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0篇
天文学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基于对淮北芦岭煤矿主要岩石巷道围岩结构面及巷道变形破坏的调查和分析,认为结构面是影响巷道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巷道的变形破坏常受结构面直接控制。结构面的发育程度、组合特征决定了巷道变形破坏的方式。  相似文献   
62.
在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究, 选取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 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判方法, 基于GIS技术平台, 对甘谷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综合评价, 并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 其中, 高危险区面积为393.19 km2, 占总面积的25.01%, 中危险区面积为544.04 km2, 占总面积的34.61%, 低危险区面积为324.69 km2, 占总面积的20.65%, 极低危险区面积为310.08 km2, 占总面积的19.73%.   相似文献   
63.
白龙江流域坪定-化马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坪定-化马断裂带发育数个大型或巨型滑坡。这些断裂带滑坡特点明显,成因类似,各滑坡一般发育多个次级滑坡体,滑坡岩土体由次生黄土、断裂带强风化带、断裂破碎带组成,具双层或三层结构。滑坡总体顺断裂走向下滑,历史上曾多次活动。近年来变形监测资料表明,断裂带滑坡目前处于匀速蠕变阶段,表现为蠕滑→拉裂(塑流拉裂)→次级滑坡体启动下滑的特征。它是在断裂活动、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坪定-化马断裂的长期活动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断裂带的岩土体性质是滑坡长期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降雨、地震、坡脚开挖等是滑坡体失稳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成灾机理,为滑坡灾害防治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隆尧地裂缝是华北平原地区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灾害程度最为严重的构造地裂缝,但其与断裂之间的成因研究一直缺少系统的证明材料和完整的理论分析,即隆尧地裂缝与断裂之间是怎样的成生关系仍较为模糊。文章根据现场调查、探槽、地球物理探测和钻孔联合剖面等方法,分析了隆尧地裂缝几何运动特点和深部构造特征,探讨了隆尧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隆尧地裂缝(主要指西段)的发育位置与隆尧活动断裂基本重合,地裂缝走向近EW,倾向南,倾角60°~80°,南盘相对北盘下降,具正断性;同时,地裂缝面处黏土层中发育擦痕,上盘发育的分支裂缝与主裂缝相交成“y”型,地裂缝上下盘位移差随深度增加;地球物理探测解译隆尧活动断裂上断点埋深40~50 m,钻孔联合剖面揭示隆尧地裂缝向下延伸与隆尧活动断裂上断点吻合。地裂缝发育位置、产状、几何特点、运动特征与物探解译、钻孔联合剖面揭示的隆尧活动断裂一致,因此,隆尧地裂缝与隆尧活动断裂直接相连。根据上述成因理论,提出了构造地裂缝的一种成因模式——断层直剪式,即:在区域应力加强或转变的基础上,基地隐伏断裂开始蠕滑运动,断层面或断层带向地表延伸,切穿第四系岩土层,在地表形成陡坎。并据此分析了隆尧地裂缝的形成、显现和发展过程,为断层直剪式地裂缝成因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5.
褥垫层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研究了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褥垫层对夯实水泥土单桩及多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垫层厚度的增加,桩身分担荷载的比例逐渐减小,而桩间土分担荷载的比例却逐渐增大,表现为桩土应力比随垫层厚度增加而降低的特点。另一方面,垫层材料性能越好,则调整桩土协调变形的能力越强,即要求设置的褥垫层厚度越薄。对试验的两种材料不同厚度的褥垫层,其最佳厚度为0.2~0.3 m。  相似文献   
66.
跑马滩滑坡位于阜平县跑马滩村北坡,属薄皮式松散堆积层滑坡。2016年7月19日,阜平县普降暴雨,该滑坡发生失稳下滑,对滑坡前缘跑马滩村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基于野外调查、勘查测绘和室内测试,剖析了跑马滩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对其进行了稳定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7.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制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滑坡空间定量评价与制图技术和方法,文中利用RS与GIS技术相结合,以鄂西清江流域隔河岩水库库区为例,在滑坡调查编录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地貌和水文因素,利用ETM 多光谱影像获取植被指教(NDVI)和地表湿度指数(NDWI),利用DEM、矢量数据、工程地质图及典型滑坡调查分析相结合,确定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库岸再造范围等滑坡因素的定量化指标.通过这些因素与滑坡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基于GIS空间分析的信息量计算因素的权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制图.结果显示:高易发区占15.65%,主要分布在清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两侧,包含已知滑坡的73.17%;中易发区占41.54%,包含已知滑坡的17.81%,低易发区占42.81%,包含已知滑坡的9.02%.  相似文献   
68.
黄晓  杨为民  张春山  申俊峰  刘廷 《地质通报》2013,32(12):1936-1942
甘南坪定-化马断裂是现今仍在活动的断裂,具左旋走滑性质。锁儿头滑坡沿坪定-化马断裂带发育,属典型的蠕滑型断裂带滑坡。野外调查及监测资料表明,锁儿头滑坡规模大,为巨型滑坡,其上发育多个次级小滑坡。滑坡体由断层破碎带、碎石土和堆积黄土组成。该滑坡变形强烈,拉张裂缝、剪张裂缝多见,目前处于蠕滑变形状态,是在内外动力耦合条件下形成的。活动断裂对滑坡的形成、发展起控制作用,而降雨则是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对锁儿头滑坡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蠕滑型断裂带滑坡的预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探索黄土-基岩型滑坡的降雨响应机制,以麟游县岭南滑坡为例,利用滑坡宏观变形破坏数据、岩土体测试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暴雨、连阴雨下岭南滑坡的地下水水位响应特征,相应应力路径下土体应力应变特征,对黄土-基岩型滑坡的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1)滑坡体为粉质黄土状黏土,滑床为砂砾岩,渗透系数小,具有隔水性质。(2)黄土泥流与块体滑动是岭南斜坡的主要运动失稳方式。暴雨天气时黄土泥流频发,块体滑动的出现与连阴雨有关。(3)与降雨103mm的暴雨天气相比,连续降雨235.5mm,斜坡地下水位明显升高。(4)滑坡体粉质黄土状土具有剪胀特征。在暴雨背景下,表层土体孔隙水压力易消散,诱发低速运动的黄土泥流; 在连阴雨背景下,地下水水位以下的滑动面剪切破坏过程中,剪胀孔隙被地下水迅速补充,诱发的剧烈块体滑动,具有高危险性。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技术室于1988年建立的计算机数据转换中心的系统构成和操作方法。通过该中心,可以在PC/XT、PC/AT、M24、TRS—80、YEE8100、ALTOS68000、APPLE、CEC等兼容机以及PDP11系列大中小型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和各种文件的互相传送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