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非洲大陆地质演化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非洲大陆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单元特征进行简要总结.非洲大陆跨特提斯和冈瓦纳两大构造域,大部分属于冈瓦纳构造域,主要由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上覆盖层和泛非构造带组成.根据非洲大陆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非洲大陆划分为2个一级构造...  相似文献   
32.
在沉积学研究基础上,以粘土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技术,采用Couch公式对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古盐度介于4.8‰~19.7‰之间,平均值为12.8‰,远低于正常 海水盐度。不同层位古盐度呈规律性变化,须二段至须六段古盐度逐渐降低,由咸水转变为微咸水。盐度的增高有利于蒙 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使得须二段以伊利石为主,须四段-须六段伊利石平均含量逐渐降低,而以绿泥石为主。古盐度对绿 泥石成分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古盐度的增高,绿泥石成分中的Si4+逐渐减少,而AlIV的含量逐渐增多,Fe2+/Mg2++Fe2+比值逐 渐降低。结合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运动,认为须家河组古盐度变化主要由印支期构造所造成,须三段之后由于龙门山南段的 抬升,四川盆地与外海失去联系成为独立沉积系统,须家河组二段和三段沉积应为陆相沉积物质,但受到海相潮汐叠加改 造,而须四段-须六段则属于正常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3.
造山型金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非洲东南部地区发育有大规模的该类型矿床,因此对该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非洲东南部地区大地构造格架及演化、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成矿环境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整理,并结合对该地区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剖析,认为该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形成与克拉通及克拉通之间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各克拉通内的绿岩带及克拉通之间造山带内,时间上主要集中于3.20~3.00、2.70~2.55和2.10~1.80 Ga 3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对非洲东南部地区划分出基巴拉、乌本迪、泛非、林波波4个主要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潜力区。  相似文献   
34.
【研究目的】铬铁矿的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对于铬铁矿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议,深化铬铁矿的成因研究对于实现铬铁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铬铁矿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矿体特征和成因研究进展。【研究结果】铬铁矿资源和产量高度集中,南非、哈萨克斯坦、芬兰和印度4国的铬铁矿储量占全球的95%以上,南非、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主宰了世界铬铁矿的供应市场。铬铁矿类型主要有原生铬铁矿和次生铬铁矿两大类,原生铬铁矿主要是层状和豆荚状2种类型,次生铬铁矿主要是铬铁矿海滨(或海成)砂矿。层状铬铁矿通常形成于稳定克拉通内部的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内,通常规模巨大。豆荚状铬铁矿与蛇绿岩密切共生,分布最为广泛,但矿床规模普遍较小,其产状、结构构造和共生矿物组合等存在较大差异。豆荚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显生宙,少量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层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元古代,集中于古元古代。【结论】对于层状铬铁矿成因模式争议较小,主要有同化混染硅铝质围岩和岩浆混合两种模式;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模式较多,尚未达成共识,未来应重点聚焦铬的富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5.
卡布韦卢马组广泛出露于赞比亚东北部姆波罗科索盆地中心部位,作为覆盖在变质基底之上的稳定盖层姆波罗科索群的一部分,其沉积环境、沉积时代和蚀源区的研究对了解班韦乌卢地块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卡布韦卢马组的实测地质剖面、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笔者认为卡布韦卢马组主体岩性为一套在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缓慢沉降的远滨沉积序列,其下部主要表现为辫状河、曲流河或湖口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中上部则逐渐过渡为远滨深水湖相沉积;本次得到的碎屑锆石谐和年龄范围2228±20~1712±22Ma,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和已经公开报道的卡萨马群碎屑锆石年龄共同限定了卡布韦卢马组沉积时限可能介于1712±22Ma~1434±14Ma,属于中-古元古代;卡布韦卢马组的碎屑锆石表现出明显的近源特征且大部分为岩浆成因,表明其蚀源区为近端的岩浆岩;卡布韦卢马组及整个沉积盖层的碎屑锆石普遍存在两个年龄峰值区:2100~1960Ma、1900~1740Ma,分别和区域上乌本迪构造带乌萨加兰期和乌本迪期构造热事件相吻合,其主要物源区可能为班韦乌卢地块及其周边的古元古代岩浆岩、花岗质片麻岩和火山岩;获得的碎屑锆石Hf同位素εHf(t)为-8.9~+5.1,二阶段年龄集中在2.3~3.0Ga,揭示了班韦乌卢地块基底杂岩大部分来源于古老陆壳(~2.7Ga)的重熔和再循环,同时也存在2.4Ga的新地壳生长事件,并且其地壳生长时间晚于附近的坦桑尼亚克拉通.  相似文献   
36.
