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格尔木地震台2008-2012年各前兆测项干扰进行分析,认为环境干扰主要是雷电和气压突变;关闭自流井泄流口、仪器的现场维护或房屋维修、调零和月度标定等引起人为干扰;观测技术系统干扰包括各种原因的重启仪器和开机冲击、供电和仪器设备故障、线路干扰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格尔木地震台地磁组合仪FHDZ-M15近5年所记录到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各种典型干扰分析,找出仪器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干扰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本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OMR的2.16米望远镜积分视场单元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积分视场单元的三维成像光谱技术日趋成熟,并且与传统的狭缝光谱仪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优势。2.16m望远镜的OMR光谱仪是采用平面光栅分光的低色散卡焦光谱仪器,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积分视场单元的升级优化。在不改变OMR光谱仪自身结构,不影响现有功能的同时,利用“微透镜阵列+光纤束”的技术可以实现积分视场单元与OMR光谱仪的耦合。设计了两种方案,给出了升级积分视场单元后的空间分辨率和视场。  相似文献   
14.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青海地区"十五"期间架设的12个数字化水温(地温)井的观测现状,及年、月、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对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观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作了宏观的评估。结果表明,有10个井孔可在地震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有7个井孔可在地震短期的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有7个井孔可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文中还介绍了主要影响数字化水温(地温)资料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7年12月至2014年7月德令哈尕海井气氡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同一个观测点,不同脱气装置会产生出不同的观测结果;冷水井和温泉井用同一脱气装置,所观测到的数据也不相同;脱气装置出气口和仪器进气口之间的气管距离越短越好,过长容易引起氡值的不稳定。针对德令哈地震台尕海井气氡数据长年不可用,数据变化不稳定且幅度大的实际情况,对脱气装置进行反复试验、改造,研制完成的脱气装置在尕海气氡观测中获得良好效果,气氡整点观测值稳定,数据变化形态在5 Bq/L之内,数据真实可靠,无超差,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于2007年和2014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测量了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及其附近河涌8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DO、COD、BOD5、TP和TN等物化指标。通过对比监测结果和倍斜率聚类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水质总体上处于-Ⅲ级或-Ⅳ级的“尚清洁”状态;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2008年对外开放后至2014年,水环境指标中pH变化范围不大,DO、COD含量有所下降,BOD5、TP和T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007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水质优于河涌采样点W7和W8,河涌采样点W7和W8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和河涌采样点W7、W8;8个采样点中水质改善最明显的是二期采样点W6,水质下降最明显的是一期采样点W3;丰水期河涌水质2014年较2007年有所好转,但红树林湿地公园水质无论枯水期亦或丰水期,多数情况下优于河涌水质;研究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总规律为2007~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水质好转,一期水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中医正骨手法的科学化、客观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分析在虚拟环境下中医正骨手法中骨折远端的位置、位移以及骨折远端相对移位生理角度等物理量,进行了虚拟正骨手法中目标模型的轨迹模拟,为中医正骨手法提供了1种实用的、可记录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8.
傅翔  谢强  张永兴  邱鹏  万仁锋 《岩土力学》2014,35(8):2205-2211
基于室内推桩模型试验研究全埋式抗滑桩的倾覆破坏及受力变形特征:在满足各试验相似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室内模型试验池,观察模型桩从受荷到倾覆破坏的全过程。布设土压力盒、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及百分表,采用多通道动态测试系统,对桩身应变、钢筋应变、桩顶位移与土压力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分析模型桩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与荷载之间大致呈现三折线关系,而且在锚固深度不够的情况下,桩的破坏形式为整体的刚性转动(倾覆破坏)。对土压力监测结果以及反推的桩身弯矩表明,桩身土压力分布曲线表现为上下小、中间大的近似抛物线分布,桩身最大土压力出现在桩中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身最大弯矩值出现在滑面处,桩顶及桩底弯矩值较小。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同仁地震台前兆测项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2012年青海省地震局同仁地震台各前兆测项所受到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环境干扰因素主要有西山沟河渗水、气压突变和雷电等;人为干扰因素包括校准、检查、换水、供电线路改造等;观测技术系统干扰因素有供电电源故障、开机和重启仪器、仪器主机(数采)故障等。  相似文献   
20.
邱鹏 《地质与资源》2002,11(4):236-242
针对火烧山油田,在以小层为单位,通过传统的方法作沉积微相研究时,同一小层就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沉积微相,这样沉积微相分析特别是按小层为单元的沉积微相分析的准确性就不能保证,同时这样也影响了储层参数建模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三维出发,建立沉积微相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在更真实的沉积相模型的控制下,才能进一步建立储层参数的三维空间模型.综合考虑,本区相建模采用的是序贯指示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