1.85 Ga,并具有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其代表了古元古代晚期裂谷闭合的陆内造山过程,表明华北最终克拉通化.   相似文献   
12.
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赞皇杂岩中保留有丰富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岩石记录,是探究华北克拉通早期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新太古代晚期TTG片麻岩和花岗岩的成因研究是探讨赞皇杂岩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选择出露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山区的黄岔花岗岩体进行研究。该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株产出,与周围地层主要呈构造接触关系,局部侵入于官都群石英岩中。岩体主要由片麻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边缘相偶见细粒片麻岩包体,斑晶为长石和少量石英。LA-ICP-MS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88±6Ma,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由于黄岔岩体侵入于官都群,根据该花岗岩的时代可以限定官都群地层时代为太古代,而非古元古代。但官都群与赞皇群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黄岔岩体具有高硅(Si O2=72.64%~74.16%)、富钾(K_2O=3.53%~6.15%)、富碱(ALK=7.59%~9.07%)及铁(Fe_2O_3T=1.84%~3.03%),贫钙(CaO=0.67%~1.67%)、低钛(TiO_2=0.18%~0.28%)、低镁(MgO=0.31%~0.46%)的特征。岩石的稀土总量较高(ΣREE=364.2×10~(-6)~661.1×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强烈((La/Yb)_N=18.7~29.8),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23~0.33)。微量元素中,富Zr、Zn、Nb、Ga、Y,而贫Sr、V、Cr、Co、Ni等元素,Rb/Sr比值较高,介于0.73~2.72之间,平均1.96。岩石Ga/Al值(2.75×10-4~3.11×10-4)高,全岩Zr饱和温度为826~877℃,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黄岔岩体锆石εHf(t)为0.96~6.2,单阶段和两阶段Hf模式年龄分别为2552~2746Ma和2576~2826Ma。黄岔岩体具有造山后A型花岗岩的特征,为2.7~2.5Ga的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在造山后地壳拉张减薄初期的构造背景下部分熔融所形成。~2.5Ga的碱性花岗岩在华北不同地区分布,并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该期碱性花岗岩的出现,标志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末期已经初步形成稳定的克拉通。  相似文献   
13.
许亭花岗岩出露于赞皇杂岩中,位于河北省赞皇县西部山区,呈岩基状侵入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和变质地层中,SHRIMP 锆石U-Pb年龄为2090±10Ma。岩体主要由钾长-二长花岗岩组成,无暗色包体,偶见围岩的捕掳体。岩体组成不均匀,局部含石英和少量钾长石斑晶,构成似斑状结构。主要的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绿帘石±白云母±角闪石,含萤石副矿物。岩石具有高硅(SiO2>75%)、富碱(ALK=6.90%~8.75%)、低铝(Al2O3 =10.32%~11.64%)、钛(TiO2=0.26%~0.36%)和贫钙(CaO=0.18%~0.48%)、镁(MgO=0.16%~0.40%)、铁(Fe2OT3=2.58%~3.46%)的特征,为偏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较高(293.8×10-6 ~702.8×10-6),轻稀土相对富集,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1~0.35)。微量元素中,富Zr、Nb和Y,而贫Ba、Sr和P等元素,Rb/Sr比值较高,介于1.45~7.52之间,平均4.31。岩石还具有高的Ga/Al值(3.04×10-6~4.08×10-6),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在同位素组成方面,具有较低的εNd(t)值(-14.29~-0.29,平均为-5.58)。许亭花岗岩具有板内花岗岩特征,可能与2.1Ga时岩浆板底垫托,导致新太古代TTG岩石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加入。根据岩体性质及岩石组合等特征推测赞皇、阜平、五台等地区的2.1Ga岩浆活动形成于统一的拉张裂解环境。  相似文献   
14.
郭进京  任留东  白瑾 《地学前缘》2011,18(3):211-220
分布于五台山地区的古元古界滹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对华北克拉通东、西部陆块之间的华北中部碰撞造山带的形成时代和演化具有关键性的地质约束.通过对滹沱群与下伏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滹沱群沉积岩石序列组合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和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1)滹沱群呈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新太古代五台群...  相似文献   
15.
16.
从滹沱群底部四集庄组不同的分布区选择了1件正长花岗斑岩、1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砾石及1件侵入于蒋村四集庄组的正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获得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砾石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 507±14 Ma和2 519±35 Ma,推断花岗岩砾石的物源可能为五台新太古代晚期峨口花岗岩和兰芝山花岗岩;侵入于四集庄组的正长花岗斑岩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 157±15 Ma。结合四集庄组、五台地区高凡群火山岩年龄结果和华北克拉通2.2~2.0 Ga地质事件的性质,认为滹沱群底界可能为2.2~2.18 Ga,顶界时代约为2.0 Ga,其沉积对应一期强烈的陆内裂谷伸展过程。新太古代花岗岩砾石和古元古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指示,五台地区新太古代早期出现明显的地壳生长,新太古代晚期也存在地壳增长。  相似文献   
17.
王浩  任留东  王彦斌  李天福  李淼 《地质论评》2021,67(6):1852-1875
北山造山带东南部梧桐井地区广泛出露一套奥陶纪-志留纪地层, 有关其形成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仍存在较大分歧,极大的限制了对区域地质演化的认识。为进一步确定其形成时代,本文对该地区奥陶-志留系c岩组中的角闪绿帘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及侵入其中的长英质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19.8±2.7 Ma、421.5±0.8 Ma和417.0±3.4 Ma,前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侵入其中的脉体的年龄限定了该岩组年龄的下限;由此将前人划分的奥陶系-志留系c岩组确切的形成时代确定为约420 Ma,属晚志留世。结合原定为奥陶系-志留系b岩组获得2个锆石U-Pb单峰年龄分别为427 Ma和428 Ma, 属中志留世(Song Dongfang et al., 2016),由此,将原奥陶纪-志留纪地层确定为志留纪地层,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向敦煌地块俯冲相关的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18.
长英质片麻岩中堇青石的一种可能 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片麻岩变质过程中堇青石与其它矿物之间结构关系的研究,识别出明显不同的两种组合Pl+Kfs+Qtz(Grt)和Crd+Opq+Spl±Qtz,认为区内高级变质作用向深熔作用转化过程中发生了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的分凝。分凝出的长英质熔体与堇青石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镁铁质组分较富Mg、Fe,贫Si、Ca,当镁铁质组分达到一定的富集程度时即形成堇青石。时间上,堇青石形成于降压过程中发生的深熔作用的晚期。  相似文献   
19.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Sstrene岛石榴辉石麻粒岩的变质年龄通过Sm-Nd法做了重新测定,得出604±28(2σ)Ma的石榴石-辉石-斜长石-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并指出本数值代表了该区主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至于与其北东部的Bolingen群岛、拉斯曼丘陵的关系,通过岩石组合,变质叠加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变质时代推断,自Sstrene岛至拉斯曼丘陵后期低压变质叠加逐渐增强,早期中压及晚期低压变质可能代表了同一变质旋回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20.
Grandidierite, kornerupine, and tourmaline occur in high-grade pelitic gneisses from the Larsemann Hills, East Antarctica. The three minerals contact to each other and show a special order: Trn_1→Gdd→Trn_2→Krn→Trn_3, suggest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assemblage is controlled by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chemical potentials of B_2O_3 and H_2O. The discovery of the assemblage is a good constraint on the seting and composition feature of metamorphism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