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338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1118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34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71.
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强调研究大陆裂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评述了当前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1)建立大陆裂谷深部结构模式,介绍了张性破裂模式和地幔柱模式;(2)研究大陆裂谷与板块构造关系,认为大陆裂谷的发育与变化的板块运动密切相关;(3)探讨大陆裂谷的热流作用,证实了裂谷深部存在高温驱动的流体和热循环,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幼年大洋产生的地带;(4)总结大陆裂谷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动力学状态划分了五种类型;(5)完善大陆裂谷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多数大陆裂谷为一复杂的动力体系,系统论是全面研究这一复杂动力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2.
1994年2月16日共和5.8级地震短临预报实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东  马文静 《地震》1995,(1):20-28
本文真实地再了1994年2月16日青海共和5.8级地震前前兆异常的发展过程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过程,同时系统地分析了前兆异常在时间,空间及种数上的分布特征。指出,在有一定前兆监测能力的地区,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一定的或成功的短临预报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73.
姚清林  马宗晋 《地震》1995,(2):117-124
为了探讨小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时间规律。本文在中国大陆选择了11个地点分析其从远古至公元1990年间的破坏性地震(M≥4 3/4)的活动性。因而发现小区的地震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于以大震为代表的地震活动分期上,破坏性地震的频率、集中程度与阶段性变化上,以及与所在地震区地震活动期的关系上,不同小区的地震活动特征有共性,有类型区别,更有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4.
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构造变形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开平  马瑾 《地震地质》1995,17(3):277-284
在全面考虑了大陆构造变形三重非线性特征的基础上,用动态有限元法研究了藏东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作用的大变形响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明显的纵向收缩变形,变形主轴多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横向位移在总体上并不显著。其最大值正位于红河和鲜水河断裂之间,这一结果论证了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的碰撞可能是川滇菱形块体向南东运动的动力来源。红河、鲜水河、昆仑及阿尔金活断层在碰撞作用下发生了顺时针的旋转变形;而且,计算结果模拟出了红河断裂由左旋变为右旋,另3条断裂始终左旋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5.
典型构造背景应变场特征及其演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力强  马瑾 《地震地质》1995,17(4):349-356
在外力作用下,一定的构造形式周围会产生特定的应变图象。其形态特征在失稳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研究应变图象的特征及其变化有助于鉴别失稳前兆,预测变形发展趋势。受构造形式控制,应变场在空间分布上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在变形与失稳过程中,各个区域既有不同的变形行为,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动态体系。因此,应当全面观测应变场图象的时间与空间动态演化过程,从中获取失稳前兆,分析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176.
区域资料四维同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有限区分析预报系统的基本方案,设计一个以6小时为周期的间歇区域资料四维同化方案,对我国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两种不同粗细水平分辨率的资料四维同化和短期模式预报的试验。结果表明,由同化方案初值获得的短期预报明显好于LAFS方案的预报结果,高分辨率同化方案对预报的改进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7.
冻土蠕变过程中结构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CT为非破坏的持续检测和定量描述不同实验条件下试样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这一手段观测分析了冻土蠕变过程结构的变化情况,认为冻土蠕变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微裂隙、颗粒集合体的破坏以及其它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过程的形态特征,同时还给出了CT值与物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8.
鲁南地区首次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家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山东地矿局地科所组成的联合考查队对苏北一鲁南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综合地质考察.在鲁南地区首次发现和确定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并命名为荣成—日照韧性断裂带.这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在区域上沿荣成、乳山、青岛、五莲和日照一线呈NE60°展布.其东端进入黄海,西端在日照、赣榆和东海县一带与郯庐断裂相交切(见图).在陆地上,这条断裂带的可观察长度约600多公里,平面上该断裂带宽度变化大,最大宽度约500多米.糜棱叶理总体走向NE60°,向南倾斜.  相似文献   
179.
评B.Epstein关于地震震级分布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逢时 《地震学报》1982,4(4):426-433
本文指出 B.Epstein提出的地震震级分布函数G(y)=exp(——e-y),y0并不是Ⅰ型极大值分布函数,而是泊松指数型复合极值分布,这是因为G(y)在y=0处有跃度e-.当地震资料中有某一年无震时,Epstein方法就不适用了。为此,本文不但给出更一般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与台风导致的海洋波高分布的计算是相似的。此法对地震资料较少的地区将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0.
为摸清农田林网防御干热风的作用,我局与林业部门合作,于1980-1982年在兖州县漕河公社歇马亭大队进行了农田林网防御小麦干热风效益的观测对比试验。供试林网为 250米× 220米,网内农田83亩左右,地势平坦,土质为壤土。林带每侧植四行太青杨,株行距2×1米,树令5-7年,树高11米,平均树径11-12厘米。测点设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