非洲矿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业是非洲多数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综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部非洲)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北部非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对非洲矿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39个非洲主要国家中,最新年度矿业产值超过150亿美元的国家有7个,矿业产值占其GDP的比例超过6%的国家有24个,近10年矿业产值占其GDP的平均比例超过6%的国家有22个.非洲大陆以冈瓦纳构造域为主体,其下伏基底主要为太古宙至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变质岩浆岩和岩浆岩,内部的太古宙克拉通常被一系列新元古代造山带所包围,部分基底被泛非期岩浆岩侵入.非洲大陆构造演化主要包括古老克拉通陆核的形成阶段(>35亿年)、克拉通演化阶段(35~16.5亿年)、地台发育和陆内裂解阶段(16.5~6亿年)、地台盖层和大断裂发育阶段(6亿年以来)等四个阶段,以新元古代泛非事件为标志可以将非洲大陆进一步划分为5个Ⅱ级构造单元.非洲地区优势矿产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铁、钴、铜、铅锌、铝土矿、铀、钾盐等近30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镍、钴、铬、铜、铁等11个矿种的矿业项目、储量和资源量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等相关信息,可为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矿业投资等提供权威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37.
伦圭新生代火山岩位于东非裂谷西支最南端,已有的大量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表明伦圭火山岩是典型的碱性双峰式火山岩,其SiO2含量在46%~56%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均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无明显Eu异常的特征.基性岩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Ti亏损,Nb-Ta相对于La弱亏损,具有低Th/Ce(<0.05)和Th/La(0.07~0.09)值.酸性岩不相容元素整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Sr、P、Ti亏损,Nb-Ta相对于La弱富集,显示较强的岩浆分异作用.基性岩和酸性岩均表现出一定的Pb富集,说明有微量的地壳混染.基性岩εNd(t)为+1.50~+3.70,(87 Sr/86 Sr)i为0.7048~0.7057;除T19样品具有负的εNd(t)值外,其他所有酸性岩εNd(t)值介于+0.21~+5.13,(87Sr/86Sr)i为0.7043~0.7061,可见伦圭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Sr、Nd同位素特征具有一致性.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基性岩来源于一个整体亏损的地幔,并受到了大陆岩石圈地幔的混染,而酸性火山岩则是基性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探讨了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主要构造演化时间.为研究班韦乌卢地块的构造活动,本文从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卡帕图地区的沉积盖层姆波罗科索群的姆巴拉组、萨马组和卡布韦卢马组中采集多件新鲜的岩石样品,并获得5件锆石和2件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分析结果.5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75±35~380±22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600~572 Ma和420~390 Ma.2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9±6~27±4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99~80 Ma和19~11 Ma.它们的峰值年龄组分别对应的主要时代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晚白垩世和中新世.对比区域上已有的年龄数据可知,南部非洲地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和晚白垩世的构造活动是一个区域性的构造事件,仅中新世(19~11 Ma)的构造活动在区域上的表现尚不明确.综合前人成果资料,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班韦乌卢地块至少经历600~572 Ma、488~441 Ma、420~390 Ma、375~293 Ma、99~80 Ma及19~11 Ma六个构造事件.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程度很低,此次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在该地区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9.
南非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其内部的构造单元包括一个太古宙克拉通与一系列元古宙-古生代造山带,以及一个代表弧后前陆沉积系统的卡鲁盆地(狭义)。文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将南非划分为6个Ⅲ级成矿区带:太古宙卡普瓦尔克拉通金-铀、铁-铜-铂族元素、金刚石成矿区,古元古代林波波金-金刚石成矿,古元古代海斯铁-锰成矿带,中元古代那马奎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古生代开普褶皱带钨-锡-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古生代-中新生代卡鲁盆地铀-金刚石-砂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40.
纳米比亚西南部奥兰治河海伯地区是纳米比亚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的海伯铜矿和罗雷铜矿具有明显的斑岩型成矿特征。控制铜矿的斑岩体为古元古代威尔斯锥夫岩基的岩枝、岩株状分支,矿体的围岩为古元古界奥兰治河群海伯亚群。威尔斯锥夫岩基与奥兰治河群均为钙碱性火成岩和火山-沉积岩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俯冲带的构造背景环境,结合海伯铜矿和罗雷铜矿地质及同位素特征,文章认为该区斑岩型铜矿可能为板块构造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