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板溪矿区内广泛发育无矿石英脉,其与含矿石英脉空间关系密切,但人们对两者是否具有成因联系并不清楚.围绕该问题作者开展了二者形成时代、成分组成及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含矿石英脉旁侧总是发育与其平行的无矿石英脉,二者无穿插关系,但存在连接二者的石英脉,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无矿石英脉形成于燕山期,与含矿石英脉形成时代一致;无矿石英脉局部含微量辉锑矿±黄铁矿,脉体发育绢云母化、硅化等围岩蚀变,与含矿石英脉一致;无矿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43~266℃)和盐度(1.7%~8.5% NaCl eqv.)较含矿石英脉的均一温度(185~332℃)和盐度(3.3%~7.7% NaCl eqv.)略低,但二者均为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体系;激光拉曼分析显示两者流体气相组分均为H2O±CO2±CH4±N2,LA-ICP-MS测试结果显示无矿石英脉与含矿石英脉均含Sb、Fe、As等元素;无矿石英脉包裹体的δD值(-74.4‰~-69.7‰)、δ18OH2O值(2.6‰~3.4‰)、硫化物δ34S值(3.04‰~4.87‰)与含矿石英脉包裹体的δD值(-140‰~-107‰)、δ18OH2O值(5.9‰~8.4‰)、硫化物δ34S值(3.46‰~6.12‰)相似性较高,指示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两类石英脉应属同一成矿热液系统,其差异是成矿流体混合的结果,因此其他热液矿床,特别是矿田范围内的无矿石英脉可能对矿脉具有指示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2.
龙口-土堆金矿大地构造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胶-辽-吉构造带南段,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研究区虽经多年的勘探开采,但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且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成矿机理研究和进一步勘探工作.文章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方解石脉和其他矿物的微量元素与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探讨了龙口-土堆金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方解石具有明显不同的Fe、Mn含量,其中主成矿期含矿方解石具有最高的w(Fe+Mn)(114070×10-6),荆山群大理岩w(Fe+Mn)最低(3971×10-6),而不含矿的方解石的w(Fe+Mn)(5410×10-6)介于前两者之间.不含矿方解石样品δ13CPDB值在?6.90‰~?0.19‰之间,δ18OSMOW值在5.38‰~12.15‰之间;含矿方解石样品δ13CPDB值在?8.56‰~?6.41‰之间,δ18OSMOW值在8.66‰~10.61‰ 之间;荆山群大理岩样品 δ13CPDB值在?3.83‰~?6.73‰ 之间,δ18OSMOW值在14.39‰~16.28‰之间.研究表明: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指示含矿碳酸盐脉形成于花岗岩和地幔多相体系;不含矿碳酸盐形成于火成碳酸岩和地幔多相体系;含矿方解石形成于地幔多相体系.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别为δDwater=?51.5‰~?119.9‰和δ18Owater=0.6‰~7.8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同时可能存在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参与.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8.5‰~12.7‰之间,硫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正态分布,以富集34S为特征,显示了岩浆硫和壳源硫混合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文章认为龙口-土堆金矿床为岩浆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其流体来源于壳幔混源的多相体系.综合成矿条件分析,文章完善了胶东金矿成矿模式,指出矿区中碳酸盐脉富Fe+Mn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指示围岩含矿或近矿.该研究成果可为胶东金矿床的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潮滩剖面形态与泥沙分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滩剖面形态与多组分泥沙分选是海岸动力学与河口、海岸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保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沉积历史和沿海工程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现场观测、理论解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归纳了在潮滩剖面形态特征与多组分泥沙分选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回顾了潮滩剖面形态分别在潮流和波浪主导下的经典理论解析解,剖析了包括潮流、波浪泥沙来源及特性等主要影响因子以及植被、海平面上升、围垦工程等其他影响因子对潮滩剖面形态水平向、垂向泥沙分选过程的作用机理,同时提出了考虑水动力、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等多因子耦合作用下潮滩演变研究以及定量化预测方向的若干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4.
