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21.
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对华北地区23个地磁台站2008—2014年的数字化地磁相对记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7年内发生了38次共计10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其中7组有震例对应,在选定的24次震例中16次有震前异常。经统计发现各次异常发生时其异常面积与最大异常强度成正比关系,各组异常内累计异常台站数量与组内地震辐射能量有一定相关性。对有震例的7组异常分析后认为多数情况下组内各次异常之间有一定联系,主要表现为位置的连续性及继承性,并且发现震中位置和异常位置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22.
本文利用天堂河台2008年一2014年体应变观测结果,对中国大陆及临区M_s≥6.0级和全球MCS≥7.0级地震的同震地震波最大振幅与震级和震中距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了震级的统计公式为M_S~*=0.371NA_(max)+0.571nD+0.07。由震级统计公式推导出最大振幅的理论值公式为A_(max)=e~(2.7(M_S~*-0.07))D~(-1.54),这种关系表明,体应变地震波最大振幅随震级的增大呈指数函数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且与两者的乘积复相关。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高采样率前兆仪器应用于地震监测的必要性,并对未来精确的地震预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3.
目的:运用头颈部CTA对茎突的解剖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的受试者,年龄范围21~82岁,平均年龄(57.38±9.99)岁。根据受试者年龄进行分组,A组<60岁,B组≥60岁。将原始数据传入GE AW 4.5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观察颞骨茎突的形态,并分型;测量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前倾角及茎突尖端与颈内外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结果:197例受试者茎突平均长度约为26.79 mm,内倾角约为21.07°,前倾角约为25.03°,茎突尖端与颈内动脉最短距离均值约为6.26 mm,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均值约为4.15 mm;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为0的有44个,占总数的11.2%。双侧茎突长度、内倾角、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及右侧前倾角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倾角、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左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茎突分为4型,各型的比例分别为:完整型(71.75%),发育不良型(22.75%),分节型(4.25%)及未发育型(1.25%)。结论:头颈部CTA不仅能显示茎突的形态、测量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及前倾角,更能清晰显示茎突与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关系,测量茎突尖端与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茎突相关疾病有一定指导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4.
曹伟  陈继  张波  吴吉春  李静  盛煜 《冰川冻土》2015,37(6):1555-1562
为综合评价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 以青海柴木铁路为例, 通过分析筛选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评价因子, 给出各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确定工程效果评价分级标准与评价因子权重,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柴木铁路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 柴木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片石路基工程效果评价结果为较好状态的占86.1%, 处于一般状态的比例为7.5%, 处于较差状态的为6.4%, 没有处于良好状态的路段. 结合试验断面测温资料, 采用模糊方法的评价结果与野外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此方法可运用于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评价中.  相似文献   
325.
文昌组为陆丰南地区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为了恢复文昌期沉积古环境,探讨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选用166组文昌组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测试数据,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研究区首次详尽分析文昌期不同次洼、不同层段的古盐度、古气候、古水深和古氧相的纵横向演变规律,并探讨部分钻井出现盐度异常的原因及三芳甲藻甾烷、球藻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结合TOC、古生产力和陆源输入变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优质烃源岩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陆丰南地区始新统文昌组沉积期水体以淡水环境为主,局部层段盐度微弱增加,垂向上,从文四段向文一+二段水体盐度逐渐降低,横向上,文四段沉积期,陆丰15洼水体盐度最高,文三段—文一+二段沉积期,陆丰13东洼水体盐度较高。推测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水体盐度变化受到海侵影响,文四段沉积期,海侵影响主要集中在陆丰15洼,文三段沉积期,海侵影响扩大至陆丰15洼和陆丰13东洼东侧,进入文一+二段沉积期,受海侵影响程度较小。球藻及三芳甲藻甾烷在研究区不能作为水体咸化或者海侵的判别指标,球藻含量变化与古气候、古生产力、古水深关系密切,受古盐度变化影响有限。陆丰南地区文四段沉积期古气候温湿,古水深最大...  相似文献   
326.
考虑排水条件的软土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了研究珠江三角洲软土在不同的排水条件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特性,进行了一系列室内三轴排水及不排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排水情况下软土的瞬时变形大,而蠕变变形小,而在不排水情况下蠕变随时间的发展更为显著。在工程中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来减小蠕变破坏的可能性。引入Singh-Mitchell蠕变方程,建立了珠江三角洲软土排水和不排水的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其中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指数函数,应变-时间关系采用幂函数。该模型较好地表达了土体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随着排水条件的改变,模型参数的取值有着较大的变化,其原因可归结为,在不同的排水条件下土体的应变-时间关系和应力-应变关系均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27.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等分析化验数据,对文昌组和恩平组开展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和低岩屑含量的特征,文昌组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特低-低孔隙度、超低-低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5%,平均渗透率10.93×10-3μm2;恩平组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为低-中孔隙度、特低-中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5.23%,平均渗透率为139.53×10-3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但文昌组溶蚀孔占比高。古近系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对减孔起决定性作用,胶结作用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储层物性。陆丰凹陷古近系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包括:(1)母岩区石英含量高,搬运距离较远,高成分和结构成熟...  相似文献   
328.
洪山碱性杂岩体出露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地处太行山南段,出露面积约53 km2,岩性以正长岩类为主体,侵位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洪山碱性杂岩体中正长岩属于钾质的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拉张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20.1±4.6) Ma,是华北克拉通岩浆作用峰期的产物。岩体稀土元素配分图中无Eu异常,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型式。富集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大陆地壳特征。野外观察到岩石具有从深成到浅成-超浅成的特征,电子探针发现长石出现反环带,正长岩中不含继承锆石等特征,结合若要使地壳内岩石部分熔融产生无铕异常的正长质岩浆,那么压力应大于20 kbar,说明洪山碱性杂岩体形成于加厚地壳局部熔融,后经历了少量幔源岩浆混合及地幔流体的注入等过程,导致正长岩出现一定的地幔Hf、Nd同位素印记,而未改变其主微量元素特征,随后在拉张环境下快速上升至地表浅处。  相似文献   
329.
Radarsat-2卫星依据其搭载的GPS接收机可实现3倍中误差小于60m的精确实时定轨。由此本文提出依据其影像元数据信息实现快速几何纠正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少量的几个控制点来消除Radarsat-2影像与待纠正参考系间的系统误差。从而实现Radarsat-2影像的快速几何纠正。本文并依据SAR斜距成像原理的纠正公式和实地采集的GPS数据,验证了元数据中所提供RPF模型的内部精度和外部符合精度。通过实验验证了本快速纠正技术可以获得中误差小于2个像素的平面几何纠正精度。  相似文献   
330.
张波  杨勇  刘义 《震灾防御技术》2020,15(2):243-251
本文阐述了横向预应力约束加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预应力钢板箍加固技术、预应力纤维片材加固技术、预应力钢绞线(钢丝绳)加固技术、形状记忆合金加固技术等横向约束加固方法在提高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施工和实际加固改造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