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61.
李明  张岩 《探矿工程》2008,35(3):67-70
水工建筑物施工项目往往因地质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地基或周边围岩加固处理,使主体建筑物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均一性和强度.抗滑稳定加固锚索施工是一项较为适用于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结合实践介绍了该工艺在草街水电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2.
补水背景下大盐滩矿区潜卤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补水背景下大盐滩矿区潜卤水水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水化学分析测试方法,对2015年5月和7月分别就矿区33口长期观测孔内潜卤水中的Ca~(2+)、K~+、Na~+、Mg~(2+)、HCO_3~-、SO_4~(2-)、Cl~-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矿区潜卤水中Ca~(2+)、K~+、Na~+、Mg~(2+)、SO_4~(2-)、Cl~-的变化趋势,并查明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补水背景下,大盐滩矿区潜水含水层中的潜卤水水化学组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在时间上,5~7月时间段内,K~+,Na~+、Mg~(2+)、SO_4~(2-)的浓度升高,且Na~+浓度变化幅度较大;Ca~(2+)、Cl~-浓度降低。在空间上,矿区中部和东南部,晶间潜卤水中的K~+、Mg~(2+)、SO_4~(2-)浓度较高;矿区北部晶间潜卤水中的K~+、Mg~(2+)、SO_4~(2-)的浓度则相对较低。补水可以适当地增大开采区域潜卤水中K~+的浓度,提升卤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3.
利用目标类样本的遥感分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飞  徐世武  张岩 《测绘科学》2016,41(2):133-139
针对传统遥感分类要求训练集涵盖所有表观地物及亚类,对样本选取要求颇高,而实际应用中并不能保证所有类别都被标记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目标类样本的遥感循环分类策略。该方法仅输入少量目标类样本,采用正样本、未标记样本的分类算法,实现在较少样本数量和种类的条件下,对目标类稳定、高效地识别。利用10组航空影像数据,建立与传统遥感分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基于目标类样本的遥感分类策略与传统遥感分类具有相当的分类效果;当样本集不完全时,该策略具有更稳定的高精度识别,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平均分别有5.2%和7.2%的提高。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不完全训练集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4.
为深入探究水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稳定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库岸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及滑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水库天然状态、初期蓄水、水位上升和下降条件下滑坡体内塑性区分布和x方向位移变化情况。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和滑坡实际变形破坏规律综合分析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水库初期蓄水造成滑坡体变形开裂,使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水位上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小,水位下降后滑坡稳定性大幅降低,极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水库蓄水后坡体滑动模式由推移式向牵引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5.
二阶段聚类法在地质遗迹分类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遗迹的科学分类是指导地质遗迹保护、利用与开发的重要依据。文章运用二阶段聚类法,选用地质遗迹的价值类型、开发成本、所在地经济与财政状况等因素为变量,以浙江省国家级地质遗迹为例研究地质遗迹的分类与开发,并对各类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与开发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6.
高精度磁测和井中三分量磁测是行之有效的磁法勘探手段,对于隐伏区BIF型铁矿床勘查更具意义.单庄铁矿是山东省在黄河以北覆盖区发现的一处大-中型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矿床(banded iron formation,简称BIF),矿体赋存于晚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目前已发现矿体20余个,矿体倾向南西,倾角为56°~70°,TFe平均品位为28%,mFe平均品位为22%.以单庄铁矿勘查为例,介绍了在覆盖区BIF型铁矿床勘查中的综合找矿方法.在充分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和航磁异常等物探成果的基础上,在成矿有利地段实施高精度磁测和磁测剖面测量,选取最优位置进行钻孔验证.本项目的实施结果表明,在钻探过程中或终孔结束前,要重视井中三分量磁测的重要性,因为它对于井下盲矿体的圈定和井中旁侧异常的指示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7.
东天山小热泉子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热泉子铜矿是东天山最早发现的铜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性质、演化,以及矿床成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小热泉子成矿可分为VMS成矿期(包含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热液叠加期(包含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期.VMS成矿期包裹体以水溶液型为主,少量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34~392 ℃,盐度为3.5%~13.3% NaCleqv;热液叠加期包裹体为水溶液型,在122~296 ℃达到均一,盐度为1.4%~12.1% NaCleqv.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和SO2.小热泉子铜矿早期高温-中高盐度的VMS成矿系统叠加了后期低温-中低盐度的热液系统,其成因类型应为典型的叠加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68.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佳木斯地块西缘,沿牡丹江断裂分布,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杂岩以强烈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为主体,其中含有大量具洋壳性质的超基性岩、变基性熔岩(蓝片岩)及变硅质岩和大理岩等岩块或岩片.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地区的长英质糜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研究.获得两组206Pb/238U年龄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9.4±7.1 Ma(n=9,MSWD=1.3)和269±1.9 Ma(n=22,MSWD=0.93).其中最老2 420和2 459 Ma锆石年龄的出现,表明杂岩中有来自古元古界古老物质;509 Ma左右是佳木斯地块中麻山群的高级变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年龄;约269 Ma年龄说明黑龙江杂岩变形基质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可能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169.
焦珣  高淑琴  张岩  张莹 《第四纪研究》2010,30(1):193-200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举措。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作用,河南省受水地区水源结构的改变对主要的供水水源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论文在建立河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受水区的分配水量相应压采各城市的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模拟预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 河南平原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到2010年,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漏斗中心水位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2007年1月1日)将分别提高6.64m,8.15m和4.15m,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地下水的开采压力,有效地恢复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但是由于农业灌溉超量开采地下水,河南平原中部和东部的非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仍持续下降;  南部尽管不在受水区范围内,但是供水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所以浅层地下水位无明显变化。结合前人的供需水量预测结果,到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受水区的水量与受水区的需水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70.
中深部低孔渗储层横向非均质强、岩石物理特性叠置严重、地震资料品质差,给定量地震油藏描述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高灵敏流体因子烃类检测方法.首先推导了盖斯曼流体项的包含围岩刚性参数、孔隙度和流体体积模量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其次引入与流体性质变化无关,仅由岩石骨架控制的剪切模量,削弱孔隙度等因素的畸变影响,构建了新烃检因子.并推导了包含该烃检因子的AVO近似式和弹性阻抗方程.最后利用弹性阻抗反演技术直接提取敏感流体信息,实现储集体烃类检测.研究区实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