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岩爆是高地应力地区影响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地质灾害,岩爆预测已成为地下工程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地层的岩性条件和地应力的大小是影响岩爆发生的两个最根本因素,对这两个因素的准确判别将直接关系到岩爆预测的成功与否。根据工程的区域地质资料,利用FLAC3D程序建立了该区域的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工程现场实测点的主应力数据,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反演了计算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基于现场岩石力学试验和TSP203探测技术,获取了岩爆高风险区域的地层岩性条件。最后结合地应力反演数据和TSP探测结果,对掌子面前面长距离范围内的岩爆强度进行精细预测。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岩爆预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2.
致密砂岩油储层的脆性研究是致密砂岩油地震预测的重要内容,需要引入合适的脆性指数来建立致密砂岩油储层的脆性评价标准。本文首先构建了各向异性致密砂岩油地震岩石物理模型;依据该模型进行了各向异性介质弹性常数的脆性敏感性分析,建立了新的脆性指数;并分别从脆性敏感性定量分析、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以及交汇图分析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新脆性指数在致密砂岩油脆性预测上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脆性指数较其它传统脆性指数,不仅其脆性敏感性高,而且更适合于致密砂岩油储层"甜点"区的脆性预测。  相似文献   
13.
<正>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  相似文献   
14.
同化大量观测资料可以有效地改进模式预报结果,但不同观测对预报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合理评估观测对预报的贡献是数值模式中最具挑战性的诊断之一。本文采用基于伴随的预报对观测的敏感性(Forecast Sensitivity to Observation,简称FSO)方法,构建WRFDA(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s Data Assimilation)框架下的WRFDA-FSO系统。基于2019年9月超大城市项目在北京地区获取的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 Radar,简称WPR)和地基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r,简称MWR)观测数据,利用WRFDA-FSO系统,开展观测对WRF模式12 h预报的影响试验,并分析风温湿观测对预报的贡献。结果表明:(1)同化的观测资料(MWR、WPR、Sound、Synop和Geoamv)均减小了WRF模式12 h预报误差,对预报为正贡献,其中MWR观测对预报的影响最大,WPR风场观测对预报的改进效果优于Sound的风场观测。(2)WPR的U、V观测和MWR的T、Q观测中,V观测和T观测对预报的正贡献值更高,对预报的改进效果更优。(3)WPR和MWR多数高度层的观测均减小了预报误差,对预报为正贡献,其中MWR的T观测对预报的正贡献主要位于近地面800 hPa以下。  相似文献   
15.
崔伟 《辽宁地质》2012,(7):40-41
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耕地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辽宁省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之一。开展试点工作给辽宁省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RXTE ASM的双SSC联合直接解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宋黎明  李惕碚  崔伟 《天文学报》2000,41(2):214-218
利用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对RXTE ASM两个指向相同的扫描阴影照像机(SSC)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联合成像分析,对Crab天区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成像对源的分辨能力比单SSC成像有进上步提高,并且还对银心附近含多个源的一个天区进行了联合成像,分别计算了成像所得的3个X射线源的强度和位置坐标,并利用源与源之间的位置关系对RXTEASM定位定标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作出估计,发现以直接解调成像法所得强源的定  相似文献   
17.
由邻羟基苯甲酸、1,4—苯二酚和溴素起始,经溴代、氧化—溴代、形成酰氯和酰化等步骤,合成了三种新的多溴代邻羟基苯甲酸—2,3,5,6—四溴—1,4—苯二酯。通过对产物溴含量、IR和1HNMR的分析,验证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Dimethylsulfide(DMS)anditsprecursor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areofbiogenicorigin .DMSandDMSPconcentrationsshownoclearcorrelationwithplanktonbiomassorproductivityinsomesearegions.ThismaybeduetothefactthatfactorslikephytoplanktonspeciationandphysiologicalstatearemoreimportantthanalgalbiomassorproductivityincontrollingDMSlevelsinseawater (Barnardetal.,1 984 ) .TurnerandMalin (1 988)andAndreae (1 990 )suggestedthattheunderlyingreasonfortherelativelyhighabundancesofDM…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produce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ulticore eddy structures based on 23 years' altimetry data in global oceans. Multicore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threshold-free closed-contour algorithm of sea surface height, which was improved for this study in respect of certain technical details. Meanwhile a more accurate definition of eddy boundary was used to estimate eddy scale. Generally, multicore structures, which have two or more closed eddies of the same polarity within their boundarie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ransitional stage in their lives during which the component eddies might experience splitting or merging. In comparison with global eddies, the lifetimes and propagation distances of multicore eddies were found to be much smaller because of their inherent structural instability. However, at the same latitude, the spatial scale of multicore eddies was found larger than that of single-core eddies, i.e., the eddy area could be at least twice as large. Multicore eddies were found to exhibit some features similar to global eddies. For example, multicore eddies tend to occur in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som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and mid-latitude regions around 25°N/S, the majority(70%) of eddies propagate westward while only 30% propagate eastward, and large-amplitude eddies are restricted mainly to reasonably confined regions of highly unstable currents.  相似文献   
20.
刘春来  熊国庆  董国明  崔伟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2-67040002
近年来,扬子地块北缘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渝东北城口厚坪五峰组—龙马溪组砂、泥岩进行系统采样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从地球化学特征角度,来探讨该时期砂、泥岩物源源区及其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砂、泥岩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39.57%~87.16%,多数高于北美页岩,Al2O3含量为3.41%~14.98%,均低于北美页岩,MgO、CaO、MnO2和P2O5含量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相比于四川盆地川南长宁—双河五峰组—龙马溪组泥岩,渝东北城口具有高SiO2和低MgO、CaO的特点,表明城口五峰组—龙马溪组泥岩碎屑组分主要以粉砂质和硅质等陆缘碎屑为主;微量元素Sc、Sr、Co、Zr、Hf较北美页岩相对亏损,V、U、Sb、Ba相对富集,Cr、Ni、Nb、Ta含量相近。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均表现为略微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多数具有δCe负异常,观音桥段和龙马溪组δEu正异常指示了该时期存在海底热液活动。砂、泥岩主、微量元素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图解表明沉积物源区源岩具有多样的物质组分,以长英质岩为主,同时混入了花岗质和安山质岩石组分;源岩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陆缘环境,少数为活动陆缘和大陆岛弧环境,这一结果与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区域地质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