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源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环境同位素、水文分割法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祁连山区降水、冰川雪融水和基岩裂隙水通过出山口地表径流补给构成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具有年际和年内丰枯动态变化规律,与祁连山区降水量和气温的关联度分别为0.97和0.79,与平原张掖站降水量和气温的关联度分别为0.43和0.60。在自然径流条件下,祁连山区降水量变化是改变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的主导因素,约占91%权重;气温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约占9%权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祁连山区各补给源处于偏丰期。因此,近年来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量相对50年代减少27.1%,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急需加强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932.
基于ArcView的濮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ArcView,结合VC 和CrystalReports(水晶报表)设计器,通过Avenue二次开发,并集成相应水质评价模型,开发了“濮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子系统”,该子系统能够对水化学信息进行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制表等,并能进行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可方便管理者及时掌握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933.
甘肃西北部黑河流域中游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实际资料和综合研究表明,在西北内陆区当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超过37%时,地表径流过程由天然状态转变为以人为干扰为主,不仅造成下游区获得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减少,而且中游区地下水补给也失去自然特征,补给量明显减少,同时还影响地下水径流过程及其溢出量衰减,进而导致下游区生态环境需水更加紧缺和退化.调控中游区安全引水量和调整中游区种植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是解决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4.
随着拉索在桥梁中的广泛应用,其表面缺陷检测成为桥梁年度检测的重要内容;然而桥梁拉索表面缺陷图像检测缺乏自动化处理技术,文中提出一种利用掩模对桥梁拉索表面缺陷图像背景进行分割的方法。首先选取一幅图像,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Lab颜色空间,在阈值分割后,利用数学形态学去噪获得背景掩模;然后基于该掩模对所有图像进行掩模处理,完成图像的背景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背景分割准确、分割效率高,解决桥梁拉索表面缺陷图像自动化处理中的图像分割问题。  相似文献   
935.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揭示出在辽宁南部新房地区存在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新房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上盘为新元古代—古生代弱变形沉积岩层,下盘是新太古代糜棱岩、片麻杂岩和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中间是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拆离断层带形态为向北西开口的反“C”型,产状较缓,倾向分别向西、向南、向东倾斜,线理产状240°~290°∠12°~30°。运动方向为上盘相对下盘由北东东向南西西运动,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综合分析,新房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金州变质核杂岩在几何学、运动学极性和形成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背景。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不仅为阐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及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提供依据,而且为下一步新房金矿的勘查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36.
赵茜  蔡元峰  潘宇观  张贺 《地质论评》2021,67(5):1332-1344
新西兰克马德克弧上发育一热液活动极为活跃的海底潜火山——兄弟火山,为了研究该地区热液成矿模式,IODP376科学家于2018年5~7月在火山口选取了5个位置进行了钻探工作,并获得数百米岩芯。其中U1530A号钻孔采样深度为453.1 mbsf(meter below sea floor),共揭露76.77 m岩芯,部分呈现出一种蓝色调,被前人称作“蓝黏土”。为了查明其致色矿物、研究呈色机理及其地质意义,笔者等利用XRD、DR-UV-Vis、SEM、TEM对16.97-309.22 mbsf的11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将样品的矿物组合大致分为两类:①伊利石+绿泥石+殴泊-C+黄铁矿+硬石膏+石英±蓝铁矿;②叶蜡石+伊利石+石英±蓝铁矿。SEM和TEM形貌观察结果显示,蓝铁矿并不具有完好的晶形,甚至未发现微米级及以上尺寸的单颗粒,而仅以基质或胶结物形式均匀分布在样品中,最终导致样品被染色而呈现出不同色调的蓝色。蓝铁矿在IODP样品中的发现指示着研究区热液流体具有低温及还原性特征,且在蓝铁矿形成后也仍然保持着相对还原的环境而使得蓝铁矿能够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37.
冀北康保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北靠古亚洲洋构造域(中亚造山带)。区内出露有小西沟、前孟家地、石柱梁、三老虎、新村和西五福堂等6个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它们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0.6±1.6 Ma、264.1±1.7 Ma、269.5±2.7 Ma、276.3±1.9 Ma、280.4±2.0 Ma和284.7± 1.7 Ma等,表明这些花岗岩体形成于早-中二叠世。晚古生代(早-中二叠世)花岗岩体在冀北康保有规律地出露,应该与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有关,可能反映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8.
实时荧光PCR实现了功能基因定量,然而定量数据在油气藏,尤其是勘探难度大的隐蔽油气藏,定性预测方面的技术优势仍具开发潜力.以勘探程度较低的苏干湖盆地隐蔽油气藏为对象,点间距1~4 km采集50 cm深土样191个,测定甲烷、丙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A、prmA),基于累积概率分布与回归分析,划定了微生物异常体系,中异常与物探地层解译结合,圈定了盆地油气勘探有利区.结果显示:pmoA、prmA累积概率分别符合近4X×10~4、2X×10~4copies/g的指数分布规律,取自然数1、2、3、4分别以4、16、64、256和(2、4、8、16)×10~4copies/g划分二者异常的低、中、高、超高4等级;中异常以上等级于盆地东、西、中3部均有分布,其中,东、西分布稍偏北于二叠系、侏罗系地层,中部分布于二地层之间,保守圈定以上分布为盆地油气藏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39.
基于数值模拟及工程实例,针对钦州保税港区吹沙回填陆域路面塌陷,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就其病害成因机理进行分析。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法,利用地质雷达对吹沙回填陆域地区路基病害探测进行模拟试算,其次利用地质雷达对钦州保税港区路基病害情况进行探测,最后结合测区地质特征及施工工艺对塌陷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质雷达法对吹沙回填陆域地区路面病害进行调查的效果良好,这对类似地区应用地质雷达进行路面病害探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研究区道路坍塌成因具有沿海吹填陆域地区的特殊性,病害位置与地下管道分布有着显著的对应关系,这为管养单位进行病害处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0.
利用海上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安全分析是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厦门港2008—2020年的海上交通事故数据,经过事故数据空间分布特征提取、分析及预测等流程,最终得到厦门水域海上交通事故潜在危险区域。本文首先使用原始事故数据在GIS软件中进行空间定位,形成事故点的可视化空间分布图,然后使用核密度分析法鉴别海上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再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得到该区域事故空间的分布特征和具体的聚集点,最后使用该分布特征、对目标水域数据进行标准化网格切分,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潜在事故风险区域进行预测。本文在核密度分析结果中发现:就事故频度而言,厦门湾和西海域交通事故频度较高。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中表明:就空间分布特征而言,厦门港的空间分布出现聚集特征且为空间正相关模式,且就事故具体的空间聚集点而言,厦门湾和西海域仍是事故高发的中心区域。而最后的厦门湾及周边水域风险预测模型显示:潜在事故风险区域多位于沿海和河口交汇区域。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分布特征提取和网格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对于海上交通事故的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