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根据1994年8 ̄9月份在阿拉斯加北坡巴罗地区采集的5类水样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本区水体的pH值和电导率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52.
福建邵武地区萤石矿属热液充填型, 萤石矿赋存于NE向、近SN向断裂破碎带中。目前萤石矿找矿工作逐渐向隐伏矿和深部矿转移, 本文通过该区张厝萤石矿预测区物化探综合信息方法找矿实例, 探讨隐伏-隐半伏萤石矿物化探综合预测方法组合。结果表明: 区域化探、高精度磁测、视电阻率联合剖面和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等物化探技术方法组合对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查评价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为了探讨闽北大坪萤石矿构造蚀变带特征及萤石矿成因,对大坪萤石矿构造蚀变带内各岩性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坪萤石矿受构造控制,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萤石矿化,萤石矿化带具有稀土元素总量低、重稀土元素富集、高CaO、F等特征。根据萤石矿矿石构造及其蚀变特征,认为大坪萤石矿至少包括3个成矿期次,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54.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1′N,156°40′W)位于北极滨海平原最北端,根据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和137Se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C和总N含量、CaCo3),并结合当地现代冻原植被、表层花粉谱、当地70a的气象记录以及有关的冰芯、树龄等资料的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了13世纪以来巴罗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大约在13世纪以前,巴罗地区植被稀少,气候寒冷,其后冻原植被发育良好,并经历几次演变.结合沉积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和其他环境代用资料研究表明,小冰期以来Barrow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1660—1730年和1880—1992)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1610—1650年和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其中3次暖期与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和敦德冰帽中代表温度变化的δ18O值指示的暖期基本一致,证实巴罗湖芯记录的环境变化序列是可靠的.同时,古里雅和敦德冰芯记录中反映传统小冰期中的15,17,和19世纪的3次冷期,在巴罗湖芯记录中都有显示.  相似文献   
55.
本文根据1994年8~9月份阿拉斯加北坡巴罗地区降水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本区夏季降水的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巴罗地区夏季降水的pH值比冬季高,平均值接近与大气CO2平衡时纯水的酸度状况;电导率值普遍较低,个别电导率值较高的样品可能与海盐粒子有关;样品的主要离子浓度与北极其它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降水化学成分相当,exSO42-基本接近于零,反映了受人类活动影响非常小的自然本底状况。研究认为巴罗地区是进行北极地区现代环境状况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6.
Elson泻湖长60cm的钻孔岩芯沉积构造、结构、颗粒性状分布等分析表明,该岩芯经历三期差别明显的沉积期,各期沉积动力环境不同。下段搬运介质单一,搬运动力较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上段搬运动力明显减弱,多源介质混合掺杂作用明显,沉积环境稳定性较差;中段为过渡期,各性状介于上、下段之间。  相似文献   
57.
中仑昆山北坡黄土特征及其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资料,阐述和分析中昆仑山北坡黄土的形成时代、物质成分和结构及沉积条件,认为黄土属晚第四纪风积物质,现代黄土堆积持续进行,物质主要来源于塔克拉玛沙漠。在干旱气候背景上,7000-5000a.B.P.为明显相对湿润时期。  相似文献   
58.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湖泊演化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质构造的控制,本区湖泊可分为三个湖泊带。本区湖泊几乎均为封闭湖泊,在湖盆中有众多的古湖岸线遗迹。由古湖岸线的分布推算高湖面时期的古湖泊范围为本区总面积的10.6%,为今日湖泊面积的3.06倍。根据地貌、第四纪沉积和14C 测年数据分析,最高湖面时期即最高古湖岸线所围限的古湖泊出现的时期为40000—20000aB.P.,大致与末次冰期间冰段相当。本区湖泊退缩十分强烈,喀喇昆仑山以北的湖泊退缩速度大于喀喇昆仑山以南。  相似文献   
59.
东南极大陆沿岸的维斯特福尔德丘陵(68°22'~68°40'S,77°55'~78°30'E)和西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62°08'~62°20'S,58°45'~58°58'W)的气候条件不同。前者属于极地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冬季严寒,干燥、风大,夏季较短;后者属于极地海洋性气候,气温不很低,湿润、风小,夏季较长。因此,两地的冰缘地貌的组合类型及其发育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冰缘地貌单一,发展速度较慢;后者冰缘地貌复杂多样,发展速度较快。 本文根据实地观测资料,对极地大陆型和极地海洋型两类冰缘地貌作一些比较,并且提出,年冻融日数是决定冰缘作用强弱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0.
西藏高原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是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镶嵌以宽谷和盆地的组合体,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构成地球上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这样一个大高原,它是晚新生代以来大幅度、分阶段强烈断块隆起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构造地貌单元。以板块构造学说作为基本观点,地质时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反复作用,奠定了高原地貌的基础;而强烈的新构造隆起直接造就着高原的本身,隆起的性质及其所获得的巨大高度,使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