北京市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开展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对保障土地安全利用、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延庆区2 354件表层土样及44件深层土样,测试分析了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V、Zn及Sc等含量。采用空间分布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与受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解析了土壤重金属潜在来源,并计算了不同来源对土壤重金属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V、Cr、Ni、As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Cd、Zn、Pb含量高值区集中分布于人口密集区域,人为活动对该3种元素影响较大,而Hg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的影响。深层土壤中Hg元素在居民区含量较高,而其余元素均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东昆仑祁漫塔格志留纪到泥盆纪岩浆活动强烈,其形成与大洋岩石圈俯冲造山、碰撞-后碰撞造山活动有关。本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花土沟地区花岗闪长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石成岩过程及构造背景。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96.5±4.6) Ma,为早—中泥盆世岩浆活动产物。全岩SiO2含量为63.01%~74.70%,显示高K2O(1.53%~4.01%)、Na2O(2.16%~3.80%)和Al2O3(12.95%~14.48%)特征,Mg#为17.01~61.23,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中等倾斜的右倾平滑型曲线,具有负铕异常(δEu=0.48~0.72),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Rb、Th、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Ba等高场强元素,属I型花岗岩。结合岩体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花岗闪长岩为造山带地壳物质特别是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  相似文献   
76.
极化SAR图像分类是SAR图像解译的重要内容,快速、准确的SAR图像分类是实现各种实际应用的前提.现基于极化SAR图像的特点,用H-α、Wishart分布及H-α-FCM三种方法对机载全极化SAR数据和星载全极化SAR数据做了分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α平面的划分过于简单,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分类结果的不稳定性;Wishart分类方法能够清楚地区分开自然地物的主要类型,更符合散射机制的自然分布,并考虑与后向散射强度有关的信息,以一种自适应的方式改变了H-α平面中的决策边界,改善了H-α分类结果;H-α-FCM分类方法能较好的克服H-α分类结果中地物类别的模糊问题.  相似文献   
77.
宣教中心是集主体化、系统化和集中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宣教场所,是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工作的亮点。阐述了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的布展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围绕“湖的自白”“水之密语”“鸟儿的鸣响”“鱼的呢喃”“植物悄悄话”“外来的‘朋友’不友善”“人类有话说”和“保护邛海,我们在行动”8个主题,以32个故事单元为节点,采取动静结合、互动体验的表现形式开展宣教布展,系统完整地展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以期为同类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布展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8.
基于海洋站潮位观测和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等数据,分析了辽东湾沿岸海平面变化及海岸侵蚀状况,并定量评估了未来海平面上升情景下,辽东湾两岸典型沙质海岸侵蚀影响和沙滩养护投入。分析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1980-2017年,辽东湾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 mm/a,其中辽东湾东岸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明显高于西岸。2009-2017年,辽宁营口白沙湾、绥中网户、绥中南山港和绥中团山气象观测场岸段后退和下蚀较为严重,部分岸段滩肩蚀退达2~3 m/a。预计2100年,辽东湾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在20~48 cm之间,由海平面上升引发的辽东湾海岸侵蚀土地损失为23.1 km2,土地经济损失为1410万元。为减缓海岸侵蚀,旅游沙滩和一般沙滩养护总投入分别为11亿元和46亿元,全岸段养护成本较高,应选取旅游沙滩等重点岸段进行养护。  相似文献   
79.
使用卫星测高、海表温度以及中国沿海台站水位等数据,分析研究了ENSO对中国近海海平面影响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与我国近海海平面存在显著的遥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自北至南呈梯度递增,分为3个影响明显的区域,分别是渤、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南海海平面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区域的海表温度异常相关性最强,大部分区域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6;东海海域海平面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遥相关系数弱于南海,强于渤、黄海,大部分海域的遥相关系数超过了0.4;渤、黄海海域海平面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遥相关系数最弱,但是大部分海域的遥相关系数超过了0.3,通过了显著性检验。(2)中国沿海海平面的季节变化与ENSO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影响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以长江口和台湾海峡为分界线分为长江口以北、长江口到台湾海峡以及台湾海峡以南3个区域。海平面的年振幅在厄尔尼诺年均出现偏低的现象,并且年振幅的极小值均出现在厄尔尼诺年。另外,海平面的年振幅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与其强弱有关,在强厄尔尼诺事件中,响应区域和幅度较大,弱事件中,响应区域和幅度偏小。(3)南海、东海和渤、黄海这3个区域沿海的海平面变化均存在4~7 a的显著振荡周期,说明这3个区域的海平面均受ENSO的影响。其中,南海7 a周期的振荡幅度最大,约为1.5 cm;东海7 a周期的振荡幅度次之,约为1.3 cm;渤、黄海6 a周期的振荡幅度最小,不到1 cm。  相似文献   
80.
李欢  奚小双 《矿产与地质》2010,24(1):9-15,43
描述了矿区剪切蚀变带的构造分布,并揭示了一些韧性变形特征。通过对工作区的韧性剪切带以两种方式进行力学分析。阐述了剪切带的内部具体构造特征以及剪切带的分带性。根据分带性的特征并配合矿区剪切带形态特征对矿区韧性剪切带做了成因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