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利用NCEP/NCAR高度场的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诊断方法(WPD),对2005年10月19~23日西藏地区中东部及南部边缘地区一次大范围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波包分布与波能传播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度场的波包分布和传播特征很好地反映此次过程;强降雪天气发生在波包大值区域内而且反映了过程的爆发和消亡;波包的分布特征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状况是一致的;波包的移动路径很好地反映了扰动能量的传播。此次过程是"积累-释放"的三次循环。  相似文献   
63.
邹进贵  余锐  陈健 《测绘通报》2012,(Z1):114-115,206
数字水准仪极大地提高了水准测量的效率,但其原始数据格式需要人工编辑,制约了数字水准仪的推广和使用。在详细分析索佳SDL30原始数据格式的基础上,编写了数据转换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对类似的水准测量数据格式文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以地面数字化测图模拟与仿真平台为基础,研究基于GIS技术的地面数字化测图模拟与仿真平台可视化仿真方法,建立地面数字化测图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工具,建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5.
利用2004年和1998年强弱南海夏季风年的逐日位势高度场资料,从能量传播的角度诊断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的波包传播特征及其与季风爆发的联系.结果表明(1)孟加拉湾是南海季风爆发的关键区域.(2)南海季风爆发前,南海地区的波包值有明显的突变,可能体现了季风爆发的爆发性特征.(3)1998弱夏季风年波包值相对较小,传播较慢;2004强夏季风年波包值相对较大,传播迅速.(4)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对流层整层的波包值都随时间增加,爆发前一天低层和高层的波包值有相同的变化,夏季风爆发之后,低层波包值与高层的波包值有反相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侧,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暴雨预报,是气象工作者一直面临的难题。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格点化的降水资料(CN05.1)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站探空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条件对比分析了2015年夏季四川盆地7月13~15日("7.13"过程)和8月16~18日("8.16"过程)两次暴雨过程的环境场,以期加深对四川盆地暴雨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1)相对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为两次大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2)两次过程均存在明显的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并且"8.16"过程高空急流明显强于"7.13"过程,这也是两次过程降水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7.13"过程主要以低空北向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到四川南部;"8.16"过程低空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受四川东北部、重庆上空西南涡影响,主要以气旋性环流输送水汽到暴雨上空。3)从暴雨预报的指示意义上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大气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假相当位温对于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较好指示。位涡扰动向低层传输,位涡的增大预示着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全球干热岩资源开发诱发地震活动和灾害风险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岩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干热岩位于地壳浅部3~10 km,在采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等通用开发方式过程中,伴随着地壳应力状态的扰动,部分开采项目发生较大震级的诱发地震事件,甚至造成明显灾害、引起社会问题,亟待实现科学利用和风险管控.鉴于此问题在平衡能源开发战略和社会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本文梳理了全球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的总体情况、典型案例,整理了在成因和机理研究、地震灾害风险管控和缓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已有EGS项目案例中诱发地震震级超过3.0的达到31.2%、主要与断层活化有关,最大的诱发地震可发生在注水压裂、关井后、循环生产等各阶段.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有多种成因,已有案例多为多种成因共同作用,其中的关井后的尾随效应是目前重大难点.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展了广泛的诱发地震机理研究并探索多种减灾措施,认为累积注水体积、注水速率与最大诱发震级之间不存在普适性的定标关系,前瞻性预测需要采用"一井一策"的方式.在缓解诱发地震灾害风险上,普遍采用科学的流体注入策略、对注采策略进行验证校准、持续开展地震活动监测等系列措施.此外,对储层的临界应力状态和应力时空演化的量化描述、地热储层内的先存断层与裂缝的探测识别、可有效管控地震发生的流体注入策略等,是当前干热岩资源开发减轻地震风险的主要技术难点,而利用地热储层实时感知信息技术、采用新的注入热交换载体、发展前瞻性的地震预测方法是该领域目前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根据我国的干热岩资源开发和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实际情况,亟待建立开采场地安全性和灾害风险评价、多学科的地震监测网络和分析技术、地震灾害风险管控红绿灯系统等技术体系,并加强关井后的尾随现象、多场耦合等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8.
许阳贵  刘云刚 《热带地理》2019,39(6):855-868
利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借助Eviews等工具分析了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的因素,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滞后性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政治制度、贸易畅通性、便利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民间文化交流紧密度的影响;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规模具有正向作用,但其效应具有一定滞后性;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带动中国与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的引力大小不同,可分为投资带动力巨大型、投资带动型、投资一般型、投资带动力不足型4种类型,中国与东南亚、西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贸易规模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69.
王翔跃  肖天贵 《气象科学》2023,43(3):337-344
利用ERA-Interm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2月发生的两次寒潮事件(简称过程A和过程B)的天气环流形势和位势涡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A爆发后的冷空气促进过程B的形成;(2)等熵面上的位势涡度可用来追踪并判断寒潮的变化特征;(3)通过350~200 hPa处的位涡值特征可提前6 h预测寒潮开始爆发的时间和强度;(4)上游和下游系统对判断寒潮爆发的特征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杨远贤 《中国岩溶》1986,5(3):213-219
<正> 恩口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郊,是湖南省焦煤主要产地之一。矿区曾于五十年代进行普查勘探,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不够而无法开采。六十年代初期,再次进行水文地质补勘,使用了包括大井群孔抽水试验在内的多种勘探手段,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清,Ⅰ、Ⅱ、Ⅲ井田浅部(-350米标高以上)达到了详勘要求。此后,一些矿井相继投产,现最低开采疏干水平为-150米。为了满足煤炭工业的发展,需要探明深部(-350至-800米标高)煤炭资源储量和深部矿坑涌水量,自一九八二年开始了深部勘探,目前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