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日,招远市招金矿业与中科院工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氰化尾渣硫铁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化技术"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该技术实现了氰化尾渣中硫铁资源的高效利用。据了解,平均每吨氰化尾渣含有金0.8克、银2.0克、  相似文献   
52.
2008年8月6日,甘肃武都台、陕西汉中与宁陕台垂直摆倾斜观测获得尖脉冲为主的扰动异常。根据异常出现时间、空间位置等信息,构建"源兆信号"传播函数,借助网格搜索及拟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可能的"震源区"。所得模拟震源位于龙门山断裂北段汶川余震区,可能与距其约54 km的2008年8月7日平武—北川5.0级地震有关,传播起始时间为震前近33小时。  相似文献   
53.
李小文 1947年出生,四川人,早年留学美国,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  相似文献   
5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不感染人的针对猪的强传染病,对养猪业有着致命打击,研究ASF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传播风险分析,便于ASF的预防和控制。从地理学的视角,在对我国ASF疫情时空变化及传播方向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大熵模型对ASF疫情传播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SF疫情呈现先增长后快速减少并趋于平稳的趋势,暴发疫情最多的是西南、东北地区,最为集聚的区域为东北地区,传播方向呈现东北方向向东部、南部方向,西南方向向西北方向传播的特征;影响ASF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公路、河流、人口、养殖密度和第一产业GDP,据此构建ASF疫情风险传播模型,预测出高风险区主要聚集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ASF疫情防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5.
正地震预报要取得防灾减灾实效,关键在于短—临预报。亚失稳是断层失稳前区域应力由积累为主转变为释放为主的关键阶段,也是断层从稳定到失稳的最后阶段。马瑾等(2012,2014)讨论了震前应力积累、应力—时间过程中偏离线性、峰值后亚失稳态3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总结失稳错动是由断层各部位独立活动向协同化活动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6.
运用双流体理论,在同时考虑了单壁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电子碰撞吸收和氢离子碰撞吸收的基础上,理论推导出了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单壁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微波衰减系数公式,数值计算了0.2~18 GHz频段的微波衰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单壁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对2.45 GHz的微波产生强烈损耗.理论值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57.
汶川大震前扰动异常的震源区定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震区及周围数百km范围内青海、四川地区定点前兆观测获得的、类似前驱波特征的扰动异常,根据其异常分量、幅度、出现时间、空间位置与所处构造断裂展布等信息,构建"源兆信号"传播函数,借助拟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可能的"未来震源区"。所得模拟震源位于龙门山断裂北段,距实际震中约134km,传播起始时间为震前近13h。  相似文献   
58.
在近期山东省科技厅公布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基金名单中,山东省招远市金软科技有限公司的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智能分析与决策项目名列其中,获得35万元无偿科技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59.
中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10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全局性视角,动态刻画2007—2016年中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动态数据模型,剖析了其演化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 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多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清晰,核心区域范围向西部地区延伸;② 货运联系快速分化,空间格局层级性特征显著,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网络复杂性逐步提升。③ 货运联系网络向集聚性稳增长、网络结构趋于稳定、无标度网络特性减弱的小世界网络发展。④ 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信息科技等因素的发展对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空间格局形成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0.
2001、2002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了梅雨锋强暴雨的外场科学试验。试验期间收集和处理了大量的原始观测数据和分析加工产品。日本科学家携带部分观测设备参加了试验,获取的观测资料也一并纳入数据库中。数据共分为12大类,约800GB。目前,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